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2-聚丁二烯链分子中,导致仲碳(—CH_2—)谱峰分裂的原因是存在着两种gauche排列。在这样一个复杂体系中,由于主链仲碳与叔碳的gauche排列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主链叔碳对化学位移的贡献对于仲碳谱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乙烯基的贡献要小得多。两种贡献分别是γ_1=—6.37——6.41ppm与γ_2=0.0——1.56ppm。在不计入侧基的影响或同时考虑乙烯基的贡献这两种情况下,均方误差MSE分别是0.166×10~(-2)和0.364×10~(-2)ppm~2。本文同时讨论了模型链的种类、链长以及温度对键概率的影响。并指出有个别反常的情况发生。文中还对间同1,2-聚丁二烯的链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测定铝土矿中12个微量元素的光谱分析方法。石墨粉与SrO按90∶10的比例混和用作缓冲剂。缓冲剂中加入0.02%的Pd和0.01%的Bi_2O_3作内标。试样与缓冲剂按1∶5的比例混和装入碳杯电极中,用交流电弧激发。研究了矿物组份产生的光谱干扰。检测限如下:CuO、PbO、Ga_2O_3和Yb_2O_3为5ppm,NiO、V_2O_5、ZrO_2和Y_2O_3为10ppm;Cr_2O_3和Sc_2O_3为20ppm;Nb_2O_5和La_2O_3为50ppm。变异系数在7—20%之间。与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的分析结果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N-甲基葡萄糖络合树脂分离硼,用国产质谱计测定了UO_2、UO_3及U_3O_8中痕量硼。通过合理选择发射剂用量,提高了发射灵敏度;用N-甲基葡萄糖络合树脂纯化主要试剂,降低了空白。方法的检出限为4.4×10~(-9)克硼。分析含硼0.330 ppm的UO_2试样时,方法的精密度为±3.4%。通常,分析痕量硼的主要困难是分离过程中硼的回收率不稳。Marsel认为,当从含硼0.5ppm的试样中分离硼时,一般化学方法的回收率可在20—100%之间波动。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发中的铜、铁、镍、锌、钴、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能咏  黄春城  傅厚暾 《色谱》1990,8(2):114-116
本文采用多组份弱酸盐混合体系为流动相,首先对铜,铁等六种金属试验最佳分离条件。然后分析人发试样,较为满意的分析了铜、铁、镍、锌、铅五种金属元素,钴量很少未检出。Fe~(3+):5.0—120ppm,Cu~(2+):7.0—11.0ppm,Ni~(2+):3.0—6.5ppm,Zn~(2+):102—200ppm,Pb~(2+):14—31.5ppm,与文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用双瓷管电阻炉燃烧-气相色谱法准确测定铜及铜合金中表面碳和体内碳,检测灵敏度可达亚ppm级。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时表面碳和总碳量测定的影响以及各种纯化氧气的方法与空白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铅锡锑铋镉的手续繁琐。文献曾利用戴帽电极分析氧化铌中杂质,但操作麻烦费时结果不够理想。本法采用带芯的戴帽电极,用焦硫酸钾:炭粉=1∶6为缓冲剂,试样与缓冲剂之比为1∶2,直流阳极激发,在一米光栅光谱仪上摄谱,用二级光谱,其测定下限:铅、锡、铋为1—3ppm,镉10ppm,锑30ppm。一次摄谱11个结  相似文献   

7.
本法是一种测定大米中微量砷的新方法。试样经硝酸-硫酸-高氯酸分解后,在盐酸介质中,用硼氢化钾将试样中各种价态的砷还原为砷化氢,用硫脲-抗坏血酸消除铜、镍、铁等元素的干扰,然后在国产的原子荧光光度计上测定砷的含量。本法能简便、快速地测定采样中10ppb到100ppm的砷,回收率在94~105%之间。  相似文献   

8.
1976年,克罗柴道夫院士号考察船在挪威-格陵兰海盆地进行第23次海洋考察时,用特別的密闭型深水测量器采集了53个海水试样和31个底质试样。从这些试样中收集了气态碳氢化合物并进行了分析。从海水试样中只检出了甲烷,但是从底质的试样中检出有机态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气体的含量由上层往下层逐渐减少,因此从这点可以说明有机态碳的含量和堆积物的组成有关。在沉淀物中含有2%以上的有机碳。表明气态碳氢化合物的浓度是相当高的(50~60×10~(-4)mol/kg)。在海水试样中,除甲烷外还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侧重叙述控温石墨原子化器用于测定铊等挥发性元素方面的特点,它可以提高吸收灵敏度,消除或减少基体影响及延长石墨管的使用寿命,方法已用于地球化学标准参考试样等分析,其相对标准偏差对铊(0.x—xppm)和金(<1ppm)分别为0.69—7.4%和5.7—11.7%。  相似文献   

