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间苯二甲胺、N-乙酰对氨基苯酚、4,4′-二氨基二苯砜、N,N′-二苯基硫脲在5种食品模拟物中的特定迁移量。水基模拟物样品过聚四氟乙烯(PTFE)过滤器后进样;油性(橄榄油)模拟物样品用20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1+1)混合液振荡提取10min,提取液过PTFE过滤器后进样。采用C_(18)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质谱分析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及多反应监测模式。4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在2.0~20μ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5.6%~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90%~8.8%之间。用该方法检测实际样品,发现有N,N′-二苯基硫脲检出。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了聚酰胺/聚丙烯(PA/CPP)蒸煮袋中2,4-二氨基甲苯(2,4-TDA)、2,6-二氨基甲苯(2,6-TDA)、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MDA)3种常见初级芳香胺(PAAs)的迁移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性高等优点,满足欧盟法规(EU)No 10/2011中已修订的对单个PAAs的特定迁移限量(SML)的检测要求。利用该方法检测30种PA/CPP蒸煮袋在模拟迁移条件(100 ℃,2 h)下PAAs的迁移量,发现所有蒸煮袋中均检出4,4′-MDA,且17种蒸煮袋中4,4′-MDA迁移量高于其SML(0.002 mg/kg)。实验还研究了加热处理对蒸煮袋的影响以及储运过程对蒸煮袋中4,4′-MDA迁移的影响。发现升高加热温度与(延长)加热时间均会导致蒸煮袋中异氰酸酯单体的增多,最终促进PAAs的迁移;储运过程模拟中发现环境温度的升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均会促进蒸煮袋中4,4′-MDA的迁移,且样品袋在60 ℃的环境温度下储存5 d后,其4,4′-MDA迁移量存在超标现象,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样品经水、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等4种食品模拟物浸泡后,浸泡液用0.45μm滤膜过滤。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待测物,以乙腈-水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在259,228,247nm处测定双酚S、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双酚S、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的线性范围均为0.02~5.0 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0.01,0.02,0.01mg·L~(-1)。加标回收率在89.6%~10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4%~3.2%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塑料聚合物中9,10-二氢-9-氧-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浸泡模拟物、不同温度和时间下DOPO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样品采用欧盟(EU)2017/752法规中的食品模拟物浸泡。水基模拟物直接过滤,橄榄油模拟物用含38%甲醇的乙腈溶液萃取后,经C_(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2 mmol/L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水基模拟物(3%乙酸、10%乙醇、50%乙醇)中DOPO的定量下限为0.10 ng/mL,橄榄油模拟物中的定量下限为1.0 n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5.3%~11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不大于7.3%。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塑料聚合物中DOPO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4,4′-二甲基-2,2′-二联吡啶为原料,经酸化、酰氯化,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4,4′-双取代-2,2′-二吡啶衍生物—4,4′双(4,5-二苯基嗯唑-2-基)-2,2′-二吡啶(6a)和4,4′-双(4,5-二对甲氧基苯嗯唑-2-基)-2,2′-二毗啶(6b),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用UV-Vis和荧光激发光谱测定了6a和6b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6a和6b的λmax分别为229 nm和238 nm;最大发射波长均为432 nm.  相似文献   

6.
采用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氨酯胶黏剂中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的含量。聚氨酯胶黏剂样品0.500g用20mL甲苯超声萃取40min,在离心后的上层清液10mL中加入10.0mg·L~(-1 )3,3′-二氯联苯胺溶液10μL和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衍生化试剂)20μL。用DB-5色谱柱(30m×0.25mm,0.25μm)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3,3′-二氯联苯胺为内标物。MOCA的线性范围为0.10~5.00mg·L~(-1),检出限(3S/N)为1.50mg·kg~(-1)。加标回收率为85.4%~96.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中乙醛和丙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方法。将食品模拟液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或橄榄油灌入PET瓶中,在迁移温度为40,60℃下迁移1,10,20,30d。取10mL模拟液于22mL顶空进样瓶中,设置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60min。气化后的样品用SH-RT-Q-BOND毛细管色谱柱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用3种食品模拟液配制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结果显示:乙醛和丙酸乙烯酯的质量浓度均在0.5~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16~0.050mg·L~(-1)和0.002~0.05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乙醛和丙酸乙烯酯回收率分别为96.0%~106%和94.0%~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1.4%~5.3%和1.9%~5.2%。按此方法分析实际样品,未检出丙酸乙烯酯,乙醛在水中的迁移量大于在4%乙酸溶液和橄榄油中的,且60℃的迁移量大于40℃的,最高迁移量为4.4mg·L~(-1),低于国家标准GB 9685-2016规定的限量(6.0mg·kg~(-1))。  相似文献   

