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对Au/SiO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2中的Au颗粒随Au的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沉积时间超过10s后,Au颗粒的尺寸几乎不随沉积时间变化,但Au颗粒的形状由网络状结构变为薄膜状结构.[Au(t1)SiO2(600)]×5多层薄膜在540-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Au的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强.基于修正后的Maxwell-Garnett (M-G)有效媒质理论,讨论了金属颗粒的形状对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峰位和强度的影响.模拟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吸收光谱形状、趋势及吸收峰位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Au/SiO2纳米多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光学吸收强度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金属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金属颗粒相互接触,没有观察到纳米层状结构,薄膜不显示共振吸收峰特征.用修正后的M-G(Maxwell-Garnett)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脉冲激光沉积Ag:BaTiO3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光  陈正豪 《物理学报》2006,55(8):4342-4346
在MgO(100)基片上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掺有Ag纳米颗粒的BaTiO3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g纳米颗粒的尺寸、形态进行了观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Ag呈金属态.在410—500nm范围内观测到了Ag纳米颗粒引起的等离子振荡峰,随着后处理温度和Ag颗粒浓度的增加,吸收峰发生红移,并出现了双峰现象. 关键词: 金属纳米复合薄膜 激光沉积 光吸收  相似文献   

4.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芸  张波萍  焦力实  李向阳 《物理学报》2006,55(4):2078-2083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 收光谱对Au/SiO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2< /sub>中的Au颗粒随Au的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沉积时间超过10s后,Au颗粒的尺寸几乎 不随沉积时间变化,但Au颗粒的形状由网络状结构变为薄膜状结构.[Au(t1关键词: 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薄膜 吸收光谱 有效媒质理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 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 关键词: 2纳米复合薄膜')" href="#">Au/SiO2纳米复合薄膜 多靶磁控溅射 吸收光谱 有效介质理论  相似文献   

6.
脉冲激光沉积Ag:BaTiO3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MgO(100)基片上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掺有Ag纳米颗粒的BaTiO3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g纳米颗粒的尺寸、形态进行了观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Ag呈金属态.在410-500 nm范围内观测到了Ag纳米颗粒引起的等离子振荡峰,随着后处理温度和Ag颗粒浓度的增加,吸收峰发生红移,并出现了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7.
纳米Cu/Al_2O_3组装体模板合成与光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有序的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利用交流电在孔洞中沉积金属铜得到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着交流电沉积时间的延长,孔洞中纳米Cu粒子数量增加.测量了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发现随着孔洞中纳米Cu粒子数量增加,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的吸收带边大幅度红移;根据雷利散射引起的消光增强解释了组装体吸收带边红移的原因.同时发现Cu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消失及组装体在吸收带边区光吸收值满足间接带隙半导体光吸收边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反应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60nm的SiO2纳米粒子,将其与聚乙烯咔唑(PVK)共混,得到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VK/SiO2复合体系,利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PVK/SiO2复合体系的荧光效应,光致发光的研究表明在PVK与SiO2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界面能量传递过程,这种能量传递的必要条件是PVK的发射谱与SiO2纳米粒子的吸收谱有重叠,以上研究表明PVK/SiO2复合体系存在较强的界面效应,是研究有机与无机纳米体系界面效应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纳米Cu/Al2O3组装体模板合成与光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有序的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利用交流电在孔洞中沉积金属铜得到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着交流电沉积时间的延长,孔洞中纳米Cu粒子数量增加.测量了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发现随着孔洞中纳米Cu粒子数量增加,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的吸收带边大幅度红移;根据雷利散射引起的消光增强解释了组装体吸收带边红移的原因.同时发现 关键词: 纳米Cu 模板合成 光吸收  相似文献   

