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工业上制造聚酰胺是用熔融聚合的方法,即在200—280℃使端氨基酸或内酰胺或二元胺与二元酸进行缩聚,有的如耐纶6,6还需要在缩聚的初期加压,在缩聚的后期减压;这样就造成了生产技术上的复杂性。例如: (1)反应容器必须耐高温、耐腐蚀,甚至还要耐压; (2)加热必须均匀,不但要严格避免局部过热,还要随反应之进行逐步升温,他反应物始  相似文献   

2.
为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的八肽VVRGCTWW(V8), 制备了不同间隔臂长含苯环的吸附剂Phenc. 吸附实验结果显示, 吸附剂Phe3c具有非常好的吸附能力. 采用NMR和分子模拟技术对吸附剂的模型体系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配体中的苯环可与八肽形成π-π堆积, 而且间隔臂的增长可以克服空间位阻效应, 有效增加配体与V8的作用几率, 进而增强吸附剂与八肽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合理的分子模型及分子对接方法, 不仅可以合理解释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而且可用于吸附剂的虚拟筛选.  相似文献   

3.
IR谱表明:聚酰胺硅胶吸附剂中,聚酰胺的N—H和硅胶表面OH以氢键结合,υC=O无位移;室温下该吸附剂中C=O和茶多酚中O—H作用后,υC=O和υO—H分别红移了11cm-1和18cm-1;而与咖啡因及氨基酸作用后υC=O无位移。  相似文献   

4.
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内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模拟结果显示, 以二甲胺为配体的吸附剂, 当β位存在羟基时, 此羟基可与内毒素分子间形成氢键, 并形成一个八元环的稳定结构. 此时吸附剂与内毒素之间存在静电、 氢键、 疏水相互作用和八元环的协同作用. 同时模拟了羟基位于配体不同位置的吸附剂与内毒素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静电作用为主要的相互作用力, 羟基的位置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负载壳聚糖吸附剂的研制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壳聚糖(CS)为原料,对不同温度活化的高岭土(KLN)作表面改性,制备了一系列高岭土负载壳聚糖微粒。通过对壳聚糖包覆率的测定确定了高岭土活化温度在800℃时其负载率最佳。IR分析发现壳聚糖对高岭土的改性是以高岭土中的骨架铝与壳聚糖产生化学键合完成的。Cu2 吸附实验表明,改性后的高岭土(CS-KLN)饱和吸附量达到158.3mg/g,优于仅用酸活化的高岭土,且吸附的pH范围为4~6,比高岭土宽,其最佳吸附pH=5.2。  相似文献   

