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汤洁  刘仁发  戴志飞 《化学进展》2018,30(11):1669-1680
脂质体是第一种成功进入临床应用,也是目前进入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纳米递药体系,将药物装载于脂质体中可以实现降低非特异性吸收、提高靶组织的富集量、降低副作用等目的。但是当前的脂质体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载药量低以及靶向效果差等。新的脂质体载药技术的发展使得脂质体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将热、激光、超声、离子辐射等外源物理刺激与脂质体药物结合可以提高脂质体药物在肿瘤的富集量,同时调节药物的释放。脂质体独特的核壳结构使得脂质体可以同时装载多种药物从而实现联合给药,通过合理设计脂质体纳米材料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多种药物的递送,还能够实现药物的程序性释放。脂质体不仅能够装载治疗性药物,还能装载具有造影功能的组分,从而实现对治疗过程的影像监控。本文将主要介绍近五年在脂质体的载药方法、靶向给药、药物控释、联合给药、影像可视化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何天稀  梁琼麟  王九  罗国安 《化学进展》2018,30(11):1734-1748
脂质体在药物输送、人造细胞等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作为药物载体,脂质体可以保护药物、提高药效、减小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因此发展或改进脂质体制备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脂质体制备存在耗时长、设备贵、制备条件易变、前后处理步骤多、粒径不均一以及难重复等问题,基于此,脂质体的微流控制备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研究表明微流控技术在脂质体制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包括精确地控制脂质体的大小和尺寸分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几种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几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的性质;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当前微流控技术制备脂质体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由脂质双分子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在生命科学、膜工程学、药学、临床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脂质体分类和制备以及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脂质体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景婧  李轶  刘剑  展思辉 《化学进展》2011,23(12):2598-2606
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利用电形成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10-100μm的巨型单层囊泡,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因此利用电形成法制备的脂质体在模拟和替代细胞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具有较大潜力。本文对电形成法制备脂质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文中介绍了传统的及改进后的电形成装置,对双分子层厚度、渗透压、电解质、固体表面、电压、频率、温度、pH值等过程参数对脂质体形成的影响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脂质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脂质体之一,作为载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纳米型载体,它既可以包载基因/药物,也可以包载诊断试剂,还可以两者同时包载。将阳离子脂质体应用于医药,既可以提高药物的体内稳定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长循环;又可以缓释药物,延缓肾代谢,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阳离子脂质体制备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了包括固醇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氨基酸/多肽阳离子脂质体以及含糖阳离子脂质体等多种类型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以便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屈锋  邓玉林  张玉奎 《色谱》2006,24(6):545-550
脂质体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封闭双层结构,是接近天然生物膜的理想模型。该文综述了脂质体的制备和性质表征方法,固定脂质体色谱用于药物在脂质体膜上的吸收和蛋白质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研究,脂质体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离、蛋白质分离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光散射、荧光光谱、zeta电位测定和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分析了分子量分别为25000,10000和1800的聚乙烯亚胺(PEI)与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脂质体膜内环境极性和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I通过氨基与DOPC的磷脂基团和胆碱基团产生氢键或范德华作用,从而与脂质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低浓度PEI(0.075 mg/mL)导致DOPC脂质体的聚集和表面电位的增加,但未引起脂质体膜融合和表面电位反转;进一步增加PEI的浓度对脂质体表面电位的影响很小,而结合在表面的PEI分子链之间的排斥作用阻碍了脂质体聚集.PEI分子与DOPC脂质体的结合降低了脂质分子碳氢链的堆积密度和脂质体膜内环境的疏水性,从而增强了钙黄绿素和槲皮素在脂质体膜中的通透性.PEI与DO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子尺寸效应,增大PEI的分子量可以增强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及对脂质体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可控组装方法制备脂质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可控组装方法制备了单仓脂质体。这种制备方法分为两个步骤: (a)利用超声振荡形成油包水(W/O)的微乳液, (b)微乳中小水滴在离心作用下通过油水界面的单分子膜并被其包裹, 在水相中形成脂质体。脂质体直径在50-200nm。脂质体的双分子膜间基本没有残留有机溶剂存在, 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包封的试剂没有泄漏。可控组装方法制备脂质体具有操作简单、生成脂质体一般不需进一步分离、包封效率较高(57%)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刺激响应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功能性纳米给药系统.刺激响应脂质体不仅提供定位化学治疗,而且还具有控制释放药物的潜能,因此对于实施控制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当脂质体在特殊环境(包括热、光、磁和p H等)刺激下,可通过载体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释放药物.刺激响应脂质体的优势是可减少或避免药物过早释放,提高靶向部位的释药效率.本文介绍了刺激响应脂质体的结构、特性和功能,分别综述了热、光、磁、p H刺激响应和p H-温度双刺激响应脂质体的特性,并讨论了刺激释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2代和3代(PAMAM G2, PAMAM G3)包覆的葛根素(Puerarin, PUE)脂质体, 考察了脂质体包覆前后的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及包覆率和体外释放特性.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PAMAM, 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了PAMAM包覆脂质体和FITC-PAMAM包覆脂质体的形态. 采用改进的Valia-Chien扩散池及兔离体角膜评价了脂质体包覆前后角膜的药物渗透特性, 分别考察了脂质体包覆前后的角膜前滞留时间、角膜残留药量和角膜水化值. 研究结果表明, 包覆后的脂质体粒径略有增加, 但没有显著差异, Zeta电位由负变正, 并且随PAMAM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透射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 PAMAM能较好地包覆于脂质体表面. PAMAM G2的包覆率明显比PAMAM G3高. 包覆前后的脂质体释药特性相似, 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PAMAM包覆PUE脂质体后, 与PUE水溶液和未包覆PUE脂质体相比, 其PUE离体兔角膜表观渗透系数、角膜前滞留时间及角膜残留药量均明显增加, 并具有显著差异, 其中PAMAM G3包覆脂质体优于PAMAM G2包覆脂质体. 水化值检测结果表明, PAMAM包覆PUE脂质体对角膜的刺激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