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可注射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 其粒径小于200 μm ,且具有相对较窄的近似高斯分布。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型药物在微囊中的包埋率可超过50 % 。通过壳聚糖在海藻酸钠微囊表面的复合,牛血清白蛋白从微囊中的持续释放时间从几个小时延长到半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胰岛素微型,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如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分子量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生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对胰岛素的包封率越高,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度越低;壳聚糖浓度越大,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越高,在模拟肠液中释放达最大值所需时间越长;而随壳聚糖分子量减小,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增高;壳  相似文献   

3.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复合囊材采用锐孔法制备桑椹红微囊,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Ca Cl2浓度、桑椹红浓度、针头孔径、下滴高度、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4.0%、壳聚糖浓度2.5%、氯化钙浓度2.0%、桑椹红浓度0.50%、针头孔径0.390mm、下滴高度4cm、温度为20℃、转速为300r·min-1。制得的微囊药物含量为11.28%,包封率为88.93%。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囊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分子肝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囊的制备及释药性能;壳聚糖; 海藻酸钠; 低分子肝素; 微囊; 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微囊的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制备壳聚糖微囊。微囊直径在0.5-0.8mm间,微囊在pH4-11的缓冲液中稳定,能耐受3000r/min离心30min以上。用牛血清白和蛋白γ-球蛋白测其通透性,表明随着微囊所在溶液pH的升高,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几乎无影响而脱乙酰度对通透笥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含有添加剂的胰岛素微囊,并研究了在添力。剂存在下,不同反应条件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剂存在下,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越大,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率越低,并且微球的韧性很强,不易破裂;海藻酸钠与添加剂的质量比越大,微囊的包封率越大,胃液中释放率减小;胰岛素含量越高,包封率越小,胃液中释放率越大;明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加入使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显著增大,微球的强度和韧性大大增强,尤其明胶的加入使微囊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率显著降低,释放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含有添加剂的胰岛素微囊,并研究了在添加剂在下,不同反应条件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剂存在下,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越大,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率越低,并且微球的韧性很强,不易破裂;海藻酸钠与添加剂的质量比越大,微囊的包封率越大,胃液中释放率减小;胰岛素含量直蒿,包封率越小,胃液中释放率越大;明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加入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溶液pH对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为研究手段, 原位直观地考察了在不同pH条件下聚电解质膜的络合程度和蛋白扩散情况. 通过分析pH值对微胶囊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结合不同种类细胞对环境pH的敏感特性, 确定了制备细胞培养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最佳pH值. 结果表明, 当壳聚糖溶液的pH值由3.50增加到6.50, 微胶囊膜的络合深度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而微胶囊膜的膨胀性能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模型蛋白通过微囊膜的扩散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拐点均出现在pH=4.00和5.50处. 结合动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对环境pH耐受能力的考察, 确定制备微囊化动物细胞时, 微胶囊成膜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50; 制备微囊化大肠杆菌时, 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00; 制备微囊化酵母菌时, 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4.50.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基质与蛋白质药物的释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很多蛋白质药物正在被广泛地研究,但是目前蛋白质药物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容易变性,被蛋白酶降解而失去疗效等等。如果使用合适的药物载体,就可以保护蛋白质药物不被酶降解并能控制药物的释放,达到缓释或者控释的目的,这将有助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壳聚糖作为天然的生物大分子,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材料、制药工业和医疗卫生领域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基质具有适合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特性,并分析了影响药物包封率和微球释放药物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胰岛素微囊,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如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分子量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对胰岛素的包封率越高,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率越低;壳聚糖浓度越大,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越高,在模拟肠液中释放达最大值所需时间越长;而随壳聚糖分子量减小,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增高;壳聚糖溶液pH值的变化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未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膜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乳化/内部凝胶化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重点考察了成膜反应过程中影响微胶囊膜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实验发现,壳聚糖分子量低于100000,成膜反应时间高于15min,壳聚糖溶液pH值在6.0左右时制备的微胶囊膜强度较高.