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高温煤气中的H2 和H2 O(g)对铁钙氧化物高温脱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还原态和非还原态脱硫剂 ,气氛中的H2 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前者 ,硫化气体中的H2 不利于脱硫 ;对后者 ,由于H2 首先会部分还原脱硫剂 ,提高其活性 ,因而有利于脱硫。H2 O(g)的存在对硫化和还原过程均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温氧化铁脱硫剂还原硫化的热重热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钢厂赤泥为主要原料制成四种高温煤气脱硫剂,用动态热重热磁天平对其还原和硫化行为进行了在位研究,未用H2还原的样品几乎无脱硫活性,经H2还原后有良好的脱硫性能。脱硫剂的还原和硫化性能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并对其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TPD-MS、TPR等方法研究了Ag/γ-Al_2O_3催化剂的氧脱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Ag/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银物相由Ag0和Ag+(Ag2O)组成,其中Ag+所占比例随负载量增加而减少。Ag/γ-Al_2O_3催化剂有三个脱氧峰,并且随着Ag负载量的增加,脱氧峰从高温向低温依次出现。低温脱氧峰(370℃)归属为结晶态Ag2O的分解,高温脱氧峰(650和80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并且与Al_2O_3发生相互作用的Ag_2O的分解。TPR有三个还原峰;高温峰(230℃)为结晶态Ag_2O的还原,低温峰(100和12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的Ag_2O的还原。  相似文献   

4.
CO/H2合成甲醇CuO—ZnO—Zr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活性测定,XRD、TG-DTA表征,考察了共沉淀法制备的铜锌锆合成甲醇催化剂中ZrO2对物相结构、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能显著提高CO/H2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催化剂母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物相并未发生变化,仍分别为:Cu2(OH)3NO3,(Cu,Zn)5(CO3)2(OH)6,(Cu,Zn)2CO3(OH)2,Zn5(CO3)2(OH)6;CuO、ZnO;Cu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研究了粒度dp=0.7m脱硫剂的脱硫反应和再生反应性能。研究表明当Mn:Fe=2:1(w),载体在1000℃焙烧后,脱硫剂有较好的脱硫反应性能,其最佳的脱硫反应温度为550℃、且在710℃、O2浓度低于10.83%、空速2000 ̄3000h^-1再生条件下可完全对脱硫剂进行再生;H2S浓度影响脱硫剂的初始脱硫反应速率和穿透反应的时间,但对脱硫剂的脱除率和穿透硫容影响不大。并研究了粒度dp=  相似文献   

6.
用自制的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研究了硫化氢浓度、硫化温度、空速对脱硫反应及脱硫剂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酸锌脱硫剂的反应活性随着H2S浓度及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脱硫温度为550℃时,脱硫剂的硫容量最高,脱硫剂的物理性质基本保持不变;硫化空速为850h ̄(-1)时,空速和反应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值。硫化反应可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描述,得到了转化率与时间之间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Ni-Cu和MgO-SiO_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2(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CuO与M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MO与MSO形成表面物种从而使金属组分氧化物还原温度明显升高;还原后的Ni-Cu/MSO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与载体相中的Mg2+(或Mg2+-O);在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CO吸附除有孪生、线式和桥式吸附态物种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Ni...C=O→Mg2+).这种吸附态的活化程度较高,易在表面上发生裂解形成Ni-C和Mg2+-O,其中Ni-C是加氢反应的碳源;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Mg2+-O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氢原.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CZH4的选择性高于80%;H2O的生成反应按2(Mg2+-OH)-→Mg2++(Mg2+-O)+H2O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MgCO_3·3H_2O水热分解产物及其组成翟学良,周相廷,李美玲(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石家庄050016)关键词MgCO_3·3H_2O,Mg_5(CO_3)_4(OH)_2·8H_2O,Mg_5(CO_3)_4(OH)_2·5H_2O,水热分解,中间体MgCO_...  相似文献   

9.
2MgO·2B2O3·MgCl2·14H2O在60℃水中的溶解及相转化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2MgO·2B2O3·MgCl2·14H2O在60℃水中的溶解及相转化过程通过对不同时间取出液相的化学分析及不同阶段分离出固相所作鉴定结果表明,该复盐呈不同步溶解,中间产物是MgO·B2O2·4H2O和Mg(OH)2,最终转化产物是柱硼镁石(MgO·B2O3·3H2O),提出了溶解及相转化机理,给出了溶解和转化结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25℃时三元体系MgCl2-CO(NH2)2-H2O的等温溶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和密度,且绘制成溶度图和性质,组成图,在三元体系内形成2个三元化合物新相,MgCl2.CO(NH2)2.4H2O(记作A)和MgCl2.4CO(NH2).2H2O(记作B),B为新化合物,三元体系的溶度图由4支单饱和线(对应单饱和因相为MgCl2.6H2O,三元化合物A和B,CO(NH2)2)组成,这4支单饱和线  相似文献   

