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最致密的日外行星,这颗与木星质量相当的行星只剩下丰富的碳、氧元素,宽达5.5万千米。其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3 克(是铅的2 倍),可能如水晶般透明,主要由高密度钻石构成。
该行星围绕的主星是一颗脉冲星或高速旋转的中子星(编号为PSR J1719-1438),每2 小时10 分钟发出一次强烈的无线电束流。行星轨道为60 万千米宽,仅为地球与月球平均距离的1.5 倍。其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据天文学家分析,它可能是一颗白矮星的透明残骸,其大气已被现在的脉冲星剥去。大多数转速超过20 毫秒的脉冲星都是双星系统的成员,约30%的脉冲星没有伴星。目前只知道另外一颗高速旋转的脉冲星有一颗地球质量的行星围绕其运转,像巨钻行星和那颗地球质量的行星是相当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央星体。在广漠无限的宇宙间,还有着千千万万颗如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有很多恒星比起太阳来,要大的多,也亮的多。太阳既是恒星之一,而恒星又是宇宙中的主要物体,研究太阳构造即可推出一般恒星的本质。研究太阳的意义还在于,太阳上的物质,是处在和地球上非常不同的物理情况下,这和物理学、化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太阳是一个迸发着光和热的洪流的炽热气体球。它的直径是1,390,600公里,等于地球直径的109.1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5,000倍。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阳能     
太阳向地球提供大得惊人的能量,它驱动巨大的洋流和气流,令水产生蒸发和凝结的循环,给大地送来清洁的水,汇聚成河流;有时也形成破坏自然和城乡的台风、飓风和龙卷风。1906年旧金山7.8级的大地震,释放出约为10^17焦耳的能量,其实这相当于太阳在1秒钟之内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地球可开采的石油资源,估计约为3万亿桶,约合1.7×10^22焦耳能量,这相当于太阳在一天半之内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太阳电池     
一、引言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它每年照射到地球陆地表面的能量约800×10~(18)千卡,而已发现的矿物燃料(煤、石油等)的藏量约7×10~(18)千卡,原子能估计约144×10~(18)千卡。太阳能和原子能是如此的巨大,因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能量,将是解决人类充分利用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多少年来,人们都在盼望利用太阳这样巨大的能量来为人类服务,并且也创造了不少转换太阳能为机械能或电能的器具。但因这些器具的转换效率还不很高,因而进一步利用太阳能仍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半导体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5.
1.某木块密度为0.6×10~3千克/米~3,把它放进装有水的容器中,木块浮在水面,测出木块在水下部分的体积为3×10~(-3)米~3.求:(1)木块在水下部分的质量有多大?(2)木块的体积有多大?(广东94) 2.一个木块,用天平称得质量为400克.求: (1)当它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相似文献   

6.
郝莹莹  孟秀兰  姚福宝  赵国明  王敬  张连珠 《物理学报》2014,63(18):185205-185205
H_2-N_2混合气体电容性耦合射频放电在有机低介电系数材料刻蚀中具潜在研究意义.采用paxticle-incell/Monte Carlo模型模拟了双频(13.56 MHz/27.12 MHz)电压源分别接在结构对称的两个电极上的H_2-N_2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特征,研究了其电非对称效应.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两谐波间的相位角θ,可以改变其电场、等离子体密度、离子流密度的轴向分布及离子轰击电极的能量分布.当相位角θ为0°时,低频电极(晶片)附近主要离子(H_3~+)的密度最小,离子(H_3~+,H_2~+,H~+)轰击低频电极的流密度及平均能量最高;当θ从0°变化90°时,低频电极的自偏压从-103V到106V近似线性增加,轰击电极的离子流密度变化约±18%,H~+离子轰击低频电极的最大能量约减小2.5倍,轰击电极的平均能量约变化2倍,表明氢离子能量和离子流几乎能独立控制.  相似文献   

7.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2009,(6):I0001-I0008
银河系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其质量的1.4×10^11太阳质量,其中恒星约占90%,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约占10%。平时我们在晚间看到的所有恒星几乎全部属于银河系,由于大量恒星投影在天球上形成乳白色光带。  相似文献   

