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骥  李瑛 《化学教育》2021,42(14):12-16
一本好的有机化学教材应该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有很好的辅助和引导作用。如何使学生从浩如烟海的内容中发现重点、难点,并做到有效掌握和融会贯通,是教材编写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将教学经验融入到有机化学教材改革实践,在新版教材中加入了原创的“学习提示”板块,用简练、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一些重要、较难理解的或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辅助讲解、串联总结。笔者认为该板块可以起到协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厘清易混淆概念、将关联知识融会贯通以及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等作用。本文用一些实例对这一模块的编写构思、内容和预期成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学有机化学“强理念、重思维、活课堂、共育人、乐钻研”五维度教学新策略的内涵与实践。以线下教学为主,腾讯会议和慕课为辅助,践行“有机化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循环“疑探式”教学方式,辨析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多种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强化“文献预习”“练习讲解”“综合作业”“师生互动”等多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以“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有机化学“三段式”教学法,并在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章节中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三段式”教学法对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佩茹  钟世安  王艳  徐海 《化学教育》2018,39(22):11-15
以中南大学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为例,探讨开放式精品示范课程改革。为适应现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大学生特点,从创新课程教学着眼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开放式精品示范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思路。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课堂的互动交流、实验实践的拓展提升、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FeCl3·6H2O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为教学内容,采用“翻转+分段式”混合教学方法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教师准备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分段讲解,互动交流以及跟踪评价等,探讨了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实施“翻转+分段式”混合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实践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明显增加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还能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构建探究式有机化学教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创新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法包括3个要素: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结果。这种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相关结果的能力;有利于创造宽松活泼教学环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同宽 《大学化学》1994,9(6):18-20
高师“化学教育”课程的发现式教学郭同宽(陕西宝鸡师范学院721007)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教育(如普中、职中、中专、中技等)培养师资的。高师“化学教育”课程在整个化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必须开设的课程。为此,现将高师本课程的教学尝...  相似文献   

8.
孙占怀 《大学化学》1998,13(6):20-22
本文根据师范教育的规律与特点,为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试行“系统专题渗透教学法”,即:课堂教学的系统专题渗透;复习阶段的集中专题渗透及期末考试内容的专题渗透,以强调理解式和思考式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科研成果及实验教学经验,对有机化学实验中传统的甲基化反应实验进行改进。教材中涉及的传统甲基化试剂具有毒性大等缺点,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实施。因此,提出使用三氟乙酸甲酯取代传统甲基化试剂,应用于本科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甲基化反应理论知识的理解。本实验结合新颖的科研内容,引入科研实验的设计思路,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杨志龙 《化学教育》2018,39(6):27-30
在有机化学合成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和产率的因素有很多。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1-溴丁烷的制备过程中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等合成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对实验总体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进行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思维方法,以及创新能力,为以后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方法,为以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结合学科发展特点和需要,提出课堂教学采用多层面讨论法,层面分为:基础知识层面、知识运用层面、构建创新意识层面.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王龙  刘金妮  刘帅  邓阳 《化学教育》2022,43(18):64-70
融合线下教育和线上平台教育,构建学生的认知脉络,使教学视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效果。“贯穿-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留问题、查成效、齐互动、知识成脉络、测达标等5个步骤实施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蔡福东 《化学教育》2021,42(15):39-4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金属复习课从学生熟悉的暖宝宝入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使学生作为项目的执行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金属知识深入而全面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沈伟 《大学化学》1999,14(5):15-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培养教学、科研岗位所需人才的同时,大力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人才。”应用化学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除了应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外,还应了解生产实践,能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另外,学生还应具备实验室技术产业化的基础知识,这是科学技术服务于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尝试开设了应用化学专业课“有机化学工业基础”,这里我想谈一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1 目前的基本情况  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是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出新时代创新人才,构建的“三融合、二反思、四进阶”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科技创新能力。依据有机化学特点,创设科学发现情境,通过核心知识点网融合(挑战度)、理论实践交叉融合(高阶性)和化学思政融合(课程思政)“三融合”策略,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反思、学生反思的“二反思”过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最终使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通过“四进阶”教学策略逐步提升科创能力(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李伟娜  辛毅  刘志红 《化学教育》2015,36(24):59-62
针对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提出“自学指导→感情调节→重讲基础→强化训练→总结反思→因人作业”的6步自然分材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显著提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和成绩评价过程中分别采用基于团队的教学法和GRAPA评价法。教学改革结果表明,教改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均较高;对照组和教改组的有机化学课程平均成绩分别为76.3分和87.9分,t检验(p<0.01)说明2个组的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教改组平均分和90分以上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可见,新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为案例,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熊日华 《大学化学》2002,17(2):44-44
材料的亲液性 (亲水或亲油 )是许多领域对材料特性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纤维的亲水性与纤维制品的服用性能有密切关系 ,亲水性纤维制成的内衣能增加穿着舒适感[1] ;又如 ,在膜分离的核心技术———反渗透 (RO)、超滤 (UF)和微滤 (MF)中 ,采用具有亲水性表面的膜能显著减少膜污染 ,延长膜的使用寿命[2 ] ;此外 ,填料床中的填料以及浮选过程中的矿粒等的亲液性都对相关过程影响重大。  对于材料的亲液性 ,不少人有这样一种认识 ,即亲水的材料必定是疏油的 ,反之亦然。但仔细考察材料亲水亲油现象发生的本质 ,就会发现并非任何材料都…  相似文献   

20.
申扬帆  张雪昀 《化学教育》2015,36(16):47-49
在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教师课前设置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学生评价,教师总结5个步骤。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