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Nd3 在不同诱导时间对番茄叶抗性指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细胞膜透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3 d开始,Nd3 诱导提高番茄叶内PAL活性,第3d增幅也最大,达32.30%,维持时间为诱导后第3~5 d;Nd3 诱导后第1~2 d POD活性升高,第1 d增幅最大,维持时间是诱导后第1~2 d;Nd3 诱导后1~3 d,PPO活性升高,第1 d增幅最大,维持时间是诱导后第1~3 d;从诱导后第2 d开始,Nd3 降低细胞膜透性,第3 d时降幅最大,为54.33%,持续时间为诱导后第2~5 d;从第3 d开始,Nd3 诱导降低氧自由基产生速率,第4 d降幅最大,第3 d氧自由基产生速率最低,持续时间为诱导后第3~5 d;从第4 d开始,Nd3 诱导提高木质素含量,5 d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从不同诱导时间番茄叶PAL活性、细胞膜透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的变化来看,在Nd3 诱导的第3 d,番茄产生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外源钕减轻了重金属镉对菹草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不同浓度钕对菹草镉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单一镉(10 mg·L-1)处理降低了菹草叶片抗氧化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用不同浓度钕处理后,明显减轻了这些症状,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与毒害对照相比,SOD、CAT及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4.0%~30.0%,8.8%~47.3%,4.6%~15.1%,并减轻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减缓了MDA的积累.随着钕浓度的进一步加大,缓解效应逐渐减弱,钕作用的最适浓度为10~15mg·L-1.  相似文献   

3.
多糖一般来自于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有着复杂的化学结构、分子构象和生理功能,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多糖家族中的β-1,3-葡聚糖由于具有很强的螺旋结构形成能力而被研究得最多.碳纳米管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光学和热性能已成为有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合成寡核苷酸在近年的研究中也显示出可能用于治疗疑难杂症.利...  相似文献   

4.
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抗枯萎病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枯萎病发病情况、相关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10 mg.L-1Nd3+使黄瓜发病率降低,同时组、诱导组和治疗组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51%,27.14%和11.51%;同时组、诱导组和治疗组的接种病原菌+喷钕处理(Nd+Fo)的PAL活性分别比相应接种病原菌处理(Fo)高9.86%,48.57%和4.97%;POD活性分别低27.52%,35.87%,7.67%;PPO活性分别高5.75%,36.58%和52.19%;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分别低9.49%,28.08%和25.21%;木质素含量分别高5.55%,5.25%和11.25%。相比较而言,在降低病情指数、提高PAL活性、降低POD活性和氧自由基产生速率方面,诱导作用效果最好;在提高PPO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方面,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将不同浓度的NdCl3加入白沙枇杷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中, 研究了NdCl3 对白沙枇杷试管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沙枇杷生根培养基1/2MS IBA 2.5 μmol*L-1中加入0.3~0.5 μmol*L-1 NdCl3可显著提高其生根率、促进根的伸长生长和根重量的增加, 增强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促进硝态氮转变成氨态氮和蛋白质, 加快氮代谢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地板中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丁酯、正十一烷等8种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含量。地板样品(5g)用甲醇(15mL)超声提取20min,所得提取液用Rxi-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测定。8种挥发性有机物质的质量浓度(间二甲苯与对二甲苯合并计算)均在0.5~1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5~1.0m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3%~6.6%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Nd—Fe系稀土永磁合金中La,Ce,Pr,Nd,Fe,Co成份。该方法既能克服基体效应又能解决标准样品的制备问题,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对于体系较复杂的Nd—Fe系稀土永磁合金,采用本方法RSD小于2%,方法的加标回收率97%-105.8%之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缺钙条件下对油菜进行水培 ,探讨了Nd对缺钙油菜膜损伤和过氧化进程的影响。3 μmol·L- 1硝酸钕可降低根质膜相对透性和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含量 ,提高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Nd可减轻油菜缺Ca症状 ,抑制膜的过氧化进程 ,完全营养液中加入硝酸钕也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苯乙烯-丙烯酰胺)(PSAC)载体-氯化钕配合物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规律,考察了PSAC载体及PSAC.NdCl3配合物的组成与催化活性间的关系,PSAC载体的收率不影响配合物的活性,而配合物的活性却随PSAC载体中C(O)NH2功能团含量的高低而改变,含量低时活性高,PSAC载体与配合物的组成不影响所得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挥发性有机物溶液标准物质在熔封过程中影响量值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通过实验考察溶质沸点在-13.4℃至220℃的7种挥发性有机物溶液标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熔封,使用外标法准确测定熔封前后溶液的量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溶质沸点在-13.4℃至80℃范围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溶液的最佳冷却温度为-20℃,溶质沸点在80℃至220℃范围内溶液的冷却温度相对较高。溶质沸点越低,对挥发性有机物溶液的分液方式要求越高,全密闭管路的分液方式最佳。在安瓿瓶熔封过程中使用冷却套管,可以有效的减少火焰热效应对溶液的影响。对实验考察的7种挥发性有机物溶液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可降低至1%以内。  相似文献   