8.
 人们采用太阳常数σ 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收的太阳辐射功率,单位是mW/cm2(毫瓦每平方厘米)。太阳常数σ 在中午阳光直射时约为137mW/cm2。根据彭望禄所著《遥感概论》,太阳的电磁辐射经过大气时,约有30%被云层或其他粒子反射回太空,22%被散射,17%被吸收。这样,透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能量只占入射总能量的31%,即地球表面的太阳常数σ 约为42.47 mW/cm2。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太阳、地球和“地球一卫星”系统的质心这三个参照系,来分析哪些守恒定律对“地球-卫星”系统是成立的。 “地球-卫星”系统是处在太阳的引力场中的,这是本文始终在考虑着的一个关键问题。 让我们先计算一下太阳对地球和卫星的吸引力(这是外力),以及地球与卫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这是内力): 万有引力常数(米2/秒2·千克) 太阳的质量(千克) 太阳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R=1.496× 1011(米) 地球的质量m=5.98×1024(千克) 地球的半径r=6.37×106(米) 卫星的质量产为10’(千克)的数量级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为 太阳对卫星的引力为 (这里,取…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物理知识》2014,(3):30-30
<正>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比冥王星遥远两倍的矮行星(小图),距离太阳120亿千米,相当于83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科学家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做了报告,该行星是已知首个轨道类似赛德娜(一颗从不接近海王星路径的遥远天体)的天体。赛德娜和这颗命名为2012 VP113的新行星不同于冥王星和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的柯伊伯带其他成员。这颗行星的运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你为冥王星痛失第九大行星身份而遗憾的话,现在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在冥王星之外有一颗公转周期约为1万~2万年的行星将填补冥王星留下的空缺。由于无法直接观测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和布朗(Michael E.Brown)认为该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0倍或更多,它的存在解释了柯博伊带奇怪的天体聚集现象(如图)。这颗行星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所以很难直接观察到,但是夏威夷的昂星团望远镜(Subaru Telescope)和智利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将开展观测工作,有望在10年内观测到它。  相似文献   

12.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人们肉眼所看见的太阳表面,叫太阳的光球层,其有效温度为5762K,厚度约500千米,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从这里发出。地球是被一层约1000千米厚的气体所包围,该层气体称大气层。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过滤照射到地面,是地球上主要能量来源,也是被动遥感系统中主要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Pb_(97.4)Sn_(2.6)合金表面在溅射时所产生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研究。实验在室温下,利用PHI-590型扫描俄歇微探针进行。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观察到了溅射增强扩散效应。当Ar~ 离子能量为5千电子伏,离子流密度为70微安/厘米~2时,测得锡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为10~(-15)厘米~2/秒量级,影响层厚度约为200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理知识》2004,16(4):62-62
恒星照亮行星 ,这是天文学的定律。然而 ,科学家却发现人马座一个巨大炙热的气态行星在磁场作用下 ,产生类似太阳耀斑的活动温暖着其恒星 ;同时 ,科学家也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磁场状况。这颗炙热的行星与木星大小类似 ,是地球质量的 2 70倍。但与地球和木星不同 ,该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很近 ,仅有大约 70 0万千米左右 ,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1 .5亿千米。这样接近恒星的行星 ,在迄今发现的 1 0 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约占 2 0 %。这颗人马座行星在其恒星上产生一个大型磁暴 ,从而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热点。该热点伴随着行星以 3天的周…  相似文献   

15.
 对地球上的生命,液态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学必要条件。当然,生命需要能量和营养,但水以液态形式而存在是限定性和决定性的要素。一旦水冻结成冰这样的固态而不是液态,绿地就不再生机勃勃。因此,只要我们考虑在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时,我们首先就要寻找在过去或现在存在液态水的证据。火星是我们地球轨道外侧的近邻,火星的直径为6790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1/10。火星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37分,比我们地球自转周期长。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687个地球日,差不多是地球上的两年。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每个季节比地球上的季节长一倍。  相似文献   

16.
漫话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尉蓝色的旋转大球,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她的产生,演变,兴衰和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不懈探索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里的天体,地球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占了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的天体质量总和的99%左右.太阳几乎“主宰”着太阳系的一切:光和热的效应,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以及支配着各天体的运动等.据天文学家推算,66亿年前的宇宙充满了尘埃,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射线等“原始星云”.由于星云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引力中心,其中之一便形成了原始太阳.  相似文献   

17.
王修权 《物理通报》2011,40(7):100-101
1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对2009年高考浙江卷物理第19题中的数据产生了怀疑.【原题】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和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球能量的驱动机,太阳这颗恒星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变化关乎人类命运。比如最近关于"太阳死机"的传言"死灰复燃",并言之凿凿称"我们的太阳正在逐渐停止工作,甚至可以说正逐渐进入暮年!因为不少科学家发现,太阳近期所分泌的太阳黑子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所分泌出的太阳光温度比以往都要变低。如果长期以往这样下去的话,太阳所折射出的太阳光将没有任何的光照作用"。为了证实其权威性,还标注此消息来源为美国太空空间站。  相似文献   

19.
在电子平均能量为3—5电子伏的范围内,测定了Ar/Cl_2混合物中,电子对Cl_2的离解附着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电子平均能量为3.5电子伏时,离解附着速率常数为(3.2±0.4)×10~(-10)厘米~3/秒,并考察了速率常数与电子平均能量的关系。这些实验结果与最近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研究者们的类似工作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巨大质量造成的光线扭曲效应,天文学家辨认出一个主要由暗物质构成的矮星系,该星系属于一个距地球40亿光年的较大星团。该星系介于地球与另一个命名为SPD.81的更遥远星系(距离我们120亿光年)之间,遥远星系发出的无线电波在经过地球与其之间的星团时被扭曲成一个环,这就是"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 lensing)效应。环的大小和形状有助于天文学家测量介于其间的星系的质量,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太阳。研究者说,由于环的大小和形状不能与单个星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