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锂 ) (简记为PMAML)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基质材料 ,把它与聚偏氟乙烯 (PVDF)共混制备了凝胶化的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确定了PMAML的组份含量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该聚合物基质膜的表面形貌 .利用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其电导率 ,室温下电导率可达2 5× 10 - 3S·cm- 1 .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方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其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 5V .通过受限扩散实验测得电解质中离子的扩散系数为 8 12× 10 - 7cm2 ·s- 1 .组装的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89% ,前 5次循环容量基本稳定 . 相似文献
2.
以水作相分离造孔剂制备P(VDF-HFP)/PMMA聚合物电解质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以水代替常用的有机物质作为相分离造孔剂制备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新方法.所研究的混合型聚合物为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扫描电镜SEM图表明这种混合型聚合物膜具有蜂窝状结构,有利于膜电导率的增加.利用FTIR,XRD和DSC等方法研究了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中两种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测得在30℃下P(VDF-HFP)/PMMA摩尔比为1:1的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0.804×10-3S/cm.对照其它方法,本方法具有制备容易、成本较低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用PAN(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过程和制备方法,提出了PAN基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采用共聚和掺杂陶瓷材料对PAN的改性方法,并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由聚(1-乙烯基-3-乙酸烷基酯咪唑)阳离子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TFSI)组成的聚离子液体并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TGA)和电导率分析表明,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P(MMA—VAc))基体中掺杂聚离子液体后,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均大为改善,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结果亦可佐证.讨论了离子液体的结构以及不同种锂盐(LiC104,LiBF4,LiTFSI)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由PIL/P(MMA—VAc)/LiTFSI组成的共混电解质膜,在可见光下透过率≥90%,可作为离子导电材料用于电致变色器件(ECD),显示了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7.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PVDF-HFP/PAMA共混物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醛(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一种共聚物———聚(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醛) (PAMA) .将PAMA作为第二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 (PVDF -HFP)共混,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纳米级SiO2 ,充分混合后利用二次相转移法制得薄膜,并对所得薄膜的断面形貌、吸附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SiO2 的加入增大了膜中微孔体积,改善了微孔分布,且增大了电解液的吸附量;共聚物PAMA的组成影响薄膜的吸附性能,其中极性较大的丙烯醛单元和丙烯腈单元起着决定性作用;PAMA含量的增加使得共混膜吸附电解液量增加.制得共混膜的离子电导率达2 . 30×10 - 3S cm . 相似文献
8.
9.
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倒相法,以PVDF-HFP(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混合物为基体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基质,制得的多孔PVDF基质薄膜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及机械性能,其拉伸强度为102kg/cm2,吸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1mol/LLiPF6的EC/DEC溶液)的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350%以上,吸液后其室温电导率在10-3S/cm以上,用它组装成原理电池以后呈现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引发剂引发交联聚乙烯醇(PVA)-戊二醛(GA)制备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分别由红外光谱、交流阻抗、循环伏安与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测定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可达1.23 mS/cm(室温).而且,以1.0 g AMPS引发0.05mL GA(5 %)与1.0 g PVA交联,制得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超级电容器比电容可达139F/g,50次充放电后其值仍于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循环20周前后球化石墨电极形貌的对比,发现含均苯四甲酸酯和均苯三甲酸酯的电解液球化石墨电极表面相对于空白电解液可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SEI),从而优化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性能,且电池电阻增加较小;在测试电池的倍率性能时发现,均苯四甲酸酯的加入可以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而对苯二甲酸酯的加入则未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 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 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该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0-5~10-4 S/cm, 当IALi的质量分数为3%时, 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最大可达到1.89×10-4 S/cm.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新型成膜电解液添加剂亚硫酸丁烯酯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制备了一种新的环状亚硫酸酯类有机溶剂——亚硫酸丁烯酯(BS). 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 亚硫酸丁烯酯有机溶剂分子的总能、LUMO值比碳酸丙烯酯有机溶剂的低, 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 不易被氧化. 其作为添加剂与碳酸丙烯酯(PC)混合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可有效地抑制PC在石墨电极中的共插入, 能显著改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