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前文报道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结晶紫-磷钼杂多酸显色反应的影响,曾指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与杂多酸生成离子缔合物,参与了一系列竞争反应,导致显色体系有褪色的倾向。本文则企图以结晶紫-砷钼酸体系为例,进一步验证上述的论点。仪器及试剂砷标准溶液用As_2O_3按常规法配制,每毫升含100μg及2μg砷。其余试剂及仪器与前文同。乳化剂OP对结晶紫(CV)-砷钼酸反应的影响于含4.0μg As的数份试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1.5mol/L硫酸,2mL 0.05mol/L钼酸铵溶液,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主要选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高盐沙地生态固沙用乳化体系,详细地考察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对NaCl结晶行为,以及它们对E.coli和沙土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耐盐性实验结果显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F均具有良好的耐盐性能;且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NaCl结晶行为的影响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F能够有效控制NaCl结晶粒子的尺寸,提高其分散性。微生物实验发现,在实际应用中,SDS和LF不会影响沙土细菌的生长,其作为高盐沙地生态固沙用乳化剂,均能满足生态固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结晶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结晶紫的新方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浊点萃取的最佳条件,如pH、试剂用量、平衡时间和温度等。结晶紫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9 nm,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是32~700 ng/mL,检出限是9.8 ng/mL,富集倍率为20。结晶紫的浓度在0.2和0.5μg/mL时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和1.7%(n=8)。应用本方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结晶紫,平均回收率95.2%~98.1%。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质谱采集模式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适合正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其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适合负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其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氧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胺,适合负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M-H]^-;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12)醚,适合正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M+Na]^-。  相似文献   

5.
乳化剂-OP存在下,结晶紫-锗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曾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等)引入碱性染料-磷(砷)杂多酸离子缔合物体系,成功地在水相中测定痕量磷和砷。文献曾用结晶紫-锗钼杂多酸萃取光度法测定锗。本文研究锗钼杂多酸的生成条件,并在乳化剂-OP存在下,考察结晶紫-锗钼杂多酸(以下简称Cv-GcMo)的光度性质,拟定了具体操作步骤,并用于人工合成试样中微量锗的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可直接在水相中测定,较简便,灵敏度、重现性和选择性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结晶紫-硅钼杂多酸离于缔合物的分光光度性质,建立了灵敏度较高的水相测定痕量硅的分光光度法。硅量在0-3.0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5×105。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特点。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钒(Ⅴ)-硫氰酸盐-碱性三芳基甲烷染料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钒(V)与硫氰酸盐和结晶紫、孔雀绿、灿烂绿、甲基紫及维多利亚蓝4R等碱性三芳基甲烷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显色反应.讨论了钒(V)-硫氰酸盐-结晶紫-阿拉伯树胶体系的反应条件和分析特性。摩尔吸光系数为2.55×105L·mol-1·cm-1.此法可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钒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莫小刚  刘尚营 《化学通报》2001,64(8):483-487
综述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理论模型,介绍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外加无机电解质、极性有机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浊点的影响规律和机理,以及在常压下浊点高于100℃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估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稀土多元络合物中的应用已有些报导。文献曾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参与形成的络合物提出“氢键理论”,笔者也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钪铬天青S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条件下的成络反应进行了研究,认为络合物成因是乙二胺分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条件下,对钇-铬天青S-邻菲  相似文献   

10.
最近Jones等曾报导聚氧乙烯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钡离子的络合剂所制备的选择性电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响应,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采用钡离子-聚氧乙烯壬基苯醚-四苯硼酸根生成的络合物为电极活性物,制备了PVC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电极,研究了它对Ba~(2+)、四苯硼酸根(TPB~-)、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1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有助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在恰当比例时,能基本保持其表面活性;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容易形成接近“理想”的混合胶团;恒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时,随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溶液的浊点也增加;超过临界胶团浓度后浊点下降。  相似文献   

12.
近年适应石油化学工业的需要,聚氧乙烯(POE)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得以发展。桑村常彦等合成了一类均三嗪烷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浊点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等合成了均三嗪胺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13.
膨胀石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胀石墨为吸附剂,研究它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情况。主要探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膨胀石墨粒度及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膨胀石墨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速率较快;最大吸附量约为259.50μg/g,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羟值的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应用日益广泛。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品种最多、产量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一类。国标法规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氧基化衍生物产品羟值的测定方法为乙酐法和邻苯二甲酸酐法。国标法中酯化过程需要回流反应60min,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5.
文献报导了基于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离子对缔合物所建立的水相测磷、砷和锗的分光光度法,为发展此类高灵敏度的显色反应和扩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研究在乳化剂OP存在下,孔雀绿-磷钼杂多酸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磷。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离子对缔合物的增溶作用又提供了一例。  相似文献   

16.
李培基  王瑛 《色谱》1987,5(3):191-193
用薄层色谱分析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已有许多报道,Armstrong用反相KC18F板,以乙醇/水(80:20)为流动相分离了三种不同亲油基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关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游离PEG的测定,用HPLC方法有很多报道,但用RPTLC方法却未见报道。本文用E.Merck硅烷化预制硅胶板,以甲醇/水混合物为流动相,不仅能区分亲油基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而且能区分分子量不同的PEG,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对HCPCF吸收光谱及溶解度的影响,研究了HCPCF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作用机理。在酸性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主要起胶束增溶作用。根据HCPCF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确定,分子形态的HCPCF是处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憎水碳氢链部分。在碱性介质中,在CMC以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单分子形式与HCPCF及其金属络合物形成具有一定组成比的化合物,此化合物的溶解度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有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是由其聚乙氧基的氧原子和HCPCF的尚未离解的氢之间形成氢键而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银掺杂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以神经递质药物多巴胺(DA)为探针,研究了DA分别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DA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不大,峰电流有所降低,且对峰电流的影响CTMAB最大、SDS最小。  相似文献   

19.
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结构、电子、空间和热力学等性质为描述符,建立了宏观性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这些描述符包括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分子表面积A、相对分子质量Mr、偶极矩μ-y和μ-z.通过49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实验数值与五个性质之间的关系式,成功地预测了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相似文献   

20.
李慧芝  周长利  江文文 《分析化学》2002,30(12):1536-1536
1 引  言研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作为增敏剂由银催化过硫酸铵氧化溴钾酚紫作为指示反应的催化动力学方法。实验表明 :在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pH =7.0的缓冲溶液中 ,银催化过硫酸铵氧化溴钾酚紫使其褪色 ,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逐步加快。在沸水浴中加热时间为 3 .0min时 ,非催化和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值ΔA与Ag 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上乳化剂OP使方法的灵敏度比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灵敏度高 6倍以上 ,常见离子的干扰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 (SDG)分离富集使方法的选择性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