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秋,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年度教学教研活动,一名执教八年级的青年教师讲了一节人教版教材“14.2乘法公式的复习”课.该班学生数学整体水平在校相对偏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公式运用熟练;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显示准备充分,连贯自如,课堂驾驭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1~42页"可爱的企鹅(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可爱的企鹅"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10课时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第一次出现带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式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一从.一次数学活动课的观课说起最近有机会观摩某校八年级数学活动课的公开教学活动,课题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章“数学活动”,教材上提供了以下三个活动素材:活动1:如图1,从轴对称的角度观察这些“美术字”,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相似文献   

4.
题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12.3.1等腰三角形,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孙彬 《中学数学》2021,(3):15-1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关注和思考的主题.笔者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突出几何直观,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尝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道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试题介绍了利用高斯公式计算三重积分,利用格林公式计算二重积分的方法,概述了逆向思维的意义及其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是人教版《高中代数》上册第二章§2.6节内容.它既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四)、(五)的理论依据.是本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及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纽带.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  相似文献   

8.
<正>1提炼问题1.1问题起源这个问题来自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40页"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如图1,桌上有9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经翻过的牌),将它们都翻个面,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张角公式对一类有趣的三角形连比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现以三道初中数学竞赛题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1 基本情况1.1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具备一定的配方技巧与运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 教材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第2节的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和应用.这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二次函数的重要工具,对学生运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由于配方法与二次函数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强调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2014年10月31日,在广州市玉岩中学,笔者为全区七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本文在听课、评课、课例研讨的基础上反思而形成,期待探寻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导学型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在工程问题中,有一类工程问题没有具体工作量,我们习惯设工作量为"1";如果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改变一下思路,设工作效率为"1",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1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00页)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需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数学掌握解题方法很重要,解题方法对头则事半功倍,面积法就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教材中多次渗透,下面让我们走进教材去看一看.图1例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6页第7题)如图1,△ABC中,AB=2cm,BC=4cm.△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提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根据提示S△ABC=12AD.BC=12CE.AB,又AB=2cm,BC=4cm.所以21AD×4=21CE×2,变形得AD∶CE=1∶2.提示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使用面积法解题,也让学生初步接触面积法.例2(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78页第8题)在△ABC中∠C=90°,AC=2.1cm,BC=2.8cm.(1)求△ABC的面积;(2)求斜边AB;(3)求高CD.分析(1)S△ABC=21AC.BC=21×2.1×2.8=2.94(cm2).(2)根据勾股定理易求得AB=3.5cm.(3)根据面积得S△ABC=12AB.CD=12×3.5×CD=2.94,解得CD=1.68(cm).这里虽然没有提示,然而通过问题在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们使用面积法求斜边上的高.而若不用面积法求CD,此题的难度就太大了.图2例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文献   

14.
孙莉 《数学之友》2013,(4):34-36
【案例背景】这节课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运算"中《2.7有理数的乘方》,在本章中,学生在小学教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把数拓展到有理数的范围,在运算中出现了负号,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乘方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种新的运算,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往教学经验也显示,如果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笔者认为,教师提出好问题的前提是"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本文通过同课异构说课活动中的一则案例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情景再现 比赛中,两位青年老师教学的内容都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但在余角概念的引入环节,两位老师提出了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单元复习课中体现素养立意?“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复习课以“整-分-整”结构,通过设计三个情境(从生活现象到数学抽象、从生活观察到数学思考、从生活描述到数学表达)、三个活动(辨析图形、线段中点、角平分线),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知识、思想、方法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下(浙教版)第三章"整式的乘除"的知识,是整式乘法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的得出可以直接利用多项式乘多项,所以学习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习后面的新知识做的铺垫,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本节知识还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提高.(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像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构造的"弦图"(如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数形结合,招法俊巧,过程简捷,深受师生的欢迎.正如课本所说:"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今天,我们应用"赵爽弦图"证明几道中考数学题和初中数学竞赛中的正方形问题,发扬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过程依然是简单明了.一、赵爽弦图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图形点数规律问题凭借图形的结构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点数变化趋势.采取不同方法计数得到形式多样的代数表达式,能巧妙地揭示图形的数量规律.一、计数探究问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70页的第10题)如图1所示,由一些点  相似文献   

20.
"±1"是数学中最简洁、和谐的数.有些繁难、抽象的数学问题看似与"±1"毫无关系,一旦用上"±1",我们会有神奇的发现.请看义务教育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道习题(第74页):桌上放着3只杯口都朝上茶杯,每次翻过来2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