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黄连中5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黄连药材经甲醇超声提取后,用Spherigel C_(18)色谱柱(250×4.6 mm,5μm)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含有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添加剂的甲醇-水(25:75,V/V),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同时测定了黄连药材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含量。在1~200μg/m L浓度范围内,5种生物碱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检测限(LOD)分别为0.19,0.13,0.11,0.18,0.15 mg/L。测定了3种不同产地的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98%~102%之间。  相似文献   

2.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黄连及成药中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国华  王延琮  张永友  王磊  张玉奎 《色谱》1995,13(4):247-249
报道了黄连及成药中七种小檗碱型生物碱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方法。缓冲液由65%磷酸氢二钠(用磷酸调pH7.0)和15%甲醇组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回收率及线性关系。并用此法定量测定了黄连及六种成药中三种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黄连中所含的多种生物碱中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棕榈碱、药根碱和黄连碱等,为了分析鉴定黄连总碱中微量生物碱,运用ESI-MS-MS,FaB-MS-MS以及LC-MS-MS等多种质谱方法对由甲醇提取的总碱部分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LC-NMR对其中1种未知物的结构给予了确认.  相似文献   

4.
张华蓉  郭志谋  于伟  闫竞宇  金高娃  王联芝 《色谱》2018,36(10):1053-1060
建立了基于表面静电排斥/反相混合模式色谱的黄连生物碱分析方法。选用实验室自制的C18HCE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考察了甲酸、乙酸两种流动相添加剂及其在流动相中的体积分数对黄连生物碱的保留、峰形及选择性的影响。最终确定0.1%(v/v)乙酸作为添加剂能实现黄连生物碱的良好分离,结合质谱和文献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了识别,分别为黄连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对黄连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盐酸小檗碱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74%。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湖北和重庆两个产地不同批次的黄连样品中各生物碱的含量。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为其他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入水溶性离子液体[C6MIM][Br]和离子对试剂NaPF6在黄连和黄柏的提取液中,原位生成非水溶性离子液体[C6MIM][PF6]萃取其生物碱,离心分相后,用HPLC测离子液体相中的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6和0.9997,线性范围为1~2000 μg/L,检出限皆为0.5 μg/L,加标回收率96.52%~104.34%。 这种方法可用于黄连和黄柏中的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朱妙琴 《分析试验室》2007,26(Z1):144-14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CH3CN-0.1%,H3PO4的0.5%SDS溶液(50:50)为流动相体系,有效分离了黄连、左金丸和反左金丸样品中的小檗碱型生物碱组分.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回收率高.同时测定了黄连、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及反左金丸(黄连-吴茱萸1:6)中药根碱、巴马汀以及小檗碱等3种生物碱的含量,并比较了其间存在的差别.本方法分离度高,准确、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对由乙醇提取的黄连生物碱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黄连生物碱的条件:流动相为V(乙腈):V(H2O)(三乙胺2 mmol/L)=30:70;柱温为30℃;流速为0.5 mL/min,并结合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出了黄连生物碱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连碱以及微量的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利用毛细管电泳简便、准确地测定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共煎生物碱煎出量的方法。采用自组装毛细管电泳装置,采用75μmi.d.×50cm弹性石英毛细管,以0 05mol/LNa2B4O7 CH3OH(体积比为85∶15)溶液作缓冲液,运行电压为14kV,检测波长为232nm。另外,通过实验优化了提取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以小檗碱、巴马汀提取量为指标,30%(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是提取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共煎生物碱的最佳溶剂。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 0mg/L~65 0mg/L、12 5mg/L~50 0mg/L时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不低于95%。  相似文献   

9.
反萃分散液膜分离提取黄连中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生物碱,包括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等,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作用~([1~2]).因此,从黄连中提取这些生物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速溶剂萃取法快速提取黄连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快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黄连中生物碱的可行性,并比较了该方法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优越性。以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为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检测方法,用正交实验对快速溶剂萃取法从黄连中提取盐酸小檗碱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最佳仪器参数:提取溶剂为80%乙醇+0.5%HCl,提取温度为130℃,静态提取时间为10 min,提取次数为1次。快速溶剂萃取法可作为黄连中生物碱分析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盐酸小檗碱与β-环糊精包合性质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oride)俗名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或三棵针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喹啉类生物碱,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痢菌、慢性胆囊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分子,考察循环时间、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聚酰胺纳滤膜截留盐酸小檗碱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聚酰胺纳滤膜对盐酸小檗碱的截留率80min后基本稳定;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膜通量和截留率都增大;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聚酰胺纳滤膜通量下降,对盐酸小檗碱的截留率先增大后下降;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膜通量和截留率都减小。在黄连提取液中生物碱含量为0.025g/L、操作压力为0.4MPa条件下,聚酰胺纳滤膜5min可使黄连提取液中生物碱浓缩6.27倍。  相似文献   