10.
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掺杂纳米金属颗粒Au或Fe的BaTiO3复合薄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金属颗粒的形态和化学态.330-800nm范围的吸收谱研究表明,掺Au颗粒的BaTiO3薄膜在580nm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共振吸收峰,而掺Fe颗粒的BaTiO3薄膜没有这样的吸收峰.用Mie散射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注入对V2O5薄膜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真空蒸发经热处理制备了V2O5薄膜,使用二电极恒流法从1M/LLiClO4的PC电解质溶液向V2O5薄膜注入锂离子,形成LixV2O5(0≤x≤0.54),测量了V2O5薄膜近垂直反射和透射光谱,计算了光吸收系数。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薄膜为微晶结构。吸收系数与光子能量关系曲线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变化区域,光子能量较高部分,(αhν)12与hν有线性关系;较低部分,吸收光谱存在一个尾巴。这两个区域的分界能量取决于电子和锂离子的注入量。研究结果表明V2O5薄膜阳极电致变色起源于吸收边缘的移动,而阴极电致变色则来源于小极化子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Gafchromic HD-V2 films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response to light ions useful in radiotherapy, such as protons, helium and carbon beams. The effects induced by the ions at an energy within about 300 keV and 16?MeV wer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optical absorbance measurements in the irradiated active region of the film. The employed ion doses range between 0.4 Gy and 12?k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 optical density increases almost exponentially with the absorbed dose and that it becomes saturated after prolonged dose higher than 1?kGy. The optical density produced in the film was measured by light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s at 700?nm wavelength, at which is observed the highest gafchromic sensitivity. Calibration curves of optical density versus exposure dose and type of ion are given. The dependence on the ion stopping power wa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技术分析和研究了35MeV/uAr离子辐照聚酯膜引起的光吸收改性.结果表明,Ar离子轰击聚酯膜时引起了碳键的共轭体系形成,从而导致了紫外–可见光区域中光吸收明显增加,光吸收增加的幅度依赖于离子的照射剂量、离子在样品中的平均电子能量损失以及光的波长,剂量越高,电子能损越大,光吸收增幅越大;而光的波长越长,光吸收的增加则越不明显.利用测量到的光吸收曲线,同时还定量地研究了各种辐照条件下聚酯膜的光能隙和碳原子团的尺寸.  相似文献   

14.
对用真空蒸发技术制备的Ag-MgF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Ag的质量分数为0.15、0.20、0.30)的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结构分析表明薄膜由平均粒径约18nm的fcc-Ag纳米晶粒嵌埋于主要呈非晶态的MgF2基体中所组成。对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Ag纳米微粒的表面离子共振吸收峰出现在λ=412nm-417nm波段范围内。随着Ag组分增加,吸收峰强度下降,呈现轻微红移并且逐渐宽化。  相似文献   

15.
刘子传  郑经堂  赵东风  吴明铂 《发光学报》2012,33(12):1329-1334
为了研究TiO2禁带宽度和光吸收系数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Materials Studio的Dmol3和CASTEP模块分别对Ag+、Fe3+、Pt4+、La3+ 4种金属离子掺杂TiO2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分析。分子模拟表明:金属离子掺杂使TiO2的禁带宽度变窄、吸收波长红移,相同光照条件下光吸收系数增加,影响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反应实验表明:在254 nm照射条件下,TiO2的禁带宽度为1.09 eV时光催化性能最好,TiO2的光吸收系数越大,光催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以主动差分吸收光谱遥感技术为基础,在干净大气环境条件下,结合参考光路设计技术,开展了获取近地面气溶胶颗粒物的光谱新方法研究.针对以宽带氙弧灯为光源的主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固有宽波段特性,建立了解析颗粒物光学厚度模型,获取了大气颗粒物光学特性.最后通过外场实验,获得测量期间气溶胶颗粒物光学厚度,然后采用对数线性回归获取Angstrom波长指数和混浊系数,以及大气能见度数据.主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用测量光程范围内的大气总的吸收特性,获得监测区域的颗粒物平均水平,更具有代表性和进一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细菌视紫红质膜的光吸收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细菌视紫红质(BR)膜的光学吸收非性进行了研究,分别测量了细菌视紫红质光照前后的光吸收谱,结果显示它的吸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Z扫描法研究了它的光学非线性,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它具有较大的光学非线性系数,且测量它的透过率随光强变化的关系曲线和理论模拟发现它对632.8nm波和匠光具有饱和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8.
离子束溅射沉积不同厚度铜膜的光学常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mbda-900分光光度计对离子束溅射沉积不同厚度Cu膜测定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运用哈德雷方程,并考虑基片后表面的影响,对离子束溅射沉积的Cu膜光学常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波长情况下,膜厚小于100 nm的纳米Cu膜光学常数随膜厚变化明显;膜厚大于100 nm后,Cu膜的光学常数趋于一定值。Cu膜不连续时的光学常数与连续膜时的光学常数随波长变化规律不同;不同厚度的连续膜的光学常数随波长变化规律相同,但大小随膜厚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蒸发TiO2薄膜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永强  朱昌  弥谦  宋俊杰 《应用光学》2004,25(5):53-55,50
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电子束蒸发TiO2薄膜的光学特性。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获得了影响TiO2薄膜折射率的主要因素.得到了TiO2薄膜的折射率随氧气分压的关系。对离子氧和分子氧两种情况下TiO2薄膜的折射率进行了比较.得到了TiO2薄膜的折射率与沉积速度的关系,并给出了TiO2薄膜的红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20.
许宗荣  田之悦 《光学学报》1995,15(9):245-1249
研究一维半导体在外电磁场中的光吸收、涉及电子带间的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考虑了电子-空穴相互作用的激子光吸收,导出一维半导体的光吸收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