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学报》2007,56(3):F0003-F0003
贵州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是贵州大学中历史较悠久的一个系,随着学科的发展,2002年分离出电子科学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分别成立电子科学系和通信工程系。物理系现有物理学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理论物理、光学和凝聚态物理三个硕士点,同时,在激光物理、软凝聚态物理和非平衡态相变三个方向拥有博士招生权。  相似文献   

2.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物理系名誉系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盟中央委员、《物理实验》杂志顾问余瑞根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5月19日ZI时20AN世,享年91岁。余瑞横先生1906年3月10日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1937年获博士学位。余先生从事物理科学研究和执教近70年,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物理学家。余先生长期从事X射线晶体学、金属物理和固体理论的研究,辛勤耕…  相似文献   

3.
秦克诚先生酷爱物理,翻译了大量物理学领域的专著和科普著作.秦克诚先生还是一位资深集邮人士,尤以收集物理题材邮票而著称.造化弄人,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却未能如愿就读物理专业.为此他选择退学,在北大物理系从实验员做起,终于成为北大物理系教授.虽然没能成为著名物理学家,但是秦克诚教授对于物理学的挚爱忠贞不渝.秦先生将邮票与物理融为一体而成就了名著《邮票上的物理学史》.2014年该书增订版面世,载邮票4000枚.是书以邮票为线索,以精炼准确的语言全面叙述了从古希腊到当下物理学的发展史.该书是物理学史著作的精品,是集邮著作的极品,值得购买、阅读和收藏.  相似文献   

4.
朱邦芬 《物理》2006,35(5):349-351
1926年,清华学校改制设立大学部的第二年,清华物理系正式建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 在我国早期物理高等教育中,清华物理系不是最早建立的.1913年北京大学理科理论物理学门开始招生,稍后理论物理学门改名为物理学门,于1916年培养了首届毕业生,1919年北京大学设立物理系,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由此开始.继南京教会学校金陵大学成立物理系之后,在上海的私立大同大学,以及南京的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1920年开始办物理系.1923年北京师范大学设有物理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慧 《物理与工程》2007,17(1):44-45,58
在中国,研究性教学兼有基于研究的(research—based)和导致研究的(research-led或者research—oriented)教学两种含义.物理学从体系的形成到“物理学”这一名称的产生,主要都是西方文明的成果.20世纪初,中国大学的物理教授几乎都是从欧美回国的博士,对于他们来说,大部分教授的教学本身就是研究性的.这一点从清华大学Ⅲ甚至湖南大学物理系创办期的教师的经历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光辉的顶点就是20世纪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及教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物理文摘》(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情报网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家一级检索期刊. 该刊宗旨是:报道我国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与进展,沟通国内信息,促进我国物理学研究工作发展,为“四化”建设服务. 该刊收录国内(包括港、台地区)物理学正式出版物中的科研论文,也有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外发表的物理学论文.在选题上力求结合科研和生产的实际.为便于国际交际,该刊采用“国际物理学分类表”分类,并按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著录.为了扩大检索途径,从1989年起又增加了主题标引项目. 该刊创办于1986年,目…  相似文献   

7.
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对发展中国物理学和培养物理学人才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不幸于1977年1月13日病故.这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个极大的损失. 叶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8年,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班学习,于1918年到美国去留学,以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工作获得博士学位.1923年回到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即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物理系任教.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本科,叶先生到校任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聘请了许多有名的物理学家到清华任教,其中有已故的科学院副…  相似文献   

8.
 许多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想报考高校物理系或物理专业,但不知所开设的课程.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本刊新辟《高校物理系基础课介绍》栏目,分期介绍普通物理的《力学》、《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的《理论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1 门墙桃李 赵凯华老师从5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物理系后到本世纪初,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多年为北大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技术物理系学生上大课,讲授普通物理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几十年来,赵老师的门墙桃李,何止三千;赵老师是物理学教育界的一代大师,写过多部著作,为国内各大学首选的经典教材,他和陈熙谋先生合著的<电磁学>前后重印多次,总数近百万册.学习过赵老师教材的教师学生,应当在百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物理学博士的生平,鲜为人知,杨振宁在1992年北京的讲演中指出: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博士是李复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李耀邦作为最早的博士,但生平介绍未详.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李书华,国内则未见介绍,现将此三人的简况,略述如下:李复几1885年11月28日生于上海.中国近代的第一个物理学博士.早年随父亲李盛昌(音,英文为Li Sheng Chang)在长沙读书,后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1901年到伦敦,在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和芬斯伯里学院(Fiasbury College)就读.  相似文献   

11.
《物理通报》创刊于1951年,到2021年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在旧中国,常年战乱,百业凋零,物理学界只有一本创刊于1933年的《中国物理学报》(1953年改称《物理学报》),仅限于发表高校物理学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成果.新中国的建立,极大地焕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和创造热情.随着建设高潮的来临,急需团结全国的物理学工作者,加强物理学教育和广泛普及物理知识,把物理学这个所有理工学科的基础打得更加牢固.因此,中国物理学会通过广泛征求会员的意见,认为有再创办一个物理学刊物的必要,而这个刊物是建立中国物理学基础和推进中国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吴式枢,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39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44年毕业并获工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留学,在伊利诺埃大学研究院攻读物理学,194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授兼系主任,现任名誉主任.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还担任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4.
吴大猷先生谈人才培养和物理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大猷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的老师.吴先生数十年致力于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教学.除在物理学上的丰硕建树外,对人才培养和治学之道亦有许多精辟论述,值得国内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为庆祝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90周年,2016年7月19日,清华物理系和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举办了"物理教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物理学专业教师以及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物理系系友应邀参加了会议,就物理学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吴运新首先代表清华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  相似文献   

16.
汤道銮 《物理》2007,36(9):698-699
吴健雄博士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王”和“中国的居里夫人”。她生于江苏太仓,是太仓的女儿,也是南京大学的校友。吴健雄于1930年被苏州女子中学保送进入南京大学前身学校之一的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李晟 《物理》2004,33(10):727-727
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于6月28日至7月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主题是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教授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前任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张图南教授共同出任本次会议主席.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发起,前三届大会分别于1995年在  相似文献   

18.
正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与物理相关的系所及教研室于200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中,原四川大学物理系于1926年建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并先后孕育、发展出了学校的无线电电子学、光电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学科,培养了包括4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万名物理学专门人才。学院现设有三个系(物理学系、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微电子学系)、两个研究所(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两个教学中心(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员工202名,其中院  相似文献   

19.
1976年夏, ICPE(国际物理教学委员会)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国际会议,专门讨论给非物理系开的物理课。会议报道由ICPE主席A.P.French教授(MIT物理系)及大会议程主席 E.L.Jossem博士(美 Ohio州立大学物理系)编写,发表在美国物理杂志 (Am.J.Phys.) 1976年12月号上。为让国内读者了解会议情况,笔者根据这篇报道简单介绍如下。 会议从1976年6月27日开到7月2日,吸引了29个国家的95名参加者,大多数是物理学家和物理教师,也有少数其他学科的代表。 会议期间开了四次全体会议,另分七个小组,分别讨论各类型的物理课,即工科类(两个组)…  相似文献   

20.
薛钰康 《物理通报》2016,35(12):121-127
义务制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 学方法、科学精神.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物理学史中去汲取营养. 笔者通过比较国内各个版本的教材,建议编写 者要重视物理学史在教材中的合理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