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流量为扰动参数,对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中的Belousov-Zhabotindsky(BZ)反应体系小振荡进行周期或噪声扰动,改变扰动周期或扰动强度,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诱导非平衡相变。以BZ反应的四变量Montanator模型为基础,对相应流率区进行周期或噪声扰动,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2.
反应焓变的测定是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教学的常规实验。实验用量热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保温杯型[2~5]和烧杯夹泡沫塑料绝热型[5~7];采用的搅拌方法则有手握量热计摇动搅拌[1]、手握玻璃棒(或下端加环)上下移动或转动搅拌[2,3]、电动搅拌机搅拌或电磁搅拌器搅拌[5]。经过长期实践,已发现现有各种简易量热计存在如下问题:(1)搅拌过程中容易碰破量热计内壁或温度计;(2)手动搅拌不充分、不均匀,反应时间长,由此带来实验误差大;(3)烧杯夹泡沫塑料型量热计,在清洗过程中夹层容易进水,热容变化进而导…  相似文献   

3.
以流速为扰动参数,对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中的Belousov-Zhabotinsky(BZ)反应体系进行周期扰动,改变扰动周期或扰动强度,在某些条件下,本征振荡可以扰动控制为另一类周期振荡形式,以BZ反应的四变量Montanator模型为基础,对相应流速区域的分叉图进行了周期扰动,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定性一致,表明对本体系而言,在分叉点附近质量作用定律依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非流动条件下搅拌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即使在氮气保护下, 搅拌仍对振荡行为(振幅和周期等)有明显影响。为解释搅拌的影响作用, 对B-Z反应的Oregonator模型作了修正和补充并依据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一般原理将搅拌影响唯象地归结为反应速率常数的相对变化。修正后的模型不仅较好地克服了原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 而且在引入搅拌作用以后得到了与实验现象定性一致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氢化松香为原料、乙醇胺为有机胺、乙酸乙酯为溶剂,在超声波辅助下进行胺化反应制备氢化枞酸乙醇胺盐,再经萃取、重结晶和酸化得到氢化枞酸,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功率、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氢化枞酸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氢化枞酸纯度因素按显著程度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超声波功率>搅拌转速,确定了最佳的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400W、搅拌转速400r/min,所得氢化枞酸的纯度为94.5%。采用GC、GC-MS、FT-IR、熔点仪和旋光仪对氢化枞酸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6.
以硝酸镉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以N-乙酰-L-半胱氨酸(NAC)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 S量子点(Cd S QDs)。通过考察稳定剂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 H和搅拌时间对Cd S QDs的影响,研究Cd S QDs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Cd2+)/n(NAC)=2/1,p H=7,搅拌10 min,于80℃反应2 h制得的Cd S QDS荧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不加任何结晶控制剂或模板条件下,以CaCl2和Na2CO3为原料,利用复分解反应法制备了具有较好形貌和高长径比,且分布均一的文石型碳酸钙晶须,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PXR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图(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浓度、滴加速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以及滴加方式等因素对碳酸钙晶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CaC12溶液与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1,溶液滴加速度为1 mL.min-1,反应体系温度为80℃,搅拌速度为250 r.min-1。  相似文献   

8.
在电磁搅拌式高压反应釜中研究了顺酐在负载型镍钼催化剂上高压液相加氢本征动力学。建立了顺酐加氢的反应网络,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线性或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取了动力学参数,得到了动力学模型。模型验证表明,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反应条件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散聚合的工艺制备出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的外部影响因素(反应介质极性、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介质极性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战小,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化不大,在满足粒径和粒径分布要求的前提下,搅拌速度以低速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复合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和成核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前期,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Ea=132.77kJ/mol;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随PHM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NMA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的主粒径追踪结果表明:乳液粒径随搅  相似文献   

11.
1983年 Jensen 与 Roelofs 等报道了苯甲醛自氧化反应中出现的化学振荡现象。我们还观察到苯甲醛、取代苯甲醛和许多脂肪醛的自氧化振荡反应,实验方法与文献[3]相似。反应在具有电磁搅拌的恒温反应器中进行,以醋酸水溶液(冰醋酸与水的体积比为9∶1)和  相似文献   

