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已知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等方法求最值,是一类常见题目.本文通过三个题目归纳这类问题的三种常用解法.题1设x>0,x2+y2+y2/2=1,求x(1+y2/2=1,求x(1+y2)2)1/2的最大值.题2设x,y为实数,4x1/2的最大值.题2设x,y为实数,4x2+y2+y2+xy=1,求2x+y的最大值.题3设正数x,y满足1/x+2/y=1,求x+y的最小值.一、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三个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中"定"是关键,解题时需根据题意构造"定积"或"定和".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是历年来高考和竞赛的热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最值 利用正弦函数、余弦正数的有界性:|sinx|≤1,|cosx|≤1,可求形如y=Asin(ωx+(?)),y=Acos(ωx+(?))(A≠0,(?)≠0)的函数最值.  相似文献   

3.
文[1]给出了以下问题及其答案:问题有一个楼梯共有n级,如果规定每一步只能走1级或者2级,那么要登上第n级楼梯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答案:当n为奇数时,走法有C1n 12 C3n 23 C5n2 5 … Cnn n2种,当n为偶数时,走法有C02n C2n2 2 C4n 42 … Cnn n2种.下面我们来求出这两个和式的结果.对一切k∈N*,记Ak=C1k C3k 1 C5k 2 … C22kk--11,则A1=1,A2=3,A3=8,….记Bk=C0k C2k 1 C4k 2 … C22kk--12 C22kk,则B1=2,B2=5,B3=13,….显然,原问题的答案分别为An2 1和B2n.定理1Ak Bk=Ak 1.(用Cnm Cnm 1=Cnm 11可证)定理2Ak 2=3Ak 1-Ak.证明3A…  相似文献   

4.
<正>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是涉及的知识面广、解决方法灵活多样、技巧性强的一类数学问题.本文介绍一类形如"f(x)=(ax+b)~(1/2)+(cx+d)~(1/2)"的特殊函数最值的解决方案,仅供参考.一、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函数最值可以说导数是研究函数单调性的"万能工具",对求函数最值或值域就很有用了,其基本步骤是:一确域,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二求  相似文献   

5.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只是给出一些特殊条件的函数.此类函数问题比较抽象,同学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下面举例说明抽象函数问题常见题型及其求法,以供参考.一、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例1 设f(x)的定义域是[-3,(√)2],求函数f((√)x-2)的定义域.  相似文献   

6.
<正>总体上讲,立体几何中的问题不外乎为证明和计算两种类型,而计算常常包含"找→证→算"三个步骤.一方面计算型本身就少不了证明,另一方面计算能力也是高考必须考查的重要能力,因此计算型就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计算型不外乎角与距离这两大问题,距离归根到底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而角就有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类,其中  相似文献   

7.
文[1]给出了以下问题及其答案: 问题 有一个楼梯共有n级,如果规定每一步只能走1级或者2级,那么要登上第n级楼梯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相似文献   

8.
圆周率的近似求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数学老师指导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布置我们做自拟课题研究 .当晚 ,我正在想选什么课题好呢 ?突然 ,听到有人说 :“我有位同学能背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三十几位……” .我想 ,我不是可以研究圆周率吗 ?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直到第二天早上 ,我在看一道物理例题时 ,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在曲线上取得非常接近的B ,C两点时 ,就可以把弧BC看成线段BC .我想如果在圆周上也取得非常接近的两点时 ,弧长也就可以看成线段的长了 ,这样圆周率不就可以求图 1 问题 1图了吗 ?2 研究过程与方法问题 1 如图 1 ,AB为圆O的直径 ,R为半径 ,…  相似文献   

9.
<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很常见的题型,而对于三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的三角形面积,一般采用"割补法"间接求面积,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采用补成矩形(或直角梯形)等来进行面积的加减,而笔者遇到这类问题时常采用的一种求面积的方法是用平行于y轴的直线去分割.  相似文献   