11.
在半导体粉末悬浮体系光解水研究中,最常用的半导体粉末是CdS和TiO2。前者光谱响应好,可见光即可激发,但易于光腐蚀;后者稳定性好,但禁带宽,仅紫外光可激发。从不同角度改善这二者的性能,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CdS上沉积RuO2,并选择适宜的反应以抑制CdS的光腐蚀[1];应用掺杂的方法,使TiO2的光谱响应扩展至可见区,已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控电位电解、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FeCl2-K2MoS4体系对乙炔在石墨电极上还原为乙烯的电催化活性及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阴极的电位控制在-1.50V(vs.SCE)时,FeCl2+K2MoS4的DMF溶液对C2H2还原为C2H4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在-0.5~-1.0V时Mo(Ⅵ)还原为Mo(Ⅴ);在按连串的电子传递机理进行的Mo(Ⅴ)→Mo(Ⅲ)反应的电位区间(-1.0~-1.50V)溶液中所形成的络合品种传递电子的能力更强。Mo(Ⅲ)可能是络合物的电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云南褐煤蜡氧化精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工作对云南潦浒、寻甸、昭通蒙旦蜡进行了脱树脂,氧化精制研究,探索国产蒙旦蜡能否经精制后满足合成改性浅色蜡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潦浒、寻甸两厂生产的蒙旦蜡经氧化精制不能达到完全脱色,而昭通蒙旦蜡在相同的精制条件下极易脱色,所得浅色蜡质量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因此昭通蒙旦蜡是生产浅色蜡的理想原料。在精制反应中,加入适量YPSO-1添加剂,对改善反应条件,产物的分离,提高得率和质量均有良好的影响。文中还讨论了潦浒、寻甸脱脂蜡经氧化精制不能完全脱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乙烷与CO2制乙烯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烷与CO2的主要反应及其热力学研究表明,乙烷与CO2反应很复杂,提高CO2氧化乙烷脱氢生成乙烯的选择,关键在一催化剂的开发;CO2不但可提高乙灶脱氢制乙烯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而且可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发生反应,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研究了催化剂上乙烷与CO2制乙烯反应的动力学,确定了CO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表明乙烷与CO2制乙烯的反应速度比乙烷热裂解制乙烯的反应速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Rh/Al2O3上H2的化学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过氧化氢含量,是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经典方法,但存在着影响因素多,操作周期长,分析费时、费力的缺点。此法根据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同一温度下的密度差别来分析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过氧化氢含量,分析了其可靠性,指出该方法具有准确、简便、易掌握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吸附法脱除乙烯中少量氮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量法在电子天平上,研究了C2H4和N2单组分在5A、13X、丝光沸石和炭分子筛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性质和扩散动力学性质。单柱模拟变压吸附评价了炭分子筛吸附脱除C2H4-N2(N2为4.7%)混合组分中N2的性能,并对流速和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该炭分子筛是吸附脱除C2H4中少量N2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在苯-乙醇介质中生成的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组份两相液体苯 乙醇 水为介质合成羧甲基纤维素(CMC),应用1H NMR谱图分析了CMC中羧甲基在葡萄糖单元(AGU)的C2、C3及C6位上对羟基的取代分布.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分布顺序是C6>C2>C3;当取代度(DS)低于10时,C2∶C3∶C6近似于145∶1∶215;DS高于10以后,分布趋于相同,通过对CMC的X 衍射分析解释了取代基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苯的影响,证实相同取代度下,在苯 乙醇 水中生成的CMC试样,其C6位取代基分布多于在乙醇 水中生成的试样.  相似文献   

20.
New high-level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understand the rat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reactive and associative channels for the reactants C2H2(+) + H2. The reactive channel, which produces C2H3(+) + H, has been shown to be slightly endothermic, confirming earlier calculations at a somewhat lower level and in agreement with some recent experimental work. The associative channel, leading to C2H4+, has been shown to proceed via a transition state with negative energy relative to the reactants, so that association is predicted to be efficient. This result is in conflict with an earlier theoretical study but in agreement with low-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