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间硝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HL)及其与Fe(Ⅱ)、Fe(Ⅲ)、Co(Ⅱ)、Ni(Ⅱ)、Cu(Ⅱ)、Ag(Ⅰ)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溶解性、摩尔电导等方法,推测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硝苯甲酰基)吡唑啉酮及其与 Fe(Ⅰ)、Fe(Ⅲ)、Cc(Ⅱ)、Ni(Ⅱ)的固体配合物,对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溶解性、摩尔电导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Fe(Ⅲ)(PMBP)_3,Fe(Ⅱ)(PMBP)_2,Cr(Ⅲ)(PMBP)_3和Cr(Ⅲ)(TTA)_3。用弹式量热计测定了燃烧热。用TG-DTA和DSC法确定了放热峰之一的活化能,反应热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4.
在添加了15%Li_2O的NdMO_3(M=Cr、Mn、Fe、Co、Ni)上进行了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气中CH_4:O_2浓度比,在氧化态和“脱氧态”催化剂上的CH_4脉冲反应,探讨了表面吸附氧和晶格氧在OCM反应中的作用以及NdMO_3中不同金属离子(M)对OCM反应活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重稀土镝嫡在具有K_2NiF_4型结构A_2BO_4(A=Dy/Sr,B=Ni,Mn,Fe,Co)化合物中的掺杂,发现在空气气氛中,在1200°至1400℃温度范围内,Ni、Mn能与Dy~(3+)/Sr~(2+)形成Dy_(0.5) Sr_(1.5)MO_4(M=Ni,Mn)复合氧化物,四方晶系,空间群为D_(4h)~(17)—I_4/mmm;Fe、Co未能与Dy~(3+)/Sr~(2+)形成A_2BO_4型化合物,只能与Sr形成A_2BO_4或A_2B_2O_5型化合物.Co和Fe可以取代Dy_(0.5)Sr_(1.5)NiO_4化合物中最多约0.25%Ni(摩尔百分数)而保持四方相结构稳定.Dy~(3+)/Sr~(2+)与过渡金属元素能否形成A_2BO_4型化合物,决定Dy~(3+)与它们之间容纳因子t值.给出了Dy_(0.5)Sr_(1.5)MO_4(M=Mn,Ni,Ni_(0:75)Co_(0:25),Ni_(0:75)Fe_(0:25)的粉末衍射图和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重稀土摘在具有K,NiF。型结构A,BO,相似文献   

7.
应用光谱学方法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Ni(Ⅱ)-EDTA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i(Ⅱ)与EDTA形成配离子的摩尔结合比nNi(Ⅱ)∶nEDTA=1∶1,配合物Ni(Ⅱ)-EDTA与DNA的摩尔结合比为nNi(Ⅱ)-EDTA∶nDNA=2∶1,其结合常数K■B25℃=2.77×105 L.mol-1,K■B37℃=2.01×105 L.mol-1.该过程为熵和焓共同驱动,其ΔrS■m=171.39J.(mol.K)-1,ΔrH■m=-2.05×104 J.mol-1,25℃时ΔrG■m=-3.06×104 J.mol-1.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等均表明Ni(Ⅱ)-EDTA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以沟区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4-苯二酮(H_2L)及其与La(Ⅲ),Pr(Ⅲ),Eu(Ⅲ),Tb(Ⅲ),Tm(Ⅲ),Y(Ⅲ)的固体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线光谱和摩尔导电测量,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推测出了可能的配位式。  相似文献   

9.
Ni-Co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伏安行为及其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沉积法制备的Ni—Co合金电极在0.1mol/L NaOH溶液中的伏安行为,并对Ni电极和Co电极的伏安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Ni—Co合金电极在0.1mol/L NaOH溶液中,分别在0.30V和0.45V左右产生两个氧化峰,它们分别是由Co(Ⅲ)与Co(Ⅳ)以及Ni(Ⅱ)与Ni(Ⅲ)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同时,以部分生物小分子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葡萄糖等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3种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Ni—Co电极的催化作用最强,这是由于Ni(Ⅱ)/Ni(Ⅲ)和Co(Ⅱ)/Co(Ⅲ)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协同催化作用所致;当合金电极中Ni的含量增加时,Ni—Co合金电极产生的氧化峰增高,其催化作用则随着合金电极中C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三价铬Cr(Ⅲ)和六价铬Cr(Ⅵ)两种铬形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流动相的组成、浓度、pH值等色谱条件的优化以及雾化气、等离子体气、冷却气、碰撞气流量等质谱条件的优化,最后使用20mm.mol-1的乙酸铵和2mm.mol-1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作为流动相,并用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调节pH值(pH=7.5),成功分离了Cr(Ⅲ)、Cr(Ⅵ)两种铬化合物,两者的检出限均达到1.0μg.L-1.用该方法对环境水样进行Cr(Ⅲ)和Cr(Ⅵ)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5.0%~101%.  相似文献   

