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五六 《经济数学》2012,29(2):87-91
建立了城镇居民非参数消费敏感度模型,该模型不需做任何形式假设,避免了线性及非线性模型的误设.采用局部线性工具变量方法对其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是时变的,和居民收入变动保持同步,支持流动性约束假说.另外高通货膨胀时的负实际利率变动比低利率、温和通胀时造成的负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冲击要大得多.因此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突破流动性约束瓶颈的同时,高度关注通货膨胀,使得其消费水平得到真实提高.  相似文献   

2.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对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2009年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消费支出结构的特点,并针对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提出了分层引导促进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认识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区域差异性,本文基于29个省市的1991-2013年经济面板数据,建立了三个区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固定效应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的拟合误差小于参数模型的拟合误差,并且非参数模型的波动边际消费倾向比参数模型的固定边际消费倾向更为合理。此外,东中西部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波动变化持续性强,西部波动变化最敏感。  相似文献   

4.
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物价、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不同,农村消费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较大;利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调解中国消费需求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5年的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关系进行了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所建立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选择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统计、回归建模和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沙居民收入与娱乐消费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中包括1区别于统计局发布的对长沙市居民消费分类,通过社会采访调查的方法分性别、年龄、收入差异等3个维度更准确地测算长沙市城镇居民娱乐消费的消费额.2基于调查数据,分别构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居民娱乐消费与其收入之间的回归模型.3通过分析回归模型的性质,揭示了长沙市城镇居民娱乐消费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99-808
本文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地区2000-2012年的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消费和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剔除价格影响的基础上,对居民在外饮食消费的差异性问题,通过模型的检验和估计确定采用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可支配收入及前期消费对在外饮食消费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时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针对消费习惯连续特点引导居民再次消费及适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田萍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22(Z1):229-232
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函数模型,并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1993-2007年数据为根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消费意愿、居住面积、商品零售价格.消费支出随着收入、消费意愿、商品零售价格的提高而提高,随着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而先增后减.而且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比线性回归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客观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参数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1953—2002年的统计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结论是:(1)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协整关系;(2)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很好地揭示了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的时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2年林芝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林芝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G(1,1)预测模型,对其未来几年的人均生活消费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在未来五年中林芝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呈现攀升的态势,平均年增长率预计达到7.93%.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林芝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相对于消费支出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研究Vasicek利率模型下的投资-消费问题,其中假设无风险利率是服从Vasicek利率模型的随机过程,且与股票价格过程存在一般相关性.假设金融市场由一种无风险资产、一种风险资产和一种零息票债券所构成,投资者的目标是最大化中期消费与终端财富的期望贴现效用.应用变量替换方法得到了幂效用下最优投资-消费策略的显示表达式,并分析了最优投资-消费策略对市场参数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应用计量经济学,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模型,并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就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与趋势进行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进而探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寻求持续稳定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所建消费函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很好的反映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粮食和蔬菜为主的北京市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状况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存在明显差异,其食物消费结构也许并非是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简单过渡,而已然演化成区别于这两个群体的新的食物消费结构形态.通过LES模型研究发现,北京市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系统中,水产品和酒精并不构成食物消费的必需品;主要食物中,边际预算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蔬菜、肉禽、粮食、奶和瓜果;蔬菜、奶和瓜果的基本消费支出相互间比例为13.4:1.7:1;肉禽和奶富有弹性,蔬菜接近于水平弹性,而瓜果和粮食则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5.
遴选1996-2012年我国(除重庆、港、澳、台外)30个省(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及国内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固定效应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显示,运用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显著提高了估计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城镇居民消费还是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均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且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又大于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6.
广义自回归得分模型以条件密度函数得分作为主要驱动,为我们提供了计算一个时变参数的框架。把传统的D藤结构拓展到时变D藤,并将其与广义自回归得分模型相结合来估计时变参数。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和英镑兑人民币的外汇汇率序列拟合边际分布,提取标准化残差序列并建立时变D藤模型,即对pair-copula分解式选择最优的时变copula族,最后通过仿真技术得到标准误差的箱线图。研究表明,该模型有效地刻画了变量间的相依关系,为描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是消费不足,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政府支出结构合理化,也对增大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推动经济合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证分析表明,财政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民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挤入效应;行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年广东省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构成的统计数据,采用对应分析法,并结合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分析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扩大内需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韩东  耿显明 《应用数学》1997,10(1):71-73
本文研究如下非齐次投入产出模型:得到结论:降低消耗、减少消费将提高生产率,而增加消费将延迟经济崩溃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尝试运用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福建省1978-2009年能源消费、劳动力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常规单位根检验认为能源消费、劳动力和经济增长是一阶单整,I(1);而Zivot & Andrews(ZA)内生性结构突变单位根检验发现三个序列为带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ARDL边界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为从经济增长、劳动力到能源消费的长期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因果关系上,表现为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因果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劳动力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同时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和能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