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燕  高艳芳  刘俞辰  周宇  刘进荣 《化学学报》2010,68(12):1161-1166
将二氧化铈(CeO2)与酶复合修饰电极,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蛋白(Hb)在CeO2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表明, 固定在CeO2材料上的Hb, 不仅能有效地与电极表面进行直接电子转移, 而且能够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 制得的Nafion/CeO2/Hb/GC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速率ks为(0.68±0.09) s-1, 对H2O2的检测限为1.013 μmol•L-1, 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 CeO2在实验中体现出一定的生物相容性, 起到了促进Hb与电极之间进行直接电子传递的作用. CeO2修饰电极进行蛋白质直接电化学测定以及酶生物电催化的成功实践, 为稀土氧化物材料在电化学传感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使用掺合单壁碳纳米管(SWCNT)的不溶性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修饰玻碳电极,并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修饰膜中制得了稳定的固载Hb的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固定在电极上的Hb是一个受吸附控制的可逆电子传递过程.该氧化还原过程的CV扫描峰电位与溶液pH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39 mV/pH,表明在发生Hb直接电子传递反应的同时伴随有质子参与反应.掺合SWCNT的类生物膜修饰电极较之不掺合SWCNT的修饰电极对氧气的还原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并以SWCNT掺合量为1 mg.mL-1的DDAB修饰电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BPA在Na-MMT-CMC/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溶出伏安法研究了双酚A(BPA)在Na-MMT-CMC/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一种检测BPA的电化学方法.实验表明:在pH 11.27的B-R缓冲溶液中,在0.42 V处出现一灵敏度高、峰形好的氧化峰.在优选的实验条件下,BPA浓度在6.0 ~80 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24 μmol/L,运用该法用于BPA回收率的测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聚合和滴涂法制备了乙炔黑/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AB/PABSA/GCE),并用交流阻抗法(EIS)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后,研究了香兰素(Van)在AB/PABSA/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 H 7.0的PBS溶液中,Van在该修饰电极上有1个氧化峰,无还原峰,在40~300 m V/s扫速范围内,Van氧化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说明Van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该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及参加反应的质子数均为2,电极有效面积A=0.065 7cm2,扩散系数D=1.557×10-3cm2/s,反应物吸附量Γ=2.249×10-8mol/cm2。采用计时电流法(CA)对不同浓度的Van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5~460μmol/L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5),检出限为2.09×10-7mol/L。运用该方法对巧克力样品进行了检测,回收率为93.0%~114.2%。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化学包埋法成功将血红蛋白(Hb)固定于纳米孔阳极氧化铝膜(AAO)修饰的玻碳电极(GC)表面, 制得Hb/PPy/AAO/GC修饰电极, 并对Hb/PPy/AAO/GC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研究了Hb/PPy/AAO/GC修饰电极在磷酸缓冲液(pH=6.8)中的电化学行为, 探讨了血红蛋白在AAO修饰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机理. 结果表明阳极氧化铝膜不仅保持了血红蛋白的生物活性, 而且通过它的纳米尺寸效应, 实现了Hb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 其研究内容对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红蛋白在溶胶-凝胶纳米银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溶胶-凝胶技术将血红蛋白(Hb)固定于纳米银(AgNP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溶胶-凝胶血红蛋白纳米银修饰电极(Sol-Gel/Hb/AgNPs/GCE)。优化了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B-R缓冲溶液(pH=4.10)中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Hb在AgNPs修饰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机理。结果表明:AgNPs不仅保持了Hb的生物活性,而且通过它的催化效应,实现了Hb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在纳米银修饰电极表面的Hb能保持其对H2O2的生物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血红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血红蛋白(Hb)在裸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在+0.4~-0.2V(vs.SCE)电位范围内于pH=4.5的0.1mol/LNaAc-HAc底液中,血红蛋白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之差△E为0.25V(扫描速度20mV/s).动力学研究表明: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为0.94,表现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0.032.连续电位扫描30min,峰电流变化分别为0.2μA(还原峰)和0.15μA(氧化峰).两峰与血红蛋白浓度在2×10-7~2×10-6mol/L和2×10-6~1.5×10-5mol/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已应用于血红蛋白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聚磷钨酸/壳聚糖-乙炔黑修饰电极(p-PTA/CS-AB/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氯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 H 6.0的PBS溶液中,氯霉素(CAP)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1个还原峰,在40~400 m V/s扫速范围内,CAP的还原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说明CA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不同浓度的CAP进行检测,在5.0×10-7~1.0×10-4mol/L浓度范围内,还原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5.13×10-8mol/L。用该方法对氯霉素片进行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回收率为97.7%~105.1%。  相似文献   

