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译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 ,则只需直接将动点的坐标代入 ,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2 )定义法 .如果动点的轨迹是某种确定的曲线 ,则可根据该曲线的定义建立其方程 .3)转移法 .如果动点P随着另一动点Q的运动而运动 ,且Q点在某一已知曲线上运动 ,那么只需将Q点的坐标用P点的坐标来表示 ,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 ,便可得到P点的轨迹方程 .4 )交轨法 .如果动点P是某两条动曲线的交点 ,则可联立这两条曲线的方程 ,并消去其中的参数 ,便可得到P点的轨迹方程 .5 )参数法 .如果动…  相似文献   

3.
耿玉明 《数学通讯》2003,(11):15-16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历来是教学重要专题之一 ,而椭圆曲线的两种定义又是研究圆锥曲线各种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如果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中充分利用圆锥曲线定义 ,常常会达到言简意明、异曲同工的效果 .下面就其运用作一些举例介绍 ,以飨读者 .1 运用第一定义求动点轨迹方程例 1 如图 1,已知椭圆 x2a2 + y2b2 =1(a >b >0 ) ,点P为其上一点 ,F1,F2 为椭圆的焦点 ,∠F1PF2的外角平分线为l,点F2 关于l的对称点为Q ,F2 Q交l于R ,当P在椭圆上运动时 ,求动点R的轨迹方程 .解 ∵l为∠F1PF2 的外角平分线 ,且F2 ,Q两点关于l…  相似文献   

4.
一、题目展示 (2012年高中数学联赛第5题)在△ABC中,^→AB·^→AC=7,|^→AB-^→AC|=6,求S△ABC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正>一、题目展示(2012年高中数学联赛第5题)在△ABC中,→AB·→AC=7,→→|AB-AC|=6,求S△ABC的最大值.点评本题以向量形式呈现,融向量与三角于一体,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最值.本题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却丰富多彩,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求动点轨迹问题中,我们常见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剖析产生这些错误原因,将有助于我们避免发生这些错误。 一 忽略动点所应满足的某些条件 动点所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时不止一个,由于审题不实,就会忽略某些几何条件,从而使  相似文献   

7.
在解析几何中,常会遇到求两条动直线交点轨迹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虽有一定方法可循,但也有较强的技巧性,初学者往往感到变化莫测,茫无头绪。事实上,只要我们深入分析题意,区别归类,总结解题特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能掌握各种解题思路的。下面我们给出求两条动直线交点轨迹的一些方法,供教学参考。一、解方程组求两条动直线交点的坐标题中直接给出两条动直线的代数方程,欲求其交点的轨迹时。我们可以把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求得交点的坐标,即所求交点轨迹的参数方程,再设法消去参数得到普通方程。  相似文献   

8.
李诗秀 《数学通报》2005,44(10):38-40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较复杂,不易寻找出动点的流动坐标x、y之间的关系,怎么办?分析动点运动的规律及引起动点运动的相关制约量,引入合适的参数,以参为媒,通过参数间接沟通x、y之间的代数关系,再消参数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作参数法,  相似文献   

9.
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已知的点的坐标之间的运动规律去寻找变量间的关系.求轨迹方程的常规思路,就是想方设法地把题目中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空间基本轨迹以平面基本轨迹为基础可以对比地逐一得出,一般而言,平面上轨迹若在空间研究,则点变化为相应的直线,直线则变化为相应的平面,而圆则变化为相应的球,如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等于常量λ的动点轨迹,当λ=1时,在平面上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而在空间则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面;当λ≠1时,若分线段AB之比为λ的内外分点分別为P,Q,则在平面上轨迹是以PQ为直径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线段的和为最小值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灵活性较大,使得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非常棘手.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把握这类问题的规律,就会发现,这类问题其实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难.本文将对该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于忠风 《数学通讯》2001,(12):13-14
动圆指圆心和半径都在动的圆,在我们常见的有关求动圆圆心的轨迹题中,这儿种条件是经常出现的:1)过定点;2)与定直线相切;3)与定直线相交所得弦长为定值l:4)与定圆相切(包括外切和内切)。  相似文献   

13.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中学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本文谈谈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湖北宜昌市一中叶家振[基本概念]1.动点轨迹的概念中学阶段只研究平面上的动点的轨迹.我们把平面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动点的集合,叫做该动点的轨迹.动点的轨迹即平面上的点集,它可能是一些孤立的点,一般情况下是曲线(段).中学阶段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个动点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道轨迹题: 题目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相似文献   

16.
用均值—水平集求多个总极值点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1)、(2)中给出了一个积分求总极值的概念性算法及其Monte-Carlo随机取点的实现途径。并在光学薄膜设计、透镜设计等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其Monte-Carlo实现途径的全局收敛性是未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相似文献   

18.
张全合  何苗 《中学生数学》2010,(3):25-25,24
我们知道,两点间以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长为最短.给定两点A、B及第三个点P,则PA+PB≥AB,当且仅当点P在线段AB上(含A、B)时,PA+PB取得最小值AB,我们称之为三点共线原理.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与线段之和最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高考开始,大家惊奇地发现,有几份试卷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题型——立体几何中动点轨迹问题.对于这种陌生的题型,不少同学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动点满足的立体几何条件转化为同一平面内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然后再用解析几何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20.
桂松 《数学通讯》2007,(6):12-13
动点的轨迹与立体几何相结合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曲线的性质和点在立体几何中的特征,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本文旨在对有关动点的轨迹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作出一个小结归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