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主要是解决虚拟现实领域的三维视觉问题。自动立体显示是不需要配戴特殊眼镜的,使用一个二维平面空间显示屏显示至少一对满足双眼视差的立体图像。当人的双眼接受到具有视差的立体图像对时,在视网膜上形成视差像,经大脑神经系统的融合,从而产生深度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实现自动立体显示的折射式方法,设计了基于此方法的一种新型折射式的、结构简单的、通过透射显示屏(如液晶显示屏)实现自动立体显示的背光系统。根据视差立体显示参量模型,建立了光学系统的结构参量以及分析了光学材料的性质对实现立体显示的影响,并运用先进的光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模拟。  相似文献   

2.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分析传统基于二维平面图像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数字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数字全息显示技术:基于数字合成全息的三维显示技术、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数字全息三维显示技术以及基于集成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显示技术,并对三维显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本  陶薰英 《物理》1989,18(4):216-220
本文简要叙述了三维显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概述了体视对显示技术、自体视显示技术、空间加载显示技术和全息显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目前在电影、电视、图象等领域已经实用的三维显示技术.描绘了三维显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自160年前第一台照相机发明以来,摄像(影)技术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突破,目前彩色成像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普及。在1833年英国的威特斯塔(C.Wheatstone)发表双眼视差形成立体视觉学说之后,于1841年,英国科学家坦鲍特(F.Talbot)据此设计出需用专门立体镜观看的第一代立体相机。上个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机身为两个镜头,同时拍摄两幅分离画面的专用立体相机比较盛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彩色立体成像技术的可能与发展,计算机立体视觉技术、立体摄影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完全突破了平面成像技术的局限,展示了真实的三维世界.  相似文献   

5.
平面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平面三维显示技术是近年来最新出现的虚拟现实显示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观察者无需使用任何辅助附加设备,直接用肉眼就可看到屏幕上显示的三维图像。为推进三维显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研究了视差立体成像原理,并据此介绍几种平面三维显示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包括障栅立体显示、微柱透镜阵列立体显示、偏振片立体显示和基于微柱透镜立体显示原理的多视点系统,阐述并分析了系统的优缺点。以日本三洋公司的四视角立体显示装置、南京大学的多视点三维显示系统和NEC液晶科技的HDDP三维显示系统为例,描述了国内外该项技术近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技术难点,展望了该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桓  朱秋东 《光学技术》2008,34(2):178-180
设计了一种反射式多路投影立体显示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成像原理及特性。系统将12幅视差图同时投影在柱面栅上,观察者仅凭肉眼就可看到具有双眼视差和运动视差的立体图像。系统成像视域较大,可以同时供多人观看。  相似文献   

7.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显示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星  王芳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中国光学》2012,5(3):209-221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是利用透镜阵列获取和显示立体图像的一种三维显示技术。本文首先综述了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的特点,考虑其系统性能主要受分辨率、景深和观看视场角的限制,对近年来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在增大分辨率、景深和观看视场角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合论述,比较分析了各种改进方法的优劣。最后,对我国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本研究小组在该领域取得的若干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维显示技术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目标是使观察者在不佩戴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裸眼观察到与实际物体近乎一致的三维图像。基于多层半透明薄膜结构实现了在平面上的三维显示。与传统的三维显示技术相比,这种显示技术的分辨率与对比度更高,结构也更加简单,易于制造。基于这种多层平面三维显示原型,进一步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将其扩展成空间三维显示,使观察者可以在半空中多角度观察到虚拟的三维物体。  相似文献   

9.
刘娟  皮大普  王涌天 《光学学报》2023,(15):128-141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能有效地重建三维物体的波前,并为人眼提供完整的深度线索,已经成为三维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于光学全息,计算全息通过计算机模拟全息图的记录过程,并采用可刷新的空间光调制器替代传统的光学记录材料作为全息图的承载媒介,因而成为理想的实现实时全息三维显示的技术方案。然而,复杂三维场景数据量巨大、空间光调制器调制能力不足以及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展示度不高等问题仍阻碍了实时全息三维显示的发展。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研究者们在算法和硬件两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工作。本文综述了实时全息三维显示的进展。首先概述了全息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简史,接着详细介绍了全息图快速计算方法和针对现有空间光调制器的波前编码方法,然后讨论了深度学习对实时全息三维显示做出的贡献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全息显示系统,最后对实时全息三维显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虚拟和真实实验相融合的三维非完全数据层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解决非完全数据条件下复杂流场的三维层析重建,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流动显示技术(Computational flo wimaging,CFI)和光学层析技术(Opt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OCT),提出了应用于非完全数据流场重建的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融合(即CFD,CFI与OCT融合)的三维层析。非对称双峰温度场实验结果表明,与完全数据重建结果相比,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融合的三维层析的重建双峰误差小于5%。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非完全数据条件下流场的三维重建,极大地提高非完全数据条件下流场重建的真实性,较好地与实际结果相吻合,从而为解决有限角条件下的严重非完全数据流场的重建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狭缝光栅、柱面透镜光栅及其新构型在三维显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狭缝光栅和柱面透镜光栅在自由立体显示技术中的重要应用。回顾了各种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提出了如何根据狭缝光栅和柱面透镜光栅的特殊光学性质,在传统的立体显示系统中添加各种光栅形成灵活组合结构来提高立体显示效果,强调了它们在减小串扰、增大视场角、避免摩尔条纹以及提供更全面的三维信息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指出基于两种光栅的叠加构成面积大、参数均匀、价格低廉的新型透镜可实现全视差立体显示,对探索自由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One-dimensional integral imaging (1DII) which only has horizontal disparity is a practical solution of high resolu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low-cost, easy-viewable three-dimensional (3D) display. A 1DII based on a parallax barri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1DII consists of a parallax barrier and a display panel.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parameter calculation of the 1DII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wo prototypes of the proposed 1DII and conventional 1DII based on a lenticular lens array are developed. The proposed 1DII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3D image and provides larger viewing angle than that based on a lenticular lens array, and it is simpler and has lower cost than that based on a lenticular lens array.  相似文献   