6.
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 二甲胺为配体, 制备了β-OH, γ-OH和β-SH吸附剂. 通过对水相中内毒素的动、静态吸附探索有效的吸附剂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 吸附剂对内毒素的清除率随配体结构的不同呈现出较大差异, 其中β-OH吸附剂的清除效果最好, 达到90.7%. 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提出了β-OH吸附剂与内毒素作用的模型, 阐明静电力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同时氢键的协同和空间位阻效应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空气净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毒废气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治理废气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合成二个系列大孔共聚物GT和GTD,经功能基化,制得具有净化空气中的过量的CO2、SO2和NO2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在无定型硅胶上化学键合十八烷基三氯硅烷,键合率17%-20%,粒度5μm-10μm,以此键合的吸附剂可有效地吸附香烟烟气中的焦油、亚硝胺,吸附率分别为15%-18%和37%-43%,研究了化学键合吸附剂的粒度和加入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经过两步简单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吡啶酮功能化纤维素吸附剂。该吸附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分别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吡啶酮双酸改性后纤维素吸附剂的表面变粗糙、比表面积增大,该吸附剂对Cu~(2+)、Pb~(2+)、Cd~(2+)、Co~(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46.52mg/g、233.05mg/g、192.08mg/g、258.13mg/g;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通过对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吡啶酮的酮羰基和羧酸基团同时参与了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上固载牛磺酸合成了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体外吸附结果表明,该类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选择性与吸附率不仅与交联聚乙烯醇载体本身的交联度和牛磺酸的固载量有关,而且还受到不同病人血清及吸附剂的颗粒直径等因素的影响.该类吸附剂对血清总蛋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以葡聚糖为载体,同时具有亲水性磺酸基和疏水性胆固醇两类配基的新型吸附剂。通过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纯溶液中吸附等温线的测试,比较了以Dextran G-75为以亲型吸附剂与单一亲水型磺酸基配基、单一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吸附剂吸附量和亲和吸附系数的关系,对双亲型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HDL溶液中,亲水型磺酸基、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双亲型吸附剂对HDL的吸附曲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水凝胶为载体,氨基酸为选择性配基,制备亲合性免疫吸附剂,用于清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RF),实验中对水凝胶载体交联度、选择性配基种类、手臂效应等与吸附及选择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当水凝胶交联度为40%时,联接L-丝氨酸对RF具有最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对患者血浆中RF-IgM、RF-IgG、RF-IGA的吸附率分别达到62.8%、47.2%、和60.0%,而对血浆蛋白无吸附。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积累、稀土元素的高效提取与分离和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息息相关,故研究稀土元素在不同吸附剂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经典的等温吸附模式、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土壤、不同生物质及其他吸附剂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土壤吸附对环境中稀土元素分布、迁移和转化的影响及作用,分析了不同生物质及其他吸附剂对稀土吸附的等温吸附模式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其在稀土元素分离以及治理稀土离子污染等领域的应用,对稀土元素吸附特性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使人们对该领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亲和吸附剂对细菌内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球形纤维素为载体、8种氨基酸和1种聚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对质量浓度为100.0pg/mL的内毒素水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精氨酸和赖氨酸配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1.5mL100.0pg/mL内毒素溶液中吸附量分别达到182.0和160.0pg/mL;吸附等温线显示,以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其吸附量随溶液内毒素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加,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吸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血液灌流用胆红素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急性肝损伤时,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受到阻碍.如何能有效地排除高浓度的胆红素,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文献[2,3]报道,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当胆红素吸附剂上含有氨基阳离子时,可以提高其对胆红素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CMS@La_2O_3磁性磷吸附剂。结构及磁性表征显示,氧化镧较均匀的包覆在粉煤灰磁珠表面;样品的比磁化强度达20.35 emu·g~(-1),可实现高效磁分离。利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对所得磁性吸附剂的磷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其最高磷比饱和吸附量可达19.50 mg·g~(-1),吸附时间、pH值、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磷吸附效果均具有显著影响。吸附动力学拟合表明,CMS@La_2O_3对含磷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磁性吸附剂对含磷离子的吸附反应过程可由La_2O_3表面羟基化-离子交换模型解释。吸附磷后的CMS@La_2O_3吸附剂经处理后可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色谱法与热重(TG)法,测量了正己烷、甲苯和乙酸乙酯在活性炭、5A、NaY、13X、ZSM-5 (SiO_2/Al_2O_3=27、300)、Hβ以及M CM-41等吸附剂上不同温度下的吸脱附行为,并基于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得的数据,计算了其吸附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分析了上述VOCs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借助FT-IR验证了吸附质在分子筛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上述吸附过程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其中,物理吸附的作用力大小与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和分子直径相关,而化学吸附的作用力大小依赖于分子筛硅铝比和Ca~(2+)、Na~+、H~+等阳离子及吸附质分子的偶极矩,且强的化学吸附使得部分吸附质分子的脱附温度高于2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容积法测量了77 K下氢气与氘气在不同微孔与介孔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与比表面积. 结果表明, 同类吸附剂上氢同位素的吸附容量与其比表面积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这有力地证明了超临界温度下氢同位素吸附遵循单分子层吸附机理. 在相同的温度、压力和比表面积条件下, 氢同位素气体在微孔分子筛上的吸附容量比介孔分子筛上的大, 这是由于在吸附剂微孔内吸附势场叠加所致, 并通过构建的吸附势模型, 较好地解释了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