11.
12.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GC-MS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某废弃化工厂原厂区及附近农田的土壤中可能存在的6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步骤对分析结果进行监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氯乙烯、1,3-丁二烯、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的含量。吹扫载气N2流量为30 m L/min,100℃吹扫顶空腔30 min,然后于290℃解吸吸附管10 min。色谱柱为DB–624柱,初始柱温35℃,保持5 min,以10℃/min升至240℃,保持10 min。检测上述6种有机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13~426.26,21.12~422.49,4.22~211.00,4.10~204.85,2.10~209.70,4.43~221.30μg/m 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8.8%~11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5%~6.59%(n=4)。该方法重现性好,测量结果准确,可作为纺织品质量控制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倩  葛云丽  纪娜  宋春风  马德刚  刘庆岭 《化学进展》2016,28(12):1847-1859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具有毒性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有机化合物。目前催化氧化技术是有效净化VOCs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将VOCs转化为CO2和H2O。本文在总结国内外VOCs净化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催化氧化技术,并且对常用的催化剂种类、催化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关键在于有效载体的选择及催化剂抗中毒性能的提高;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钙钛矿和尖晶石等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发展趋势为通过改变催化剂配方、催化剂形貌结构、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等来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可还原性、储氧能力和氧缺陷,进而提高其催化性能。本文的评述将为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处理VOCs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性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内墙涂料中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GC-MS检测方法,重点研究了现有检测方法分离度差和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无水硫酸钠净化、二氯甲烷超声和膜过滤提取体系,改善了各种化合物的回收率,特别是提高了二元醇类化合物的回收率,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94%,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8%,检出限为3.1~10.6 mg/L。在30~300 m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好,完全满足进出口水性涂料中常见的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考美国环保局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的标准分析方法TO14A和TO15 ,采用预浓缩器与气相色谱联用 ,以质谱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建立了 5 6种VOCs(主要是臭氧前体物 )的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同一台仪器上采用单柱、单检测器 ,准确测定了高浓度CO2 下的VOCs。方法检出限为 0 1μg·m-3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2 5 7%~ 9 82 %。用该法分析了实际大气样品中的VOCs,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Honey is a natural product and can be described by its botanical origin, determined by the plants from which the bees collect nectar. I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taste of honey and is often used as a quality criterion. Unfortunately, this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of food fraud. Currently, various methods are used to check the authenticity of monofloral honey. The laborious, manual melissopalynology is considered an essential tool in the verification process. In this work,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btained from the headspace of honey are used to prove their authenticity. The headspace of 58 honey samples was analyzed using a commercial easy-to-use gas chromatography-couple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 with a headspace sampler (HS-GCxIMS). The honey s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six different botanical origins using specific markers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addition, 15 honey-typica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using measurements of reference compounds. Taking a previously published strategy, retention times of marker compounds were correlated with GC-coupled mass spectrometry (GC-MS) measurements to assist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脱附与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城市不同源及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单体同位素特征。系统考察了样品进样量、进样方式和样品分离度对同位素分馏影响情况。使用填有Tenax TA的吸附管采集汽油车尾气、汽油挥发、柴油车尾气、柴油挥发、溶剂挥发和餐饮油烟等污染源,以及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不同污染源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不同,97#汽油车尾气的δ13 C值偏重,平均值为-25.84‰,富集13 C;餐饮油烟的δ13 C值偏轻,平均值为-30.26‰。油品挥发比燃烧后以尾气的形式排放的苯系物δ13 C值重。厦门市各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的δ13 C平均范围在-27.03‰~-25.40‰,接近于汽油和柴油挥发及尾气中的δ13 C值,表明厦门市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学》2017,(6):68-71
首先介绍了消费品产品检测中几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检测技术,其中包括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法等技术,并介绍了这几种检测技术的原理、适用样品及浓度范围,详述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针对汽车内饰物中,使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苯系物和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法测定醛酮类物质进行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同时检测,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