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AS、ASA、AAS和SSS.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判定方法,关键在于快速地找到说明全等的条件,基本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有效对思维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转化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转化”解题思想将比较困难的问题进行简单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为了更好了解“转化”解题思想以及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转化”解题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初中生提供一条更好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等三角形说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因此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知识与技能 .部分初学者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困难———当题中图形较为复杂时 ,有时找不对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有时对命题的证明思路不清或知道意思却逻辑表达欠佳 .针对这些问题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 ,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并通过例子说明“综合法”与“分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供大家参考 .一、导学知识1.要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位置关系 ,总结出寻找… 相似文献
4.
5.
直角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她一直伴随着我们,但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作一些数学探究,恐怕并没有多少同学去尝试过.现在就让我们利用中心对称来探究两个全等或者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组合图形问题,探索以几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形状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是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初中《平面几何》教材从这一章起要求学生逐步学会几何命题的推理论证.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全等三角形又是本章的重点,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就《全等三角形》一节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奠定基础对三角形的各个元素的对应部份的认识是学好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必不可少的基础。这是因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和定理都是以“对应”为其条件的,离开“对应”条件,将不可能产生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其次,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这两条线段或两个角也是对应 相似文献
7.
在几何学习中,我发现角与线段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经常做的一类题型是由两线段和构造三角形全等解题,那么能否利用两角的和构造三角全等解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下尝试,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三角变换时,不少同学都感到难学,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变换的技巧与方法,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本文例析几种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与技巧,以帮助同学们迅速有效地解题. 相似文献
9.
中考是初三学生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大考,中考数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综合题,如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综合题等.面对综合题时,聚焦和消化这些考点,是学生“玩转”中考数学题的前提.本文中以“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为例,说明如何掌握与之有关的中考热点.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1)如果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约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 相似文献
11.
1.背景2010年3月举行的江苏省南通市青年教师赛课内容之一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章测试卷讲评课(1课时),将试卷讲评课作为教学比武的内容,可以说是一大创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当下有效教学的风潮中,这个被边缘化的常规课型应体现其应有的地位,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在许多数列题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递推数列.本人在学习中发现这类数列的“通解”,现分析如下两例,供同学们参考.例1已知数列3an 1-2an=2×3n,a1= 1,求通项公式an.分析这类数列用叠加法虽能算出,但算 相似文献
14.
15.
邹志英形象地把全面预算管理比作一个费时费力却无解的魔方。在财务领域耕耘了近20年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数家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财务规范后,她终于落笔成文,将工作经验中最精华的部分浓缩在了这本精彩纷呈的书中。《新理财》:财务向来是严肃的话题,您以《玩转全面预算魔方》作为书名,首先要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邹志英:这个名字在财经类图书里显得有些“另类”, 相似文献
17.
18.
开章白即一章的开场白,一般是教师的独角戏。本文写成了师生对话,可能产生费解:“学生对未学的一章一无所知,能插嘴说些什么呢?”这正是笔者要说的话:(一)新课中有旧课,学生不是一无所知;(二)被动中有主动,学生不是只听不想。有的开场白称作导言,权作字面解释:导言就是引导学生发言。唯恐读者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开章白的旁边又加上了附语,前者是为师生写的对口词,后者是只向教师说的悄悄话。 相似文献
19.
一、教前分析
教学立意:初中函数的概念强调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高中函数的概念强调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种深化与提高.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用图像法、列表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3.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对应”的观点下理解函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