10.
相似变换矩阵的简单求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研究矩阵相似问题时,如果知道矩阵A及相似变换矩阵P,则可求出与A相似的矩阵B=P~(-1)AP 反过来,如果知道A及其相似矩阵B,如何求相似变换矩阵P的问题,一般线性代数教材都很少提及它。即使个别教材中提到这个问题,也只是针对B是A的Jordan标准形的简单情形,应用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XB的方法求出相似变换矩阵P的,因B是特殊情形,所以这种方法不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面角求法     
<正>在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的大小是一个重点,是历年高考试题中久考不衰的热点!同时也是同学们公认的一大难点,其难就难在它不能直接度量,需借助于它的平面角来度量.而其平面角既"死"又"活",说它"死",是指其具  相似文献   

12.
<正>"简的意识"一直被各领域的科学家们高度重视,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种方法原则——"简单性原则".然而,面对高中数学,很多学生领略到的却是繁杂、抽象,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搭建"简"的平台,身处"简"的环境,自觉、快乐地研究和寻求数学中的规律,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喜爱数学、学好数学.下面笔者结合解析几何中出现的角平分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圆锥曲线方程》一章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和难点 ,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更是高考中永恒的热点 ,这类问题有一种常见模式 :一条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A ,B点 ,且OA⊥OB .对于这类问题 ,下面介绍一种简洁解法 .例 1 设双曲线的顶点是椭圆 x23+ y24 =1的焦点 ,该双曲线又与直线 15x - 3y + 6 =0交于A ,B两点 ,且OA⊥OB(O为原点 )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解法 1 已知椭圆的焦点 (0 ,± 1) ,即是双曲线的顶点 ,因此设双曲线方程为 y2 -mx2 =1(m >0 ) ,联立直线方程 15x - 3y + 6 =0与双曲线方程 y2-mx2 =1消去 y ,得53-…  相似文献   

14.
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蝴蝶"型,下面就"蝴蝶"型的两个结论谈两类应用. 1 一般"蝴蝶"求角度 结论1 如图1,如果AD, BC相交于点O,那么∠A+∠B=∠C+∠D. 此结论可称之为"蝴蝶"型的角度和相等.构造满足此结论的图形.可将复杂图形求角度的问题转化为特殊图形角度和.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现代汉语大辞典》对"复习"一词的解释是:把学过的东西再行温习,使之巩固.因此,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学复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是把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内化,并逐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环节;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并促进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数学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彭娟  范周田  杨蓉 《大学数学》2019,35(2):106-109
幂级数是微积分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收敛半径的求法是学习相关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面向工科的高等数学教学中,通常限于介绍求比较简单的幂级数的收敛半径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幂级数,由于涉及上极限的理论,高等数学中不做讨论.本文从有界的角度讨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问题,避开了上极限问题的困难,所得结果可用于求任意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相似文献   

17.
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般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元,常与不等式、函数方程、线性规划、三角等知识交汇,知识综合性强,求解技巧性高,学生困惑多,教学难度大.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都与多元函数的最值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针对这一常见题型,适当侧重于二元函数z=f(x,y)型的最值问题,试对其主要解法作一概述,旨在对同学有所裨益.1.不等式法基本不等式a+b/2≥ab(1/2)(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是一个重要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求由递推关系所确定的数列的通项,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关系的一系列突破,构造出一个新的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或与之相类似的问题来求解.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由递推关系求通项的方法.一、递推式an-an-1=f(n)(n∈N*,f(n)为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例1、已知{an}中,a1=1,an=an-1 n(n≥2),求an.解:由已知有a1=1,a2-a1=2,a3-a2=3,…,an-an-1=n.将上面n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an=1 2 3 … n=n(n2 1).例2、已知{an}中,a1=1,an=an-1 2n-1(n≥2),求an.解:由已知,有a1=1,a2-a1=2,a3-a2=22,…,an-an-1=2n-1.将上面n个式子的等号左右两边…  相似文献   

19.
虽然"逆求法"在许多文章中表述不尽相同,有的文章还称它为"反函数法",但其实质都是"通过求原函数的反函数的定义域去确定原函数的值域".本文通过两个例子及其解答过程来进一步说明用上述逆求法求函数值域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积分因子求解微分方程P(x,y)dx+Q(x,y)dy=0 (1)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求积分因子却不容易,对于简单的微分方程,可以通过观察来确定积分因子,但对于较复杂的微分方程,往往不容易直接求得它的积分因子.如果把方程(1)左端分组,找出每组的积分因子,或把方程的左端化为几个全微分的和,问题就可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