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克林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克林霉素的方法,并采用循环伏安和电致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硼酸(pH 8.0)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00 mV/s时,ECL的峰高与盐酸克林霉素浓度在1.0×10-5 ~1.0×10-4 mol/L和1.0×10-7 ~8.0×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counts)=465.00×105c-133.80(r=0.996 8)和I(counts)=20.333×106c+100.25(r=0.995 9).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7 mol/L(S/N=3).连续测定2.0×10-5 mol/L的盐酸克林霉素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RSD为1.74%.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3% ~102%.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基于磷酸可待因对联吡啶钌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磷酸可待因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磷酸可待因在1.0×10-4~4.0×10-6mol/L和4.0×10-6~2.0×10-7mol/L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S/N=3)。连续测定4.0×10-7mol/l磷酸可待因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2.7%。方法用于模拟尿样中磷酸可待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发光(ECL)法,研究了苦参碱(Matrine,MT)与联吡啶钌(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测定MT的ECL分析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当扫描速度为0.1V/s时,该ECL的峰高与MT在1.5×10-7~1.5×10-4 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89),检出限(S/N=3)为7.3×10-9 mol/L。平行测定1.5×10-5 mol/L的MT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1%。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加入回收率在97.1%~104.0%之间,RSD为2.86%(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可用于药物中苦参碱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苯海拉明对联吡啶钌(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和丝素蛋白-联吡啶钌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稳定好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以丝素蛋白多孔膜-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苯海拉明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苯海拉明浓度在1.0×10-4~1.0×10-7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 检出限为2.3×10-7 mol/L(S/N=3).连续平行测定3.78×10-5 mol/L苯海拉明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76%. 用于实际样品中苯海拉明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测定阿奇霉素ECL分析新方法.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ECL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ECL行为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阿奇霉素浓度在2.0×10-4~4.0×10+7moL/L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陶颖  林志杰  陈晓梅  陈曦 《化学进展》2008,20(2):362-367
由于电致化学发光(ECL)的连续可测性、高灵敏度、稳定和方法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药学、化学和环保等领域.而将可电化学再生的ECL试剂固定于电极表面,可获得ECL传感器,从而减少分析过程中试剂的消耗并简化实验装置.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研究成为ECL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2004年以来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修饰电极的固相ECL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氧氟沙星对联吡啶钌(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二氧化硅-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碳管的电催化作用,提高了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氟沙星浓度在4.0×10~(-6) ~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4 8),检出限(S/N=3)为2.0×10~(-6) mol/L.连续平行测定2.4×10~(-5) mol/L的氧氟沙星溶液 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8%.  相似文献   

8.
在玻碳电极上成功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优化了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联吡啶钌和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盐酸氯丙嗪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联吡啶钌-氯丙嗪体系在MWCNTs/GCE上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化学发光响应,多壁碳纳米管不但增大了玻碳电极的比表面积而且加快了联吡啶钌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同时盐酸氯丙嗪对联吡啶钌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在0.1 mol/L的磷酸盐(pH 7.5)缓冲溶液中,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检出限(S/N=3)为6.0×10-7 mol/L,在1.0×10-6 ~4.0×10-4 mol/L范围内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2).连续测定6.0×10-5 mol/L的盐酸氯丙嗪溶液13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2.50%,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尿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测定阿奇霉素ECL分析新方法。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ECL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ECL行为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阿奇霉素浓度在2.0×10-4~4.0×10-7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计数=22.848×106 C+221.8(r=0.9981,n=12)。检出限为3.00×10-9 mol/L(S/N=3)。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的阿奇霉素标品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0%~102.0%之间,RSD为2.40%(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药物中阿奇霉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舒必利在硅溶胶/纳米金/联吡啶钌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舒必利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舒必利浓度在1.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4),检出限(S/N=3)为3.4×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mol/L的舒必利溶液8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5%。该电极用于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7.6%~102.1%。结果表明,纳米金表现出较好的电分析活性,对联吡啶钌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并可应用于舒必利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Ru(bpy)2+3-SiO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Nafion/MCNT复合膜技术实现了对复合纳米粒子有效而稳定的固定,从而制备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尿酸的检测。在0.1 mol/L PBS缓冲溶液(pH 7.4)中,当尿酸与修饰电极作用15 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与尿酸浓度(1.0×10-10~1.0×10-5 mol/L)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ECL=-709.52-202.74lgC,相关系数R=0.9936,检出限为6.0×10-12 mol/L。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对1.0×10-8 mol/L尿酸平行测定11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测定尿酸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5%~103.5%之间。  相似文献   

12.
利用AuNPs/Nafion复合膜技术固定Ru(bpy)2+3,采用羧基化碳纳米管固定氨基化腺苷适配体,制备腺甘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腺苷与传感器作用后,腺苷与其适配体形成G四面体结构,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强度降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电化学发光强度降低量与腺苷浓度的负对数在1.0×10-11~1.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IECL=-890lgC-5050,检出限(S/N=3)为5.0 × 10-12 mol/L.对1.0 × 10-10 mol/L腺苷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用于尿液中腺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 97.1%~110.0%之间.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天仙子是一种天然中草药,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阿托品和东莨菪碱 .目前,分析天仙子的方法主要有: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法等.毛细管电泳技术(CE)具有进样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等优势.吡啶钌(Ru(bpy)2+3)电化学发光法具有激发态寿命长、发光效率高、试剂可循环再生等优点. CE与Ru(bpy)2+3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CE-ECL)将二者优势有机组合,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很好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制得金纳米粒子(AuNPs),基于AuNPs/Nafion与Ru(bpy)32+之间的静电引力,制备了Ru (bpy) 32+/AuNPs/Nafion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实现对已烯雌酚的检测.在pH=7.0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含0.05 mol/L三正丙胺)中,当已烯雌酚与修饰电极作用15 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减少值与已烯雌酚浓度的负对数在1.0×10-10~5.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 X 10-11 mol/L.对1.0×10-8 mol/L已烯雌酚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测定已烯雌酚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0%~104.5%之间.  相似文献   

15.
16.
电化学发光(ECL)是由电化学反应引发,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激发态发光体进而辐射发光的过程,其产生的方式主要有湮灭型电化学发光和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表面限域的发光过程,其发光层的厚度主要由反应中间体在电极表面的分布决定.空间分辨测量能够直接测得激发态发光体、共反应剂自由基等中间体在电极表面附近的分布,进...  相似文献   

17.
石鑫  王捷  刘仲明 《化学研究》2010,21(4):92-95
本文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特性,概述了其在与复合材料和微控芯片结合应用时的研究进展,就近几年来的报道,综述了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并对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陶颖  李梅金  章丽燕  陈曦 《化学学报》2006,64(18):1885-1888
在玻碳电极上, 联吡啶钌[Ru(bpy)32+]于+1.50 V (vs. Ag/AgCl)左右被氧化为Ru(bpy)33+, 该氧化态离子与碱性水溶液中(pH 8.2)的OH•反应生成激发态的[Ru(bpy)32+*]而发光. 研究比较了15种金属离子对Ru(bpy)32+碱性水溶液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并对这些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联吡啶钌(Ru(bpy)2+3)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活性物。将可电化学再生的Ru(bpy)2+3及其类衍生物固定于电极表面,获得固相ECL传感器是EC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Ru(bpy)2+3及其衍生物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不同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