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证明紧致度量空间的具有Hausdorff度量的闭集空间的紧致性与连通性,并给出连通的紧致度量空间的连通分支与相应的闭集空间的连通分支之间关系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名的命名与地理要素的关系,本文对搜集到的地名进行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类。通过分类,从地理学角度来探讨反映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人文地理现象的地名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地名的分布特点来深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民族的分布,职业的构成,  相似文献   

3.
软件框架是软件重用的一种有效技术,然而传统的软件框架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软件框架的实现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采用面向Agent的软件框架,从框架的构件、交互机制和变化性的处理机制进行了阐述,与传统的面向对象的软件框架相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提高了框架的重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一度被认为与癌无关的病毒,今天已成为最有希望的探索焦点了”。根据动物模型的研究——形态学的、免疫学的、生物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研究——从原则上建立了病毒与赘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哺乳动物的白血病与肉瘤的关系。但是根据动物模型类似的研究还  相似文献   

5.
感知距离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旅游者感知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在同等实际距离水平下①性格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性格外向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性格内向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近. ②目的地有无亲友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在目的地有亲友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在目的地无亲友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近. ③旅游目的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以商务会议或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以纯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近. ④旅游次数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 随着旅游者去同一旅游目的地次数的增多,旅游者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会逐渐变近. ⑤旅游经验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并且旅游者的旅游经验越丰富对距离的感知越近. ⑥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职业、旅游方式和交通方式7个因素对感知距离的影响不显著. 但总体上,女性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男性旅游者近;家庭收入高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家庭收入低的旅游者近;团队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自驾车和散客旅游者近.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传统手工定制IP的开发瓶颈,加快IP的设计与确认的进程.引入了基于模型的自动定制用户IP的新思想,给出了自动生成IP的完整工具链.即在System Generator可视化开发平台上,给出进行算法模型的功能验证、自动HDL代码的RTL级验证、定制IP前的硬件协同仿真,用户IP的自动生成及定制IP后的硬件测试等的方法.并以Fibonacci数列的IP定制为例,介绍了其IP的定制及软硬件验证与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随着稀土元素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因此如何提高混合稀土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以及建立适应性广的分析方法,已成为当前混合稀土光谱分析的主要研究课题。由于稀土元素组成之间及共存元素的相互影响,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光谱和产生强烈的连续光谱背景,给分析工作带来严重的困难。目前各种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的普遍使用,为混合稀土的光谱分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山区的现状次生植被是在亚热带北部季风气候与人类干扰的综合作用下孕育的较为特殊的植被类型。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上具有较强的过渡性质,反映了南北植物区系交汇的基本特点;植物区系的现状地理分布组合特征,在显示现状植被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的同时,体现了更为强烈的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地质观点与唯心主义的“神创说”、“天命论”的斗争任何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开不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毛主席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由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经过生产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地球的历史和现状,从而产生了古代的一些萌芽状态的地质观点。虽则这些观点,往往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任取一个集合A,A的什么样的变换可能作成群?二、集合A的若干个非一一变换作成的群的性质。三、集合A的若干个非一一变换作成的群与A的变换群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积分微分方程的初边值问题,证明了其整体解的存在性、惟一性和稳定性及在一定条件下,整体解的不存在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Dancer全局分歧理论,研究奇异边值问题{u″(t)+a(t)u′(t)+b(t)u(t)+f(t,u(t))=0,t∈(0,1),u(0)=u(1)=0正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其中f:[0,1]×[0,∞)→[0,∞)连续.给出了关于此类问题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该充分条件与相应线性问题的第1个特征值有关,且所涉及的值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非线性边界条件下具有时变系数和吸收项的非线性非局部反应扩散系统解的全局存在性和爆破问题。采用Sobolev不等式及其他微分不等式方法,构造能量表达式,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其所满足的微分不等式,进而推出了解的全局存在性和爆破发生时解的爆破时间下界估计。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传染病模型在数学生态学领域已受广泛重视.研究了一个具时滞和扩散的传染病模型,重点讨论了该模型解的定性性质和稳态解的渐近行为;利用线性化和特征值方法讨论了正稳态解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单调迭代序列,给出了正稳态解的全局稳定性. 最后给出了数值模拟和讨论,当接触率充分小时,问题的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类具有Hassell-Varely功能性反应函数的食饵-捕食模型的回馈控制系统,利用比较连续定理和一致度定理,证明了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给出了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和证明.  相似文献   

16.
根据候选解空间上抽样分布的构造和计算来描述演化算法的行为,抽样分布的迭代构造是利用基于代(generation)方法的全局随机搜索思想来刻划,在这种框架下,比例选择看成是全局随机搜索算子,复合看成是开发候选解相似性的搜索过程.研究表明:适当地限制复合算子的搜索宽度,能够保证演化算法弱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7.
对Fujita类方程组解的整体存在性和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发生Blow up现象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M.Escobedo等人对其二元情形曾做过研究,即在[1]中对非线性项单一如v~(?)或u~(?)的Cauchy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意在上述基础上作些推广:修改非线性项如u~(?)v~(?)或u~qv~n情形,利用上、下解的方法,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后的Cauchy问题亦有[1]中指出的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Dancer-type unilateral global bifurcation result for a class of fourth-order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x"+kx"+lx=λh(t)x+g(t, x,λ), 0< t< 1,x(0)=x(1)=x'(0)=x'(1)=0. Under some natural hypotheses on the perturbation function g:(0,1)×R2→R, we show that (λk, 0) is a bifurcation point of the above problem. And there are two distinct unbounded continuas, Ck+ and Ck-, consisting of the bifurcation branch Ck from (λk, 0), where λk is the k-th eigenvalue of the linear problem correspon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 result, the global behavior of the components of nodal solutions of the following problem x"+kx"+lx=rh(t)f(x), 0< t< 1, x(0)=x(1)=x'(0)=x'(1)=0 is studied. We obtain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nodal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 if f0=∞, f ∈ (0, ∞), f0=f(s)/s, f=f(s)/s.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全球地面温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分析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频数减少,极端中心气压增加、极端最大中心风速减小,即热带气旋强度减弱;在增暖最快的20世纪90年代,这种关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具有种内互惠作用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具有种内互惠作用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分两个互相竞争的种群均为种内互惠和一个种群具有种内互惠作用而另一种群是密度制约这两种情形进行了完整的全局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有趣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