8.
采用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氨酯胶黏剂中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的含量。聚氨酯胶黏剂样品0.500g用20mL甲苯超声萃取40min,在离心后的上层清液10mL中加入10.0mg·L^(-1 )3,3′-二氯联苯胺溶液10μL和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衍生化试剂)20μL。用DB-5色谱柱(30m×0.25mm,0.25μm)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3,3′-二氯联苯胺为内标物。MOCA的线性范围为0.10~5.00mg·L^(-1),检出限(3S/N)为1.50mg·kg^(-1)。加标回收率为85.4%~96.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9.
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6种防腐剂总量及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搭建迁移装置并模拟实际暴露场景,对自制阳性样品中6种防腐剂在模拟唾液和汗液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并计算出不同时刻的迁移率。结果表明,在迁移2 min~96 h范围内,防腐剂的迁移量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终达到迁移平衡,迁移率为2.1%~61.7%(唾液),2.2%~86.4%(汗液)。在样品与模拟液仅接触2 min时有6种物质检出,迁移率分别为2.1%~4.2%(唾液)和2.2%~3.3%(汗液)。部分实际样品中检出了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鉴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短时间持续接触样品的特点,选取两个实际阳性样品测定了其在2~30 min的迁移量及迁移率。  相似文献   

10.
选取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模拟了食品接触材料在与不同类型食物接触下的迁移行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紫外固化油墨中18种光引发剂的迁移量。迁移试验得到的水基食品模拟液,经过滤后直接进样测定;油基食品模拟液需要经乙腈提取后进行测定。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对18种光引发剂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18种光引发剂的质量浓度均在3.0~37.5μg·L~(-1)内或质量分数均在0.010~0.125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在4%乙酸溶液、5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及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0.03~2.97μg·L~(-1),0.02~2.91μg·L~(-1),0.03~2.88μg·L~(-1)和0.06~9.00ng·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6.0%~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9.4%。  相似文献   

11.
将新显色剂1,1′-[2,2′-(4,4′-双噻唑基)-双偶氮]-2,2′-双萘酚(简称4,4′-bi-TAN),用作为测定铀的高选择性的试剂。析相体系为UO_2~(2+)-4,4′-bi-TAN-TritonX-100,在580nm波长下测定UO_2~(2+),许多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用此法测定了铀矿废水中UO_2~(2+)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马明  周宇艳  周韵 《分析试验室》2014,(9):1087-1091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蜜胺制品中甲醛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水、质量分数3%乙酸、50%乙醇、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对样品浸泡后,对浸泡液中的甲醛进行顶空提取后进色谱分析,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食品模拟物中甲醛的平均回收率为88.3%~97.6%;RSD为2.3%~4.1%。甲醛在水、3%乙酸中的检出限均为0.8 mg/L,在50%乙醇中检出限为2.0 mg/L,在橄榄油中检出限为0.8 mg/kg。方法适用于蜜胺制品中甲醛单体迁移量的快速测定。应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同等浸泡条件下不同食品模拟物对甲醛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胺制品中甲醛在3%乙酸中迁移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移取食品模拟物5.0mL,加入适量氯化钠和50μL N,N-二甲基乙酰胺,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4种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选择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30min,采用DB-WAX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14种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均在0.005~0.500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78~1.08μg·kg~(-1),测定下限(10S/N)为2.62~3.59μ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3.1%~113%,回收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4%~9.9%。探讨了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A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食品接触材料在不同模拟物、不同模拟时间和不同模拟温度下14种苯类化合物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乙醇(模拟物)含量越高、模拟时间越长、模拟温度越高,苯类化合物越容易迁移到模拟物中。  相似文献   