10.
测定金属中碳的方法一般是将金属试样放在氧气流中燃烧,其中的碳化物及游离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重量法、气体容量法、氢氧化钡滴定法、非水滴定法、电导法、库仑法等方法进行测定。本文用库仑法测定铌、钽中0.002—0.1%碳,对有关条件进行了试验,选取  相似文献   

11.
化探试样中铀、钍的分析,要求方法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ppm和4ppm。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铀、钍于同一溶液进行分离,然后分别用极谱催化波法测定痕量铀,偶氮胂Ⅲ比色法测钍。方法操作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碳硫分析仪测定铀铌合金中的微量碳的影响因素。钨粒加铁片是铀铌中碳释放的良好助熔剂;用硝酸(1+1)可有效去除铀铌试样表面上的吸附碳;在空气条件下清洗铀铌试样,其表面对碳的吸附不显著;不同的试样加工方式对铀铌试样中碳量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本方法适用于碳量为40-1000μg/g的铀铌试样中碳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0%。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光谱法测定材质中碳、硫含量。在使用此方法测定材质中碳、硫时,所用瓷坩埚的质量对分析有一定的影响,瓷坩埚本身所含碳、硫的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尤其是待测材质中碳、硫含量比较低(0.00xx%~0.000x%)时,要求所用瓷坩埚中碳、硫的含量尽可能低且含量稳定。这样在分析中,预先准确地测定出包括瓷坩埚本身的空白值,在测定材质的碳、硫值中予以校正或扣除,才能准确地测出材质中碳、硫含量。按ISO9556—1989和ISO4935—1989感应炉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的规定,系统空白值(主要是坩埚和助熔剂碳、硫含量之和)是在坩埚中加入与试样等量的纯铁和助熔剂,按照试样分析方法测定含量,  相似文献   

14.
高养馨  沈中和 《有机化学》1983,3(4):273-276
四氟乙烯和全氟4-甲基-3,6-二氧杂-△~7辛基磺酰氟在溶剂氟里昂-113(F-113)中进行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时,共聚物(T-O)是否有链转移,可以通过测定所得共聚物中的含氯量来得以证实。我们首次应用质子X萤光分析法(PIX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含氯量小于1ppm,F-113溶剂并未发生链转移。同时,我们测定了已证明有F-113参与链转移反应的F_(40)试样,含氯量高达700ppm。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羧酸镍/乙基氯化铝催化体系催化1-丁烯齐聚反应,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该体系的催化活性物种。对2-乙基已酸镍/倍半乙基氯化铝体系,在~1H—NMR谱上,于—30.2——33.5 ppm处出现一组信号。对2-乙基己酸镍/乙基二氯化铝体系,在~1H—NMR谱上,分别于-30.2和-34.4ppm处出现信号,在IR谱上,在1955.7cm~(-1)处出现吸收峰。确证具有催化活性的物种为镍氢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碳—碳键新型引发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α-氰基苯乙酸乙酯用Cu~( )-TMEDA-O_2进行氧化偶联反应,产物经色谱或重结晶法分离,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鉴定及其碱性水解产物等认定为内消旋-2,3-二氰基-2,3-二苯基丁二酸二乙酯(Ⅰ).用Ⅰ引发苯乙烯进行本体聚合,测定了聚合温度和Ⅰ的用量对苯乙烯的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测定了各种条件下所得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及其分散系数.1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碳—碳键型引发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离子交换分离火焰发射光谱测定钽粉中微量钠、钾。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钽,用3mol L盐酸洗脱钠和钾,以空气乙炔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钠和钾。方法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的工作环境。分析钽粉中5ppm钠和2ppm钾,20次分析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和10%。  相似文献   

18.
田炳寿  程叔耀  余蕙  袁江洋 《色谱》1987,5(1):38-41
用反相色谱法测定了含氯量在40.5—51.2%的四个氯化聚乙烯试样于不同温度(50—120℃)下,对苯、甲苯、四氢呋喃的比保留值Vg°,由Vg°得到试样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参数X_1和X_1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所得X_1—T的曲线均为凹形曲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发射光谱测定岩石、矿物和土壤中微量Tl、Bi、In和Ag。选择碳酸钠和碳酸锂的混合物作缓冲剂,其比例是7:4。试样同缓冲剂按2:1混合后,在WPG-100型一米光栅摄谱仪上摄谱。Ag、In、Tl和Bi的检测限分别为0.05,0.08,0.33和0.42ppm。浓度接近于检测限时,相对标标偏差在16.6—38.9%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含有碳-氮(C—N)键的胺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和功能材料之中.C—N键作为分布最广且相对惰性的化学键之一,通过对其选择性的断裂来构建新的碳-碳(C—C)或碳-杂(C—X)键在近年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季铵盐化合物易于从胺类化合物合成,发生C—N键断裂相对容易.综述了近年来以季铵盐为原料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C—N键断裂实现的交叉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