初步探讨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两种高分子发生聚电解质络合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糖类生物医用材料—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质以人在固定化酶、药物控释载体、絮凝剂、吸附剂、医用敷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电作用和相分离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静电复合弹性支架,研究了冷冻温度和固含量对支架材料孔径的影响及组分比对材料力学性能、亲水性、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及冷冻温度为-24℃时,支架孔径为110~170μm,并且亲水性良好,平衡溶胀度大于1400%.改变固含量和组分比可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循环力学测试表明,湿态支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一定的耐疲劳性;降解速率可由组分比调控;兔脂肪干细胞(rASCs)在支架上的培养结果表明,羧基和氨基摩尔比为2∶1和1∶1时细胞以聚集体存在;羧基和氨基摩尔比为1∶2时细胞黏附于支架上,实现细胞黏附/聚集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聚电解质微胶囊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天然多糖聚电解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能(包括凝胶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温和反应性);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其强度性能和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微胶囊作为细胞载体在体内分泌治疗性物质(如:胰岛素、多巴胺)或分解代谢毒性物质(如:尿素),作为三维药物筛选系统、干细胞增殖分化研究工具,以及药物释放载体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天然多糖微胶囊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含磷聚酸酐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二氯磷酸乙酯或苯酯与对羟乙氧基苯甲酸反应,制备了含磷酸酯键的二羧酸,将其转化为混合酸酐并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主链含磷酸酯键的聚酯酐,以含磷酸酯键二羧酸与1,3-双(4-羧基苯氧基)丙烷(CPP)熔融共聚,得到一链到酯键的共聚酸酐研究了两类聚酸酐的体外降解,酶促降解,这些聚酸酐的降解过程包含酸酐键的断裂,也包含磷酸酯键断裂,前者比后者更容易断裂,核糖核酸酶和碱性磷酸酶能加速这类聚酸酐的降解,还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水溶性壳聚糖和对苯二甲醛在水/油界面发生的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水相溶液的pH值和油相中对苯二甲醛的浓度对该界面交联反应的影响.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得到了单分散的壳聚糖微囊:首先通过毛细管同轴聚焦流微流控装置制备得到单分散的O/W/O乳液.乳液制备中,以Pluronic F-127作为水相乳化剂,羟乙基纤维素作为水相增稠剂,水溶性壳聚糖溶于中间水相;交联剂对苯二甲醛溶于内部油相;含乳化剂PGPR 90的大豆油作为外部油相.乳液制备完成后,以乳液为模板,对苯二甲醛通过油/水界面扩散进入水层,与壳聚糖的氨基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壳聚糖聚合物凝胶网络,从而构成微囊的囊壁.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微囊具备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球形度以及尺寸均一的内部空腔,微囊的囊壁致密无孔.所得单分散微囊在药物传递等领域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将不同量的氧化石墨烯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构建复合支架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氧化石墨烯含量(质量分数0, 0.3%, 0.5%, 0.7%, 1%)对支架材料微观结构、孔隙率、溶胀比、体外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以确定复合支架中最佳氧化石墨烯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呈固态海绵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形态可塑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各组支架均为三维网状结构,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孔隙尺寸逐渐降低,孔壁厚度增加,孔隙尺寸在140~240μm之间;随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支架溶胀比和体外降解速率逐渐降低,而机械强度明显增强;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当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3%时,细胞存活率最高,而当氧化石墨烯含量增高时,细胞活性会被明显抑制,造成细胞死亡.因此,氧化石墨烯在复合支架中最佳含量为0.3%.  相似文献   

18.
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简称ACA微胶囊)为研究体系,建立了一种生理条件下ACA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破囊过程充分考虑了对囊内生物物质活性的保持.以微生物细胞PichiapastorisGS115和动物细胞L929为模型,以NaHCO3和Na3C6H5O7·2H2O为破囊液基本组分,考察了破囊液对ACA微胶囊的破囊效果及破囊过程对囊内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破囊操作可在30s内完成,破囊率为100%,微胶囊膜完全溶解,破囊后细胞存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李朝霞 《化学通报》2007,70(3):228-232
测定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溶液透过海藻酸钠-壳聚糖-粉末活性炭(SA-CA-PAC)生物微胶囊的性能,确定了SA-CA-PAC膜的截留分子量在PEG4000以下。研究了葡萄糖、乳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的物质在SA-CA-PAC微胶囊中的扩散性能,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了这些物质在微胶囊的混合扩散系数Dm以及相应的微胶囊膜层中扩散系数D1,结果表明小分子量的物质具有较好的扩散性能,且Dl<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作为肠道内生化微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蛋白、多肽类高值生化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并用于临床[1].但目前存在产物分离、纯化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研制一种无需分离纯化、低成本的肠道内生化微反应器作为基因工程药物释放系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例如将基因工程微生物包埋在具有半透性高分子膜的微胶囊中,口服后微囊化活细胞在肠道内生长并分泌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工程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2]).本文以酵母菌Pichia pastoris GS115为模型菌株,以海藻酸钠-壳聚糖(A lginate-chitosan,AC)微胶囊为载体,考察了AC微囊化酵母菌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形态、膨胀性能、酵母菌存活率及小鼠口服后肠道黏膜粘附性能,初步证明AC微囊化基因工程酵母菌作为肠道生化微反应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