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司法模式,代表着一种新的刑事司法理念,这一司法模式以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在对被害人地位的提升、犯罪人再社会化、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恢复性司法与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与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也存在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作为在刑事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制度,从其提出以来就一直备受热议,尤其当论及在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时,观点更是不一。但就完善司法模式的角度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而言,如能谨慎而科学地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正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刑事司法救助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它是实现司法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我国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论证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二审开庭审理范围、限制了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次数、完善了"上诉不加刑"原则。本文从刑事二审程序的立法修改切入,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鲁西南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二审数据为分析样本,结合刑事二审程序的独立功能和价值,探讨《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刑事二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并提出由检察机关监督和限制二审法院"自己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和"随意启动发回重审程序"的司法制约机制,真正发挥二审制度的审级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刑事和解作为借鉴外国恢复性司法等理念而产生的一种创新性理论,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当前,如何解决我国刑事和解使用范围的模糊不确定、公权力的介入及在何种诉讼阶段介入、如何启动刑事和解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基于我国国情,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说和法律法规,探讨了适用刑事和解案件类型、刑事和解第三方主体,分析刑事和解使用阶段等问题,对如何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提出了相关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们对刑罚价值功能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和谐秩序最大化的追求,刑事和解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探讨我国公诉案件中如何构建刑事扣解制度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恢复性司法其实是在20世纪70年代于世界范围内开始广泛传播。在此理论拓展开后在西方实践的经验上,刑事和解制度便作为新型的司法制度在中国兴起,并对这一制度的适用逐步展开推广。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机制,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对比、反思和探索。因此,刑事和解在我国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8.
在海峡两岸共同打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由于两岸法律制度、司法体系的巨大差异以及两岸有关犯罪问题的复杂性特点,使两岸刑事司法合作面临许多问题,当前两岸司法合作机制无法满足两岸对打击犯罪的进一步需求。本文在论述两岸基于协议开展刑事司法合作成效的同时,针对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对接部门职能差异、刑事管辖冲突、犯罪情报交流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快捷的两岸刑事司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刑事悬赏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一项制度,近三十年来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起着辅助刑事司法机关追究和惩罚犯罪的重要作用。刑事悬赏制度应当在立法层面上确定其程序法的地位,从而完成该制度从法律空白化到具有现实性的法律化。当前,我国刑事悬赏制度法律化问题重重,必须进行该制度的立法体系设计,以期将立法的构想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一种先进的执法理念,不仅为刑事司法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标准和界限,还规范了司法行为、节省了司法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政策在基层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积极的贯彻与实施,经常运用于办案实践、提高了案件办理的质量与效率,并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发现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这一政策的有效落实,亟需在工作中加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作为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的一项自然权利。在古代西方国家,沉默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沉默权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因为“米兰达规则”而著称于世。沉默权在我国司法程序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与权-古代司法中的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权之道是中国古代司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性策略,体现在执法、审讯、断案、判决等整个司法过程之中,“经”指法律原则,“权”指变通,即古代司法的判决结果不仅要根据律令格式的规定,还要根据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变通。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要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在认识上解决对司法公正内涵的正确界定,对司法公正外延的正确划分,对司法公正与效率关系的正确处理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重处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法律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问题。本文对“从重处罚”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并详细地分析了从重处罚的情节,文中还论证了对首要分子、主犯的从重处罚问题,适用“从重处罚”时应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问题,以及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传统刑事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司法人伦化是司法人员达到私人目的,按照封建伦理性的“人伦次序”来行史司法权的一种司法状态。我国现阶段,司法人伦化有其滋生的环境,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对以防范和遏制。  相似文献   

16.
强调了权力不受约束就要膨胀,权力膨胀是腐败的根源。指出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权力异化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清“流”正“源”是惩治腐败的基本方略,完善审判监督机制是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司法现状,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应具有的价值取向在于公正和效率,正确认识与牢牢把握两者的关系,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专制社会条件下,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明代专制主义极端发展,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超过历代。皇帝不仅通过他所掌握的最高司法权控制着全国的司法,而且把这种权力不断地扩大,使其为强化政治和经济的皇权服务,从而导致司法的专横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人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2002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该款作出法律解释性意见,认为这里的八种犯罪,指八种犯罪行为,并非八个具体罪名。根据刑法规定,结合这一立法解释性件,联系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我们对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亦应给予新的具体解释,并应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未得到保障。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当使违宪行为进行审查的制度司法化;这样才能确保公民权利保障和救济的途径顺畅,才能实现真正的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