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兰·汉斯提出了"谁应该规划课程"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技术进步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各国中小学课程结构,可以发现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统整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为适应这一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建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课程框架,其中建设地方课程,特别是学校  相似文献   

2.
王海青  吴有昌 《数学通报》2022,(3):27-32+46
1研究的背景与理论依据正如康德的观点:“知识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正确使用人的理性可以指导主体将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知识统整上升到更高原则的整体知识.”[1]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单元整体作用的教学观愈加受到重视.“单元设计不仅仅是对知识点与技能训练的课时安排及单元重难点知识的分析”[2]。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平滑转换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非线性协整检验问题,相对于传统的两步检验法,给出已知协整向量下的直接检验非线性协整的SupLM检验方法,通过定义平滑转换协整模型,给出SupLM检验统计量,在原假设下得到检验统计量的渐近分布和相关的bootstrap算法,模拟结果和实例计算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芦慧 《数学之友》2023,(7):83-8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大多数教师仅是使用信息技术展示或局部改善教学环境和方式,并未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本文从课标四个学习领域探寻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化策略,在探索中运用,在运用中创新,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课改计划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课程安排中,除学科类课程外,还增加了活动类课程,强调“课程包括学科类、活动类两部分”.数学也不例外,包括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但实践中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概念模糊,认识不清,将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特点混为一谈.针对以上问题,我对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探讨.一、从概念来看学科课程是将人类文化按科学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与知识,组成由不同学科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6.
聂庆海 《数学之友》2017,(20):54-57
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当学生将具体的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们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形成的从学科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格(素养).这说明: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1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复习的联系和区别研究性复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的要求 ,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复习研究课题 ,并在研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主动意义建构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性质与研究性复习的内涵可以看出 ,研究性复习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为指导 ,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框架为操作程序。研究性复习是对学科课程进行复习所采用的策略与模式 ,而且从数学组织形式及学习方式方面来看 ,尽管与研究性学习有许多方面及程度上的雷同与相似 ,但因高三复习的时间紧 ,课程多 ,因而亲身…  相似文献   

8.
方震军 《中学数学》2021,(3):41-42,61
思维导图是一种借助图形研究思维的实用工具,它的特点是简单、高效.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经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同时将思维路径进行可视化呈现.这样除了可以节省学习时间,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备受师生的喜爱.过去的一年,笔者开设数学思维导图校本课程,思维导图与数学在笔者的课堂得以相聚.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研究性学习”是泛指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施中存在两种形态,一是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广泛渗透于所有学科、活动的学习之中,主要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建构知识;二是指向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形态,有学者称其为研究型课程.这是教育部规定从2002年秋季开始的在全国所有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随着新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行,学校将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了学生,把课程开发权交给了教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二字.而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本次课改不仅打开了高中办学特色的新局面,也赋予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新思考.1.解题教学中"学"的缺失现今的数学解题教学主要是以高考为指挥棒,把"高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既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闪光点,也是我校的教学特色之一.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区别于直接接受性学习的学习形式,它是指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我校作为首批课改重点高中,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学基础性的课改课程内容之余,仍有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研究,并参加学科竞赛.而实践中我校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数学探究性学习有如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设{X_n,n≥1}为严平稳随机序列,一维边际分布函数为F(x),W_1(n)≤W_2~(n)≤…≤W_n~(n)为X_1,X_2,…,X_n的顺序统计量.若K_n≤n为正整数列,则称W_K_n~(n)为非随机秩顺序统计量,秩为K_n;若M_n,N_n,n≥1为两正整值随机序列,N_n≤M_n,a.e.,  相似文献   

14.
曹丽  张莉 《大学数学》2017,33(4):86-89
为了提高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本文利用R软件进行直观教学展示.一方面,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定理生动和直观,展示课程魅力,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利用R进行统计模拟,加强课程在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应用,强化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据分析与管理建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所设立的一门新课.本课程以研究型教学模式为导向,选择数据挖掘中的经典分析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二元教学模式,即知识导向与能力导向相结合、平等参与与权威控制相结合,将合作性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考评体系采用了学科竞赛参与模式.于2010年春季学期进行的第一轮教学实践表明: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效果良好,从而为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新案例.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其课程理念部分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作了明确要求.提出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性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数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  相似文献   

17.
林群雄 《中学数学》2022,(17):87-88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学科发展、个人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加强对教材中的数学史的挖掘,重视发挥学科的文化属性并不断地将数学中美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珠心算作为一门开智学科,对儿童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具有显著的作用。学生是珠心算学习的主体,作为学生学习珠心算这一过程的引领者、组织者和亲密伙伴的珠心算教师,该如何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给予珠心算课程更多的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加深,国家对于拥有多元化学科思维能力的全面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部分,强调了以多元化主题学习为核心目标,并适度引入了主题性和项目性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内《时间在哪里》为例,针对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路径,以期为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学科课题评价组在其数学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