11.
AnC2(A=Fe,Co,Ni,Cu)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波基矢及超软赝势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地研究了AnC2(A=Fe,Co,Ni,Cu,n=1-3)团簇的几何结构,结合能和磁性.对双原子分子团簇(A2及AC)所得结果与以往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除了Fe3C2和Co3C2的基态几何结构是三角双锥之外,其他混合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都是平面构型.计算结果表明,加入碳原子会增加An团簇的稳定性,在AnC2团簇中,An(A=Fe,Co,Ni)与C2的相互作用相比Cun和C2的相互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级零价铁(Fe0)同步处理Cu2 、Ni2 、Cr(VI)等重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的实验中发现,硝酸盐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基本无影响,而不同重金属离子则对硝酸盐的去除有不同的影响.同步去除Cu2 和NO3-、Ni2 和NO3-时,与单独去除NO3-相比,Cu2 、Ni2 可以明显地提高硝酸盐的去除率和反应速度,并且Cu2 、Ni2 的初始浓度越高,NO3-的去除效果越好,反应速率常数kobs也越大.纳米级Fe0同步去除Cr(VI)和NO3-时,Cr(VI)阻碍了Fe0还原脱除硝酸盐反应的发生.当Cu2 、Ni2 或Cr(VI)的初始浓度为20 mg*L-1时,纳米级Fe0去除NO3-的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311 1、0.243 3 min-1和0.036 5 min-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己二酰异羟肟酸与Cu(Ⅱ)、Ni(Ⅲ)、Zn(Ⅱ)和Mn(Ⅱ)的络合稳定常数其稳定顺序为:Cu(Ⅱ)>Ni(Ⅱ)>Zn(Ⅱ)>Mn(Ⅱ)。并用金属离子电离势和电子构型解释此顺序。通过红外分析、碰化率和分光光度的测定探讨了络合物的结构与组成。  相似文献   

14.
用水合茚三酮与硫苄基氨基硫脲缩合成茚三酮缩硫苄基氨基硫脲,然后与相应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 Fe(Ⅰ),Co(Ⅱ),Cu(Ⅰ)和 Ni(Ⅱ)四种金属螯合物.用元素分析、IR、hNMRR,MS,DTG-TGA,电导和电子光谱进行了表征,确定组成为 ML·■H_2O 的螯合物(x=1或2).  相似文献   

15.
以含铬化合物为前驱体,以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得了Cr(Ⅲ)-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果糖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的反应中。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如不同的含铬化合物的前驱体、Cr的负载量和催化剂的干燥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以CrCl3为前驱体,Cr的负载量为17.5wt%,催化剂干燥温度为80℃时,Cr(Ⅲ)-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考察了以Cr(Ⅲ)-Al2O3为催化剂时,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果糖脱水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以Cr(Ⅲ)-Al2O3为催化剂,在100℃时反应40min,HMF的产率可达到93.1%。  相似文献   

16.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瘦肉精代表性分子特布他林(L)与8种常见的金属离子M(II)形成的配合物ML(M=Mg,Ca,Mn,Fe,Ni,Co,Cu,Zn)的几何构型、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反应活性的异同.配合物的结合能以及自然键轨道分析显示,L能与M(II)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N,O原子的孤对电子和金属M的空轨道间相互作用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贡献较大.含时密度泛函结果表明,除ZnL基本不变外,其余7种ML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均较其前体L有较大的红移.密度泛函活性指数显示,形成ML后的反应活泼性均要强于L单体.能量分解分析表明,静电效应是配合物ML反应活性增强的主要贡献项,而立体效应或者交换相关能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现场制备的两个Schiff碱(HL1:1-(2-羟基苯甲叉)-1,4,7-三氮杂庚烷,HL2:2-[(2-羟基苯甲叉)氨乙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两个Cu(Ⅱ)配合物[Cu(Ⅱ)(L1)(H2O)]BF4(1)和[Cu(Ⅱ)2(L2)2(Cl)2](2),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两个化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0.9759(2)nm,b=1.4448(1)nm,c=1.0979(1)nm,β=101.09(1)°,V=1.5191(9)nm3,Z=4,d=1.642g.cm-3.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0.9130(7)nm,b=0.9128(5)nm,c=1.6359(4)nm;β=104.704(3)°;V=1.318885(5)nm3;Z=4;d=1.633g.cm-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ris-HCl(pH7.40)缓冲溶液中萤光素(F)与稀土金属离子Dy(Ⅲ)形成的配合物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测得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为5: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4×105L·mol-1·cm-1,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结合常数K14℃=1.78×104L·mol-1,14℃时ΔrHm=1.03×104J·mol-1,ΔrSm=1.17×102J·mol-1·K-1,ΔrGm=-2.34×104J·mol-1.Dy(Ⅲ)(F)3与鲱鱼精DNA主要以部分嵌插和沟渠结合方式发生作用,作用过程为熵驱动.  相似文献   

19.
研究(5维洛伦兹球面)中的Ⅲ型洛伦兹等参超曲面。证明了最小多项式为(λ-1)3(λ+1)洛伦兹等参超曲面~M局地被五个一元函数C1(u),C2(u),C3(u),C4(u),C5(u)所唯一确定。并给出了M~的解析表达式。还说明了S51中的任何Ⅲ型洛伦兹等参超曲面M局部地与最小多项式为(λ-1)3(λ+1)的某  相似文献   

20.
2(2-甲氧基-1-萘基)乙酰乙酸乙酯与三正辛基氧化膦所生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有很强的荧光,加入 Fe(Ⅲ)后,原荧光强度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与 Fe(Ⅲ)的加入量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本文用这种方法在中性条件下测定了天然水中的痕量 Fe(Ⅲ),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与原子吸收法所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