12.
氰基醚是一类腈型香料,通常在强碱作用下将丙烯腈与醇长时间搅拌或在较高温度下回流,以及使用金属钠、钾催化合成。用季铵碱催化合成法,效果虽较前者好些,但对高碳醇的反应效果欠佳。 本文以超声波辐射方法,配合相转移技术,在室温下顺利地完成了8种醇与丙烯腈的加  相似文献   

13.
浓碱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中水合铝硅酸钠形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浓碱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中水合铝硅酸钠形成的动力学行为,反应对Al(OH)4-、SiO2(OH)22-均为一级反应.结合溶液的结构和沸石形成机理,提出了五配位中间体形成机理;提高反应温度、降低碱浓度、加强搅拌或加入晶种(或杂质)均有利于水合铝硅酸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王浩  应娉  俞静波  苏为科 《有机化学》2021,(5):1897-1924
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形成碳-碳键的方法.这些反应通常在溶液体系中经外界加热搅拌进行.随着新型合成方法的发展,目前实验室中可用于促进CDC反应的替代技术,如光化学、电化学和机械化学技术迅速兴起,这些方法作为传统热化学法的完美补充,为碳-碳键的构建提供了绿色、高效的策略.对比综述了相同或相似底物参与...  相似文献   

15.
以丙二酸为有机底物的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简称B-Z反应)研究较多。Archana Mittal等以硝基苯酚、邻苯二酚等一系列有机底物代替丙二酸研究了B-Z反应的振荡行为。但以棓酸即没食子酸(gallic acid)或焦棓酚为有机底物的B-Z反应研究甚少。A.K.Dutt等报导了在静止反应器中,这是一个振荡周期无规律的特殊振荡反应。迄今为止,未曾见在连续流动搅拌反应器(CSTR)中有关该物系振荡行为的研究。我们在CSTR中,详细考察了该物系的振荡行为,自动记录到有规律的振荡波形,以及温度对物系的影响,计算出活化能E_α=62.4kJ mol~(-1),并从FKN机理出发,对该物系所具有的特殊性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6.
芳香胺和酚溴化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  章荣立 《应用化学》2010,27(3):370-372
研究了在室温下,N-溴丁二酰亚胺对芳香胺和酚的溴化工艺,在CHCl3、EtOH或EtOH/CHCl3溶剂中,用等摩尔的N-溴丁二酰亚胺可将某些芳香胺和酚(考察了5种反应底物)选择性地一溴化,产率92%~98%,N-溴丁二酰亚胺和反应底物摩尔比为2∶1;某些芳香胺和酚被专一地二溴化(考察了5种反应底物),产率90%~97%。 反应无须催化剂,投料后室温搅拌,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只需过滤洗涤即可纯化,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Wolff Kishner反应是1911—1912年发现的。它是还原醛和酮的腙或缩氨基脲为烃的著名的方法。由于Wolff-Kishner反应是一个常用的基本反应,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它,已经有多种改进方法,见表1(以二苯甲酮或腙还原为例):Wolff-Kishner法缺点是,反应分成腙和还原两步,还原一步反应要在封管中进行,产物收率一般不高。黄鸣龙改进法是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07,28(3):57-57
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做皂化反应的实验时,首先要将植物油跟氢氧化钠溶液和乙醇按一定的比例放在干燥的蒸发皿中,用小火慢慢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变稠,反应完全后还要放在冷水浴中冷却,需再加入热蒸馏水后再冷却,并加入氯化钠饱和溶液盐析,实验操作比较麻烦而且难度较大,笔者经研究,发现了做皂化反应的巧妙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γ-羟基内酰胺和硫醇为原料,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三氯化铁促催化下生成亚胺离子,而后硫醇发生亲核反应构建3-硫醚基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该反应70℃条件下搅拌6 h即可完成,产率87~94%,该反应底物适用范围广,对于不同的γ-羟基内酰胺类化合物以及不同的伯硫醇和仲硫醇,反应均可以顺利得到相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以分子氧为氧化剂,以ZrO2为催化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实现了醇的选择性氧化.苯甲醛、环己酮和辛醛等是相应醇的主要氧化产物.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催化剂制备参数(焙烧温度和负载量)及氧分压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醇氧化生成相应羰基化合物,1 223 K焙烧的ZrO2比723 K焙烧的ZrO2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在反应混合物中不溶解,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使其分离并重复使用.当搅拌速度大于900 r/min时,对醇的转化速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