13.
王庆美  任廷琦  朱吉亮 《物理学报》2009,58(8):5270-5273
采用量子力学从头计算方法,运用单双取代二次组态相互作用和单双(三)取代二次组态相互作用并考虑基组6-311++G(3df,3pd)计算优化了GaH(D,T)分子基态X1Σ+的结构和离解能.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改进的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的势能函数.计算得到的光谱常数与实验光谱数据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GaH(D T)分子基态 势能函数 Murrell-Sorbie函数  相似文献   

14.
许永强  彭伟成  武华 《物理学报》2012,61(4):43105-043105
在Y的有效核势近似下, 对H分别选6-311++G(3df,2pd), AUG-cc-PVTZ, AUG-cc-PVQZ基组,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优化计算了YH(D,T)分子基态的能量, 平衡结构, 和谐振频率.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 导出了YH(D,T)分子基态的合理离解极限. 通过优化计算结果和已有的实验和理论数据对比, 得出LANL2TZ/AUG-cc-PVQZ混合基组为对体系进行计算的最优基组. 基于此, 在B3LYP/LANL2TZ/AUG-cc-PVQZ水平对YH(D,T)分子基态的势能面进行了单点能扫描. 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相应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 计算出了这些分子的力常数(f2, f3, f4)和光谱常数(Be, αe, ωe, ωeχe, De).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赵卫星 《光谱实验室》2013,(6):3200-3204
以NiCl2·6H2O和均苯三酸(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链状均苯三酸镍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Ni3O30 C18 H42,三斜晶系,P-1 (2)空间群,a=0.6698 (3)nm,b=1.0771(4) nm,c=1.2323 (5)nm,α=73.342 (9)°,β=77.76(1)°,y=71.76(1)°,V=801.59 (57),D=1.982g· cm-3,F (000)=4500,Rgt (F)=0.0287,wRre f(F2)=0.0809.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make a further confirmation of the assignments of the excited bottom and bottom-strange mesons B1(5721),B2^*(5747),Bs1(5830)and Bs2^*(5840)and identify possible assignments of BJ(5840)and BJ(5970),we study the strong decay of these states with the 3P0 decay model.Our analysis supports the assignments of B1(5721)and B2*(5747)as the 1P'1 and 1^3P2 states,and Bs1(5830)and Bs2^*(5840)as the strange partners of B1(5721)and B2^*(5747).Besides,we tentatively identify the recently observed BJ(5840)and BJ(5970)as the 2^3S1 and 13D3 states.It is noted that these conclusions need further confirmation by measurements of the decay channels BJ(5840)→Bπand BJ(5970)→Bπ.  相似文献   

17.
孙成涛 《光谱实验室》2011,28(5):2718-2722
以乙酰丙酮和1,4-二(邻氨基苯氧基)丁烷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再与Cd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配合物[CdLI2]n(1),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cca,晶体参数:a=1.70361(9)nm,b=4.5965(3)nm,c=2.48...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配合物Zn(C12H8N3)2.H2O,经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239(10)nm,b=1.30233(11)nm,c=1.33167(11)nm,β=102.6950(10)°,Z=4,[Zn(C12H8N3)2.H2O],Mr=471.81,V=2.1189(3)nm^3,Dc=1.479g·cm^-3,μ=1.189mm^-1,F(000)=968,R1=0.0300,WR2=0.1017,GOF=1.005。该化合物由1个Zn(Ⅱ)离子、2个2-(2-吡啶基)苯并咪唑阴离子和1分子配位水组成。其中2-(2-吡啶基)苯并咪唑的1位氮原子、吡啶环上氮原子及水分子中氧原子与锌(Ⅱ)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结构,单胞分子之间通过氢键O(w)-H…N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固态荧光测试显示,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蓝色荧光发射(λmax=456nm)。  相似文献   

19.
基于IR-SFS算法空间目标红外影像3D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利用单幅影像的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三维重构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考虑外界辐射源和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IR-SFS(infrared-SFS)算法。首先通过分析SFS算法原理和空间目标的红外成像特性,建立IR-SFS辐射方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利用温度场估计获得红外差值图,在人工合成的理想半球体、半圆柱体卫星红外影像上进行算法测试,并以美国STS107真实红外影像作为实验目标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IR-SFS算法经过参数优化后,与原SFS算法相比,重建模型的峰值信噪比更高,对STS107顶部舱门、尾翼、机舱、机舱内方形部件具有更佳显示度,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殷聪  谢逸群  巩秀芳  庄军  宁西京 《物理学报》2009,58(8):5291-5296
提出了凝结势概念用以建立一种预测晶体表面吸附二维原子岛几何结构的理论方法.基于半经验相互作用势(SEAM势和OJ势)的计算表明,同相外延生长的二维原子岛在Cu和Ag的(111)面呈现正六边形结构, 而在Pt(111)面呈现截角三角形状;Cu和Ag的(100)面二维岛则形成正方形.这些理论预测均与实验观测结果一致.由于凝结势的计算不受原子数量的限制,该模型可普遍应用于预测各种表面二维原子岛形状. 关键词: 表面吸附 二维原子岛 量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