14.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醚、邻氨基甲苯醚、3,3′-二甲基联苯胺、2,4,5-三甲基苯胺、4,4′-二氨基二苯硫醚、5-硝基-邻甲苯胺、3,3′-二氯联苯胺、4-氨基偶氮苯等9种禁用芳香胺的含量。样品经1%(φ)三氯乙酸溶液和乙腈提取,分取部分上清液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所得净化液以C18色谱柱(50mm×4.6mm,1.8μm)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0.05%(φ)甲酸溶液和含0.05%(φ)甲酸的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3,3′-二氯联苯胺的线性范围为0.5~50mg·kg-1,检出限(3S/N)为0.15mg·kg-1。其余8种芳香胺的线性范围均为0.2~50mg·kg-1,检出限(3S/N)均为0.05mg·kg-1。加标回收率在78.3%~10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6.0%。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2,6-二甲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和异辛烷作为食品模拟物,样品经食品模拟物浸泡:水基模拟物浸泡液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测定,异辛烷浸泡液则直接测定。采用DB-1701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4种苯酚类抗氧剂在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LOD)均为0.01 mg/L,定量下限(LOQ)均为0.03 mg/L。在0.1、1.0、10.0 mg/L 3个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1.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9.3%。该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4种苯酚类抗氧剂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及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合成了有机硅改性的聚酰亚胺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中基质(石英纤维)的涂层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法、热重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此涂层的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通过聚合反应将有机硅链段引入到聚酰亚胺结构中可增加链的柔韧性,减少分子链间的极性作用,改善其吸附性能,而且经高温脱水反应使涂层键合在石英纤维表面,使其性质稳定,不易脱落。将有此涂层的SPME应用于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7种苯系物,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7种苯系物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4.1%~6.0%之间,检出限(3S/N)在0.02~0.11mg·L-1之间,回收率在98.0%~117%之间。  相似文献   

17.
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向水性模拟液中的迁移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芃岩  黄恩洁  陈艳杰 《色谱》2012,30(12):1235-1240
为了考察食品包装材料中光引发剂向食品中迁移的情况,以水性模拟液作为迁移溶剂,用65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纤维头进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PIs)的迁移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2~0.0069 μg/L,线性范围为0.03~1.0 μg/L (r2>0.9909),在3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0.8%~112.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4.0%。利用建立的方法对20个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发现所有样品中均检出二苯甲酮,其中10个样品中检出4-甲基二苯甲酮,3个样品中检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个样品中检出安息香双甲醚。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为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PIs向水性样品中的迁移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2Ce3 BiO3- 6H Ce4 Bi3 3H2OFe2 Ce4 Fe3 Ce3 试样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是为了防止铋(Ⅲ)的水解。镁合金中单独测定铈的光度测定法,较为成熟且合理的方法尚不多见。但基于铈具有三价和四价之间的价态变化的特征,仍有可能建立一种不需要预先分离的直接光度测定法。例如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dimethyl-4,4-′benzidine),又称邻联甲苯胺(o-tolidine)曾用于钢铁中铈的测定。在镁合金中以铈作为合金元素的有MB8及ZM3,ZM4等几种牌号。前一种为镁锰系变形镁合金,其主要合金组分除0.15%~0.35%(质量分数下同)铈外,有1.3%~2.27%锰,0.3%左右锌及0.2%左右铝;后两种为镁锌锆系铸造镁合金,其中铈的含量较高(2.5%~4.0%),其余合金元素为(0.2%~3.0%)锌及(0.5%左右)锆,余量为镁。根据上述情况,建立用邻联甲苯胺作为试剂的镁合金中铈的光度测定法可从以下几点考虑:(1)邻甲苯胺与铈(Ⅳ)反应的基本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四价铈能将邻甲苯胺氧化而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其颜色可能是蓝色、绿色或黄色,这与溶液的介质...  相似文献   

19.
将塑胶跑道样品加工粉碎至粒径在0.85~1.40mm之间,称取此样品0.500 0g,用丙酮10mL浸润并超声提取60min,收集萃取液,将其蒸发浓缩至近干,并用氮气吹干,加入甲醇1.0mL溶解残渣。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仪器条件测定滤液中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的含量。色谱分离中用C18反相色谱柱为固定相,以水(A)和甲醇(B)按不同比例混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洗脱液中MOCA在波长245nm条件下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MOCA的质量浓度在1.0~50.0mg·L-1内与相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1.0mg·kg-1。在2.50,10.0,100mg·kg-1等3种浓度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6.4%~92.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2%~4.2%之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羊栖菜、紫菜、带鱼和黄鱼中2,4-二羟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3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经离心过滤后用MC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gilent ZOBRAX C18色谱柱(150×2.1mm,5μm),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目标分析物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定性分析,内标法定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2,4-二羟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在5.0~100.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93,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1。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3%~97%,相对标准偏差≤6.8%。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