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材料杨氏模量是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物理实验中必做的实验之一。该实验可以学习和掌握基本长度和微小位移量测量的方法和手段。探讨了利用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位移量线形关系以测量杨氏模量微小位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平亚 《物理实验》1992,12(2):52-52,51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是普通物理的一个基本实验。传统的实验装置在调整、读数方面存在一些不便,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改进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静态法检测某些材质的杨氏模量时,常因易碎(如陶瓷)、多孔疏松不能恢复(骨质等)等诸多原因难以准确测量。而较为精准的激光散斑法又比较复杂。动态实验方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是力学研究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文章采用横向共振法测定骨质的弹性模量,并用静态法(激光散斑法)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横向共振法测得的牛骨杨氏模量与激光散斑法的结果基本吻合,且实验结果稳定,误差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很有价值的数据。另外,还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的测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动力学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原理,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频率是金属棒与换能器组成的系统的固有频率,并得到该频率的基本公式.结果还证实由外推法处理后的频率的确是金属棒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5.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较小的圆形材料杨氏模量实验时,伴随材料的拉长,其直径将明显减小.此时,实验必须考虑材料直径的变化.以拉伸法测圆形硅胶的杨氏模量为例,将材料直径的变化通过泊松比转为材料伸长量,实验结果表明引入泊松比所测杨氏模量精确度提高,不确定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力学共振法测量不同管径金属管的共振频率,运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函数拟合,代入管状材料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得到试样的杨氏模量。通过加热控温设备改变金属管温度,研究金属管杨氏模量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管杨氏模量的大小与温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前 言 目前各高等学校的普通物理实验中,几乎都开“金属材料杨氏模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它是将力加在试样上,测出相应的应力和应变,从而计算出杨氏模量来.这种方法属于静态法通常用于大变形和常温下的测量,它的缺点是由于载荷大、加载速度慢.含有弛予过程,它不能很真实地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对脆性材料也难以用静态法测量,也不能测量高温下材料的杨氏模量.本文介绍的动态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有实用价值[1]。 本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将一根试样(圆棒或矩形棒)用两根悬线悬挂起来并激发它作横振动,在一定条件下试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测量金属杨氏模量实验通常采用拉伸法和梁弯曲法, 但是该种方法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存在 设备难以调节, 读数存在误差, 实验的成本较高等缺点. 而且该设备对测量非金属的杨氏模量无法操作. 为了使该实 验问题具体化, 实验仪器简单化, 实验现象明显可靠,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非金属杨氏模量的简易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9.
对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进行了改进.针对传统的激光杠杆法实验中,激光光斑大、读数误差大的缺点,利用Tracker软件对激光杠杆法测杨氏模量中反射光斑的轨迹追踪,从而实现对杨氏模量的精确测量.结果表明,利用Tracker软件改进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不仅能够提高测量精确,还能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杨氏弹性模量(简称杨氏模量)是固体材料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工程技术设计领域常用的参数之一。从实验教学角度而言,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必选实验之一,也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验题目规范表中的题目之一。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关于杨氏模量测量实验的4大类测量原理,包括静态拉伸法、动态共振法、梁弯曲法,以及超声波测量法等。进一步针对每一大类测量原理,本文还对已报道的各种实验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精度进行了总结,同时评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希望本文的综述结果能对我国高校开展杨氏模量测量实验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计划参加讲课培训展示的青年教师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物理实验材料力学专业实验同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仪器简介杨氏模量是表征材料力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针对原有的一些拉伸法杨氏模量实验仪在测量金属丝长度形变时的不足,近距转镜杨氏模量仪提供了改进的测量方案,其优点包括:最大限度缩短望远镜与实验架的距离,便于实验者调节仪器;引入拉力传感器,使所加应力数值准确且连续可  相似文献   

12.
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装置进行改装,使其能测出较小的杨氏模量.利用改装后的装置系统测量不同的人类头发丝的杨氏模量,实验结果显示人类头发丝的杨氏模量为2.05~4.86GPa,该数据与已有的光学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表明改装后的装置可用于头发丝及其它纤维等材料的较小的杨氏模量测量,有效拓展了原装置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用日常生活材料制作实验装置,基于拉伸法和光杠杆放大法对铜丝的杨氏模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居家完成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方案是可行的,且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数据处理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橡胶材料杨氏模量的常见拉伸测量方法是光杠杆法,本文通过劈尖干涉的方法测量出橡胶条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直径产生的微小变化量,由材料的本身的泊松比、直径变化量与杨氏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并且分析计算了杨氏模量的最佳估计值和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得到的杨氏模量与理论值误差在1.5%左右,最大相对不确定度约为1.2%.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的用拉伸法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实验,利用CSY-998型传感器平台研究钢丝杨氏模量,一方面是对电桥法中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其它实验方法的比较,对学生拓展思维、创新实验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统的用拉伸法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实验,利用CCD传感器技术和Origin pro 7.5图像处理软件,分四种加力方式进行实验,求出不同的杨氏模量,得出了初步的变化规律,加力越快则杨氏模量越小,其原因供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杨氏模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军 《大学物理》1999,18(9):30-31
提出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金属杨氏模量的新方法,并从实验上测定了碳钢丝的杨氏模量。  相似文献   

18.
王锴 《物理实验》2007,27(8):40-41,46
分析了测量圆柱体弯曲形变杨氏模量的实验原理,得出了理论公式,将测量拉压形变、弯曲形变的杨氏模量以及扭转形变的剪切模量3个实验中样品形状统一成圆柱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个用单缝衍射法测量金属棒杨氏模量的综合性实验, 实验中对测量金属棒杨氏模量的传统实 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用单缝衍射法测量微小变化长度, 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测量精度, 降低了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20.
“舌簧片振动法”测杨氏模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继荣 《物理实验》2001,21(11):44-47
对材料的杨氏模量的测定历来是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以及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科学工作者在不断地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本文介绍国外(日本)常用的一种测量的方法-舌簧片振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