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银进行了研究。样品经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溶解,在盐酸(1.2mol/L)介质中用醋酸丁酯萃取银与二苯硫脲螯合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银,方法检出限为0.011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6.0%~12.2%,加标回收率为96.00%~105.00%。能满足地球化学样品中银含量为0.02~5μg/g范围内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产自3个不同地区的淡竹叶样品用硝酸经微波辅助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所得样品溶液中锌、铁、铜、锰、钾、钙、钠、镁、镍、铅、铬、钴、铝和硒等14种痕量元素的含量。1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均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以1#样品为基体,加入适量9种痕量元素的标准溶液做方法的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1%~108.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8%。  相似文献   

3.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了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详细探讨了溶液pH,试剂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浊点萃取及测定灵敏度的影响,在最佳下,富集50mL样品溶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的检测限为0.35μg/L,铜的富集倍率为71倍。方法用于自来水、河水及海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易电离元素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铷需要加入硫酸钾作电离抑制剂,操作繁杂但检出限(0.2μg/mL)更低,线性范围窄;采用(HCl-HNO3-HF-HClO4)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简便快速,检出限为1.2μg/mL,适合大批量多元素快速测定。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实现大批量样品中铷的快捷、简单、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探讨并建立了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FI-HAAS)法测定食品中无机砷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法简便快捷,用6种国家标准参考样品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铝的新方法。探讨了溶液pH、试剂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浊点萃取及测定灵敏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富集40 mL样品溶液,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检出限为0.045μg/L,铝的富集倍率为78.5倍。方法适用于自来水、河水及海水中痕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中氯化物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包括试剂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检测方法包括常规化学分析法(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电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和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共振光散射光谱法)、连续流动注射法等(引用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8.
提出掺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镱的新方法。使用磺基水杨酸作保护剂消除铝对镱的挥发原子化干扰,KC1作消电离剂消除镱的电离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2mg·L-1。应用于测定地质标准样品中痕量镱,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GBW07302试样测定8次,RSD为5.41%。  相似文献   

9.
对地质样品中氯的测定方法,包括其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在近十年中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涉及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浸提法、碱熔融法、半熔法、水蒸气蒸馏法及高温水解法等;涉及的测定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离子色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中子活化法等。并对这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引用文献91篇)。  相似文献   

10.
样品前处理是样品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目前各种微波、光、压力、超声波等场作用因能强化溶质传递、加速样品分离而被广泛地运用到样品前处理中。其中,电场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能提高微痕量分析物萃取效率和选择性,已成为场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并已在食品、环境、医药、生物等领域得到应用。该文综述了包括电场辅助膜萃取技术、电场辅助液相(微)萃取技术、电场辅助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内的电场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银进行了研究。样品经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溶解,在盐酸(1.2mol/L)介质中用醋酸丁酯萃取银与二苯硫脲螯合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银,方法检出限为0.011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6.0%12.2%,加标回收率为96.00%12.2%,加标回收率为96.00%105.00%。能满足地球化学样品中银含量为0.02105.00%。能满足地球化学样品中银含量为0.025μg/g范围内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文献报道,评述了自1991年以来国内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中金属元素分析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原子化方法和联用技术(引用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13.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痕量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基于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和络合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浊点萃取钴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了浊点萃取条件参数,包括pH值、Triton X-114用量、APDC浓度、平衡温度及时间等,建立了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钴的方法.该法的检测限(3σ)为2.6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2%(n=7,c=200μg/L).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海带、维生素B12注射液等样品中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6种温里类中草药(即香附子、干姜、肉桂、细辛、高良姜及小茴香)中4种痕量元素铜、铁、锌及锰的含量。样品用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消解后加入过氧化氢,并蒸发至近干,残渣溶于硝酸(1+99)溶液中后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标准曲线分别用上述4种元素的标准溶液制作。按此方法分析了上述6种中草药中铜、铁、锌及锰4种痕量元素,并在此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作了回收试验,测得4种痕量元素的回收率在93.5%~109.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克氏原螯虾体内铅、镉和铜的含量时,比较了微波加热消解(方法1#)和干法消解(方法2#)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从测定精密度而论,方法1#略优于方法2#,上述3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值,方法1#在0.7%~9.4%之间,方法2#在2.2%~14.8%之间;从准确度方面,方法1#亦优于方法2#,所测得方法1#的回收率在90.2%~94.3%,而方法2#的回收率在78.3%~82.8%之间。总体上看,微波消解法更适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克氏原螯虾体内的铅、镉和铜含量时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生物、地质和环境样品中铊的重要方法,但多以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为主。常规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测定灵敏度低则往往难以满足分析要求。溶剂萃取预处理直接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痕量元素,可起到分离富集的作用并能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而流动注射在线萃取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结合却更具有简便、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本文研究了在线萃取流程中各项最佳参数,用盐酸-甲基异丁基酮(MIBK)将铂萃取到有机相后,将有机相直接注入火焰中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本法检出限为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4′-二羟基二苯甲酮中的痕量元素K、Na、Ca、Fe、Mg、Al时,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发现,干法灰化、微波消解和胆碱溶液直接溶解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得到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干法灰化测定结果较其它两种方法略微偏低,说明样品有损失。三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8.1%~105.6%,精密度为1.3%~3.5%。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泡沫塑料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标准溶液或采用国家标准物质同步操作进行补偿,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好,适合大批量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通过采用氢化物发生器,选择合适浓度的载流和硼氢化钾,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采用此方法测定汞含量在5-20μg/kg的食品标准样品,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2.21-3.65%,回收率84.9-97.5%,检出限0.2 μg/L,完全满足食品行业汞元素痕量检测要求,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20.
取鲜奶及酸奶样品分别用3种不同的消解方法(即常规湿法酸消解法、微波加热酸消解法和干法消解法)做预处理。在所得最终的试样溶液中分别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6种无机元素(即钙、镁、铜、锌、铁及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加热酸消解法处理的样品,6种元素的回收率可达94.5%~100.0%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回收率最高值,相关测定值的相标准偏差(n=6)在1.9%~4.2%之间。因此,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制品中无机元素含量时,用微波加热酸消解法处理样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