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中学数学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必须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联想是一个动态的、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再创造"思维过程,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发展的一双金色翅膀.根据题目的形态结构特点,联想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再通过对比转化,会使思维的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使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能力是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谨防切线概念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建祥 《数学通报》2005,44(6):35-36
在心理学中,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将学得的经验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迁移有正迁移、负迁移之分.数学学习中合理并正确运用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有时会产生负迁移,这常常会使我们的学习误人歧途.如中学数学中的切线概念的学习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和数学思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这一部分中就提出“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的要求,并具体指出:“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和数学思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这一部分中就提出“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的要求,并具体指出:“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深入挖掘与其它数学知识的关联,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解题可使学生深化对课堂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题过程中通过联想,找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学的需要.笔者从许多数学问题求解入手,运用定向联想、相似联想、转换联想和探究联想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曾付生 《中学生数学》2013,(12):11-11,10
“构造法”是建立在知识综合基础之上,通过联想而得到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一项综合性与创造性较强的思维活动,能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理解,对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对所掌握知识与方法的灵活运用.它是在充分把握问题实质的基础之上,通过联想,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打破知识界限,跨领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考数学中创新的能力立意,已经成为每年高考命题的“热亮”与“亮点”.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具有即时性学习、阅读、理解、迁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如新概念、新定义、新运算、新定理等)来解决新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大有裨益.这类问题求解的基本策略是:对新知识进行信息提取、转换、迁移,使之与已有知识相联系,从而转化为常规问题和常规运算而获解.本文仅就圆锥曲线的创新能力立意问题(圆锥曲线弧合成的曲线)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1.
围绕数学美、数学创造的论述,结合高数中向量与几何的紧密联系,在精选的例题中巧妙地运用几何知识,联想与构造相结合,将平面几何知识应用得恰到好处;还有由平面的直线系方程到空间的平面束方程,均反映了知识的迁移能力训练,将数学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仁达 《数学通报》2005,44(3):25-27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落脚点在于学生.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三数学复习之前,已对数学的概念、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概念与概念、规律与规律、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没有深化,缺乏对高中数学知识、整体结构的理解,知识、方法与能力等观点不高.然而他们的思维活跃、感悟快、创新能力强,数、理、化知识互相渗透力强等思维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学问题的推广探究不但可以发展我们的观察、推理、猜想、探究能力;同时也能使我们感受到数学美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善于联想猜想,借鉴创新,它能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们以一个问题为例,通过联想、迁移去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 ,由一种信息情景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自觉地和有目的地想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思维活动 .联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我们常常通过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联想 ,将记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与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从而实现信息转换 ,沟通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 ,从而找到解题的方向或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 ,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 ,并学会以下几种联想方法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1 接近性联想接近性联想是指对当前问题产生直感后 ,对过去在时间、空间或关系、性质方面很接近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高,若学习时不关注知识点间的联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解题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数学各模块、各分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若学习时不关注联系就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在知识迁移时将会遇到较大的障碍,这将直接影响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对于知识体系的建构,笔者认为除了夯实基础外还应会联想.如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通过联想相关的旧知,将新知向熟悉的知识转化,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产生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解题计划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联想.联想是我们能否顺利解决问题的桥梁,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横向联系”,把处于不同知识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种思维形式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我们把不同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联想的另一种形式,是“纵向联系”.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为基础,将一个数学问题多次转化成另一个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这种思维形式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横向联想,让我们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能飞得更高更远更轻盈灵活;纵向联想,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深刻,让我们的数学素养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变题是指置换、变更、转向、迁移等,是发散的意思·即在原命题的基础上进行挖掘、联想、拓宽加深,做到知识板块之间的互相渗透,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综合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绝大多数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学生数学素养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深度学习的应用.本研究将深度学习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进而尝试提出促进迁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叶波  管齐慧 《数学通讯》2005,(10):47-47
事物的外在形式,往往反映了内在的本质.不等式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甚广,解证不等式题目往往与发散思维紧密相联.本文通过分析一个不等式的外在形式结构,类比联想有关知识,给出两种解法,旨在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观察、联想与思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狠下功夫。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是人们应具有的四项基本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四项基本能力的核心。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对培养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观察是思维的门户也是思维的起点,而联想到是思维的翅膀。没有观察就没有思维,只有经过认真、细致周密地观察,才能打开思维的大门;而只有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使思维如猛虎添翼。所谓观察,实质上是一种心理过程。观察就是人们运用各种感官,有百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外界信息的知觉活动,它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观察又称为“思维的知觉”。通过观察为丰富的联想提供足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