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
3.
用2—(4,5—二甲基—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琴  解成喜 《分析化学》1992,20(12):1439-1441
  相似文献   

4.
张振义  张光 《分析化学》1993,21(5):557-559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定铑的催化氢波体系.先使Rh(Ⅲ)与3,5-diCl-PADMA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以适量HclO_4将溶液酸化后进行极谱测定。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体系的最佳分析条件为:0.05 mol/L pH5.0的HAc-NaAc,1.6×10~(-5)mol/L3,5-diCl-PADMA,沸水浴加热15min.,4.4 mol/L HCIO4酸化。在此条件下的线性范围为1.9×10~(-11)~3.9×10~(-9)mol/L,检出限达5.8×10~(-12)mol/L。大量Cu(Ⅱ)、Ni(Ⅱ)、Fe(Ⅲ)及Co(Ⅱ)对体系的干扰可用EDTA消除。研究了催化波的性质,表明该波为Rh(Ⅲ)与3,5-diClPADMA络合物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5.
林欣欣  刘国智 《合成化学》1995,3(3):256-259
首次由双(1,5-环辛二烯)镍与烯丙基氟反应应合成了氟化-π-烯丙基镍。发现该化物合与其氯、溴、碘的同类物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认为这与元素氟小的原子半径、强的电子亲合势有关。本文探讨了反庆物配比以及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5—Br—PADAP—TritonX—100析相光度:法测定痕量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发连  刘冬华 《分析化学》1989,17(9):808-810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丁二肟比色测定镍,经前人实践,方法成熟、灵敏,镍的含量范围在0~5μg·ml~(-1)时,服从比耳定律,该法已有很多文献介绍.本试验用新合成的显色试剂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AEB)显色测定铝合金中镍.该法至今很少报道.TAEB溶液在PH4.5~5.8乙醇水溶液中与镍生成一种蓝色络合物,在615nm波长,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0.92×10~5.镍浓度在0~13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在硫脲和氟化铵等掩蔽剂存在下,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在乙醇介质中稳定性也很好,可用于铝合金中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2-氰基-4-硝基-6-溴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后与邻异丙基苯酚偶联,合成2-(2-氰基-4-硝基-6-溴苯偶氮)-6-异丙基苯酚,用乙醇重结晶精制。用元素分析,波谱等鉴定其结构,并测定其离解常数,研究该试剂的一般性质,发现其与Cu^2+,Ni^2+,Co^2+等的显色反应在吐温8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5—Br—PNPFF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试剂1-(5’-溴-2’-吡啶基)-5-(4’-硝基苯基)-3-(2’-呋喃基)甲■(5-Br-PNPFF)与镍(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在吐温-80存在下,pH5.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镍(Ⅲ)与5-Br-PNPFF形成1:2的深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7 10nm处,ε_(710)=4.89×10~4 L/mol.cm~(-1)。选择性好,镍含量在0~3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所拟方法测定钢铁中的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朱利中  邵雅萍 《分析化学》1993,21(12):1426-1428
被试的六种无机钠盐对Ni^2+-5-Cl-PADAB显色体系有不同程度的增敏作用,并能提高显色应的选择性。初步探讨了无机阴离子对显色反应的机理。已成功地将Ni^2+-5-Cl-PADAB-NaBr体系用于废水中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缪吉根  蔡汝秀 《分析化学》1997,25(2):157-160
研究了Ni^2+与二甲酚橙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形成三元络合物的反应特性,测定了反应级烽和表观活性能。基于该络合反应速率小的特性,采用对数外推法计算机处理数据,建立了停流-动力学测定Ni^2+的新方法。大多九元素的干扰均可用动力学方法消除,应用于镍矿等实样中镍的测定,结果满意,其相对标准偏上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