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NiCO,Ni2CO(A)和Ni2CO(B)单配位络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的计算.对CO在Ni金属催化剂上可能的吸附模式以及C≡O叁键活化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发现CO在镍上有两种吸附方式:立式顶位吸附和卧式吸附;CO的活化程度与吸附方式密切相关,卧式吸附有利于CO活化. 相似文献
2.
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上,采用模型化学方法和Gaussion03程序,计算由不同数目硅原子组成的一维量子线模型和二维网状模型分别吸附氢原子、氧原子、氧分子、硝酸根和高氯酸根的模型进行计算,考察各模型吸附前后的电子状态、能隙、原子电荷、键强等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吸附有不同原子、分子的多孔硅表面上,表面硅原子与内层硅原子间的化学键均被削弱,对于解释多孔硅的发光和爆炸性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CO在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吸附为体系,以球形原子簇模拟球形纳米颗粒,用量子化学方法(AM1)研究了吸附剂粒度对吸附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粒径对CO在其表面的吸附影响很大;吸附能的绝对值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能绝对值减小的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当粒径很大时,吸附能的绝对值趋于零;吸附能绝对值的对数与粒径成线形关系。这些结论与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相一致,进而说明用量子化学方法来预测和分析纳米粒子的吸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DFT方法对CO吸附在PtRu(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了键参数及电子结构.结果表明Ru的加入确实能削弱CO在合金上的吸附并且活化CO分子.当Ru的含量达50%时,PtRu催化剂抗CO中毒能力最强.另外CO分子在合金表面的吸附还和其吸附位及表面原子排布有关,CO吸附在Pt上较吸附于Ru上更强,吸附位周围分布Ru较分布Pt更促进CO分子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重量吸附法,研究了空白活性炭A、经有机胺改性的活性炭C和经氢氧化钾与有机胺混合溶液改性得到的活性炭D在绝对温度303,313,323K下分别对单组分气体CO和CO2气体的等温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优选的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是描述活性炭吸附CO气体的最佳模型方程;而Langmuir方程、D-R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活性炭样品A在303,313,323 K下对CO2的等温吸附,Freundlich方程则能较好地模拟样品C和D在313 K下的等温吸附。CO和CO2在活性炭A上的等量吸附热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吸附压力下,CO2的吸附量高于CO。改性活性炭C和D上CO2的吸附量明显高于空白活性炭A;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与吸附量的变化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环状有界的Small Nim模型,确定出该模型在Normal规则下的所有P位置,从而彻底解决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研究掺杂了Au和Pt原子的MgO(001)表面吸附CO分子的吸附性质,通过对吸附体系的优化、能量和电子性质等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MgO完美表面,掺杂Pt比Au更容易吸附CO分子;在MgO(001)表面不同氧缺陷位(O5c/O4c/O3c),掺杂了Au和Pt原子后吸附CO分子的能力依次分别为:O_(3c)O_(5c)O_(4c)和O_(5c)O_(3c)O_(4c),掺杂了Pt原子的O5c位吸附能最低。可知Pt原子的掺杂及氧缺陷的MgO(001)表面,有利于吸附CO分子。 相似文献
8.
9.
载铜活性炭吸附分离氢气中的微量CO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文题的吸附平衡、吸附及脱附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用Lang-muir-Freundlich公式关联了吸附平衡数据。根据吸附的性质,关联了吸附穿透曲线,解释了床层动力学现象。结果表明,利用此技术可将氢气中CO体积含量从2×10 ̄(-6)~16×10 ̄(-6)降至1×10 ̄(-6)以下,吸附剂单位处理量达6×10 ̄(-3)m ̄3/g以上(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同时,吸附剂再生容易,经120℃处理,即可脱附完全。该吸附剂经多次循环,性能稳定,具有一定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表明:各种硅胶负载仲进型铑催化剂上,线CO/桥CO红外吸收强度比值与金属助剂(M)的关系变化顺序为(50:1)(Rh-Mn)〉(22:1)(Rh-Li)〉(9.1:1)(Rh-Mn-Fe-Li)〉(3.5:1)(Rh-Fe)〉2.8:1)(Rh)。在各种Rh-M/SiO2催化剂上,线、桥CO吸附态的加氢原位FTIR跟踪实验表明:随着加氢的进行,线CO/桥CO吸收强度比值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样条函数对GM(m,1)(m=1,2)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插值拟合,然后作用于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并以此修正原模型,得到了GM(m,1)(m=1,2)模型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对3种三联苯类化合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探索新型联苯类液晶材料以及一些重要聚合物的基本原料的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对各种化合物的构型优化表明,分子具有较大的离域π键,但不是一个完全的平面结构,三个苯环之间具有一定的扭转角度.对优化后的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其最小振动频率分别为:52.87,32.23,27.55cm-1,均未出现虚频率.三种化合物的HOMO和LUMO之间的能量差△E分别为:8.341,8.112,8.166eV,△E较小,离域电子容易激发.在此基础上,用CI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荧光光谱,所的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对五种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5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基于此,在B3LYP/6-31G的水平下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此外,研究表明:其中4种分子均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且分子内氢键的键长为1.75~1.82A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abinitio)对4种黄烷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下优化了4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基于此,用CIS方法在B3LYP/6-311G的水平下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此外,研究还表明:其中3种分子均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且分子内氢键的键长约为1.813A左右. 相似文献
16.
芳烃化合物一般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是一类良好的电致发光材料.本文对三种芳烃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3种芳烃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基于此,在B3LYP/6-31G的水平下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应用Gaussian98等软件,分别采用EHMO和CEP-31G、LanL2DZ等量子化学方法对[Cs(NTO)4·2(H2O)]3-结构单元进行能量和集居数计算,并对其进行了自然集居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配合物中,Cs是以离子状态Cs 存在,它与周围的8个配位原子之间依靠静电吸引具有弱的成键作用.其中,2个H2O分子提供的配位氧原子与Cs的键能要弱于NTO-提供的氧原子和氮原子与Cs的键能,在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首先脱去两个H2O分子,再进行NTO分解.理论计算与热分析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MP2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CH2O、CHO分别与N、NH、NH2发生吸氢反应时的过渡态结构,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结构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应用IRC理论分析了最小能量途径(MEP)上相互作用分子间化学键的变化;采用QCISD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下对各反应驻点进行单点能量校正,计算了反应活化位垒.研究表明所有反应均以协同方式进行,从反应物CH2O与N、NH、NH2到最终产物CO、NH3,反应均放热,产物渐趋稳定;6个反应中,链式反应(1)、(5)是最容易的反应途径.通过反应途径的量子拓扑分析,发现CH2O与N、NH、NH2反应化学键的断开与形成基本上都处于过渡态(S=0)附近,CHO与N、NH、NH2反应时,键的形成和断开在过渡态之后. 相似文献
19.
LI XiaoD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Environment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21)
Configurations of three η2 models of transition-metal 60 fullerene derivatives C60M(CO)5(M=Cr,Mo and W) have been optimized at B3LYP/LanL2DZ level.On the basis of the optimized geometrical structures,their electronic spectra and the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olarizabilities γ in different optical processes of third-harmonic generation(THG),electric-field-induced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EFISHG) and degenerate four-wave mixing(DFWM)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DB3LYP model based on LanL2DZ level coupled with the SOS(sum-over-state) metho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electronic spectra have a red shift compared with that of 60 fullerene and dif-ferent transition-metal functional groups added to C60 cage may result in different spectrum properties.For the three studied species,(η2-C60)Mo(CO)5 has the largest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olarizabil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