9.
对于氧化还原蛋白质在电极界面上的直接电子转移的研究对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生物材料的发展和生物系统的认识有很重要的作用~([1]).虽然许多方法已经实现了蛋白质的直接电子传递,这些方法多数侧重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对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吸附状态来实现直接电子传递并没有系统的报道.蛋白质在吸附到电极表面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能影响蛋白质的电子传递,如蛋白质的取向,蛋白质的活性中心与电极的距离等.  相似文献   

10.
纳米结构的ZnO有很多优点,诸如无毒害、环境友好,生物相容,电子传输速率快,易于制备~([1]).近几年,ZnO在传感器、光催化、场致发射、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2]).本研究使用Nafion-乙醇固定ZnO于玻碳电极,对其电化学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金属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是研究工作者一直非常感兴趣的领域,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裸电极上实现直接电化学是很困难的.为了促进蛋白质和电极的电子传递,稳定而且具有优良电子传导速率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无机材料成为此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血红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光谱电化学作为把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已成为将电化学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强有力手段.多种类型及不同用途的光谱电化学池[2]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性质研究[3].我们利用自制的长光程薄层光透光谱电化学池研...  相似文献   

13.
血红蛋白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还原蛋白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不但能获得有关蛋白质和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等重要信息,为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反应器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了解它们在生命体内的电子转移机理和生理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血红蛋白(Hb)是以血红素为辅基的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TiO2-石墨烯、离子液体和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蛋白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膜能有效地促进血红蛋白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子转移,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H2O2的电流响应信号与其浓度在20~86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mol/L(S/N=3)。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5.
血红蛋白在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吸附法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表面,制成稳定的固载Hb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了Hb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固载Hb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pH=7.0的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有一对相当可逆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峰,为H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式电位为-0.160 V(vs SCE),随扫描速度变化很小.电子转移数为1.021,近似为一个辅基发生电子转移.Hb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常数为0.0816 s-1,远大于亚甲蓝作媒介体时Hb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应用于过氧化氢、三氯乙酸和硝基苯等的电催化还原,固定在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的血红蛋白表现出稳定且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马心血红蛋白在氧化铟电极上的直接电子传递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心血红蛋白在氧化铟电极上的直接电子传递反应杨秀娟,菊,陆天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关键词血红蛋白,氧化铟电极,循环伏安法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过...  相似文献   

17.
铁蛋白在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萍  齐斌  崔小强  杨帆  黎拒难  杨秀荣 《分析化学》2005,33(9):1239-1242
利用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获得了铁蛋白的直接电化学,用SPR表征了电极组装过程,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一电子转移过程。比较了静电吸附与键合和固定2种修饰方法的不同,发现利用键合固定的方法并不能像细胞色素c那样得到稳定的电化学信号,这可能是由于经过多圈扫描以后,铁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一个电位调制的关于铁的释放与获取机理被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细胞色素c在微带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一种新的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DMMP)对细胞色素c(Cyt.c) 电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用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对DMMP 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单分子膜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Cyt.c在DMMP修饰微电极上能发生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5为6.6×10^-^3cm/s,对DMMP修饰膜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讨论了Cyt.c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5受电极, 表面促进剂的修饰量以及空气中氧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严捷  李经建  张波  蔡生民 《物理化学学报》2001,17(12):1126-1128
在不加任何电子转移促进剂的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观察到细胞色素C551在ITO导电玻璃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电极反应过程为准可逆性质,计算得到细胞色素C551的扩散系数、式电位和异相电子转移标准速率常数,并对其在ITO导电玻璃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在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制备了分散均匀的二维纳米金单层膜,并将血红蛋白(Hb)直接固定于该修饰电极表面,研究了Hb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可以改善Hb和电极间的直接电子传递,提高电子传递效率.Hb/Nano-Au修饰电极在pH 5.0~9.0范围内的式电位与溶液pH呈线性关系,斜率为-57 mV/pH,说明Hb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质子转移;该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0.1 mol/L pH 7.0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H2O2在2.5×10-6~4.1×10-4 mol/L浓度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2×10-7 mol/L;其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0.66 s-1,米氏常数为0.20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