13.
微量热法研究黄连及其主要组分配伍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微量热法,研究黄连、黄连的主要组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其配伍模拟方的抑菌作用.以HPLC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含量,并根据其含量比值配伍模拟方;微量热法测定黄连、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其模拟方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黄连、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其模拟方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连作用最强,单体生物碱作用弱,配伍模拟方作用增强,但并未显现明显协同作用,黄连的抑菌作用可能为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分离检测黄连中的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以150 μm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考察并优化了影响分离和检测的条件.在8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50%甲醇(pH 6.0),分离电压15 kV,检测电位1.2 V (vs.Ag/AgCl)的条件下,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8min内获得良好分离.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峰电流面积和浓度分别在1.0×10-5~2.0×10-7,1.0×10-5 ~8.0×10-8 mol/L,1.0×10-5~1.0×10-7 mol/L和1.0×10-5~2.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低达10-8mmol/L.方法应用于微波辅助溶剂提取黄连中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4%,RSDs≤3.8%,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是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然而其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影响了其应用。为了扩大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的来源,提高黄连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以黄连地上部位合成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运用1H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细胞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其降糖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连地上部位总生物碱提取率为1.4%,由总生物碱合成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的产率分别为43.0%和29.8%,二者总收率分别为0.6%和0.4%;经过100μmol/L浓度药物处理,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能够显著提高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与MAPK1、 AKT1、 TP53、 RELA和TNF受体靶蛋白的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本研究以黄连地上部位成功合成具有降糖活性的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MAPK1、 AKT1、 TP53、 RELA和TNF可能是其潜在靶标基因,其中非洲防己碱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铁皮石斛中石斛多糖与石斛碱的纤维素酶法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纤维素酶法联合提取铁皮石斛中的多糖与生物碱,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pH对石斛多糖与生物碱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为原料的0.6%(质量分数),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温度为50℃,酶解pH值等于5.0.在此工艺下,石斛碱的收率达19%,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柱切换液相色谱,建立了参附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6种乌头碱类生物碱,以及Rg1、Re、Rf、Rb1、Rc、Ro、Rb2、Rb3、Rd 9种人参皂苷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强阳离子交换的在线固相小柱选择性富集和净化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优化了色谱条件;并采用EC-C18柱作为人参皂苷的分析柱,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结合柱切换方式,去除了样品中辅料等大极性基质成分对色谱柱的污染,实现了生物碱分析和人参皂苷分析的自动切换。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生物碱和人参皂苷分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连续进样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 2.0%,重复性的RSD < 2.0%;其中6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5.1%~98.6%,检出限为4.0~8.2 ng/mL;9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1.7%~104%。所构建的基于柱切换液相色谱技术的在线固相萃取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基质干扰,快速完成参附注射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9种人参皂苷的快速定量,同时也可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进行限量检测,可应用于药物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黄连色度测量方法并分析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GRA)与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产地黄连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收集了来自15个不同产区黄连药材,依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a*b*数字化系统,采用分光测色计测定15批黄连药材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4种生物碱含量,并运用SPSS 23.0软件对色度与生物碱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将黄连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及色度值作为考察指标,采用GRA法构建黄连质量评价模型并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色度测量方法准确可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连色度L*a*b*Eab* (总色度值)值与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GRA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重庆市的黄连与最优参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最高、质量最优;PCA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陕西省铜川市的黄连对主成分贡献率较高。GRA与色度测定所建立的黄连质量评价模型可作为黄连药材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檗碱(Berberine)属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系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小檗碱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正性肌力等心血管药理作用。生物样品中小檗碱的测定方法有纸色谱法,纸色谱-分光光度法,同位素标记法,气相色谱-质谱法。DL-樟脑-10-磺酸(CSA)是一种手性离子对试剂,曾用于生物胺的测定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我们用CSA作离子对试剂,建立了血浆中小檗碱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测定方法,并对GSA的色谱行为及方法的优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有降压、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西洋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同时还含有挥发油、氨基酸、多糖和微量元素等~([3]).近年来,索氏抽提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等方法都广泛应用于人参根中人参皂苷的提取~([4]).本研究采用超声提取,将泡沫浮选与固相提取结合只需称取少量西洋参根样品就可分离测定西洋参根中的常见人参皂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