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一系列二氰根铬与[Cu(cyclam)](ClO4)2反应合成了3个氰根桥联Cr-Cu-Cr三核配合物[Cu(cyclam)][Cr(bpmb)(CN)2]2·4H2O(1)(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bp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甲基苯),[Cu(cyclam)][Cr(bpdmb)(CN)2]2(2)(bpd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5-二甲基苯)和[Cu(cyclam)][Cr(bpClb)(CN)2]2·4H2O(3)(bpCl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氯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是结构类似的中性三核配合物,均含有氰根桥联的Cr(Ⅲ)-CN-Cu(Ⅱ)-NC-Cr(Ⅲ)连接;磁性研究表明:氰根桥在Cr和Cu离子间传递弱的铁磁耦合作用,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CrCuŜCuCr1Cr2)拟合得到它们的磁耦合常数分别是JCrCu=1.53(2) cm-1(1),0.45(1) cm-1(2)和0.73(2) cm-1(3)。  相似文献   

2.
利用六亚甲基四胺分别与苯氧乙酸、Cu(NO3)2·3H2O及2,4-二氯苯氧乙酸、Zn(NO3)2·6H2O反应,得到了2个新的一维配位聚合物,{[Cu2(pa)4](μ2-hmt)}n(1)和{{{[Zn3(dcpa)4(OH)]2(μ2-dcpa)2}(μ2-hmt)}·5H2O}n(2)(Hpa=苯氧乙酸,Hdcpa=2,4-二氯苯氧乙酸,hmt=六亚甲基四胺)。2个配合物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4个苯氧乙酸根桥联2个Cu2+形成[Cu2(COO)4]双核结构,相邻的[Cu2(COO)4]双核单元由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的"zigzag"链;在配合物2中,6个2,4-二氯苯氧乙酸根和2个OH-桥联6个Zn2+形成六核{[Zn3(dcpa)4(μ3-OH)]2(μ2-dcpa)2}结构单元,然后相邻的六核单元由2个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三齿吡唑-三嗪(类蝎型)化合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基胺-1,3,5-三嗪(bpz*eaT)为配体,在无水乙醇和甲醇溶剂中,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mpz*eaT-EtO)2(N3)2Cl2(1)和Cu2(mpz*eaT-MeO)2(N3)4(2)(mpz*eaT-EtO:2-(3,5-二甲基吡唑)-4-乙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mpz*eaT-MeO:2-(3,5-二甲基吡唑)-4-甲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949(2)nm,b=1.0216(2)nm,c=1.1480(2)nm,α=115.11(3)°,β=106.99(3)°,γ=100.39(3)°,V=0.9460(3)nm3,Z=1;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5464(5)nm,b=1.4008(5)nm,c=0.8905(3)nm,β=103.227(5)°,V=1.8779(10)nm3,Z=2。配合物12中的中心铜原子均为五配位,形成扭曲的四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六亚甲基四胺分别与苯氧乙酸、Cu(NO3)2·3H2O及2,4-二氯苯氧乙酸、Zn(NO3)2·6H2O反应,得到了2个新的一维配位聚合物,{[Cu2(pa)4](μ2-hmt)}n (1)和{{{[Zn3(dcpa)4(OH)]2(μ2-dcpa)2}(μ2-hmt)}·5H2O}n (2)(Hpa=苯氧乙酸,Hdcpa=2,4-二氯苯氧乙酸,hmt=六亚甲基四胺)。2个配合物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4个苯氧乙酸根桥联2个Cu2+形成[Cu2(COO)4]双核结构,相邻的[Cu2(COO)4]双核单元由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的"zigzag"链;在配合物2中,6个2,4-二氯苯氧乙酸根和2个OH-桥联6个Zn2+形成六核{[Zn3(dcpa)4(μ3-OH)]2(μ2-dcpa)2}结构单元,然后相邻的六核单元由2个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 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 (1)、[Zn (Cbiq)2(H2O)2]Br2·Cbiq·H2O (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 (M=Co (3)、Mn (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 (Ⅱ)的结构,2个Cu (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n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 (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 h-1,米氏常数KM为3.22 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 kJ·mol-1。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个新的Robson大环配位聚合物{[Mn2L1(1,4-bix)2](ClO4)2·5H2O·DMF}n(1)和{[Cu2L2(1,4-bix)](ClO4)2}n(2)(H2L1和H2L2分别为1,3-丙二胺与2,6-二甲酰基-4-氟苯酚和2,6-二甲酰基-4-氯苯酚通过[2+2]缩合的产物)。2个配合物通过1,4-二(1,2,4-三唑-1-甲基)苯(1,4-bix)桥连大环单元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HOMO-LUMO能带间隙通过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较低的能带间隙。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2(L1)2(1)和[Zn2(L2)2(CH3OH)2] (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11(6) nm,b=1.18004(7) nm,c=1.35936(9) 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3(2) nm3,Z=2,R1=0.0540,wR2=0.1189,GOF=0.970。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97(9) nm,b=1.21496(9) nm,c=1.21283(9) nm,β=110.939(1)°,V=1.6748(2) nm3,Z=2,R1=0.0341,wR2=0.068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2(L1)2 (1)和[Zn2(L2)2(CH3OH)2] (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 11(6) nm,b=1.180 04(7) nm,c=1.359 36(9) 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 3(2) nm3,Z=2,R1=0.054 0,wR2=0.118 9,GOF=0.970.配合 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 97(9) nm,b=1.214 96(9) nm,c=1.212 83(9) nm,β=110.939(1)°,V=1.674 8(2) nm3,Z=2,R1=0.034 1,wR2=0.068 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四氯合铂酸钾分别与邻、间、对磺基苯甲酸在乙腈和水中利用水热合成获得了3个铂的N-(1-亚氨基乙基)乙脒配合物:[Pt(NIA)2]·(2-sb)·2H2O(1),[Pt(NIA)2]·(3-sb)·3H2O(2)和[Pt(NIA)2]·(1,4-dsb)·2H2O(3)(NIA=N-(1-亚氨基乙基)乙脒,2-sb2-=2-磺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3-sb2-=3-磺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1,4-dsb2-=1,4-二磺基苯二价阴离子)。合成过程中发生了乙氰三聚以及4-sb2-转变为1,4-dsb2-的反应。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个配合物为阳离子-阴离子物种,阳离子为[Pt(NIA)2]2+,中心金属离子四配位平面构型;阴离子与阳离子、水形成氢键,组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但3个配合物的氢键模式不同。配合物在热稳定性、荧光性质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1)、[Zn(Cbiq)2(H2O)2]Br2·Cbiq·H2O(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M=Co(3)、Mn(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Ⅱ)的结构,2个Cu(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u(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h-1,米氏常数KM为3.22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kJ·mol-1。  相似文献   

11.
以2种配体去甲基斑蝥酸钠(Na2DCA=7-氧杂二环[2.2.1]庚烷-2,3-二甲酸钠)和咪唑(IM),分别与镍(Ⅱ)和镉(Ⅱ)的醋酸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2种配合物[Ni(IM)(DCA)(H2O)2]·2H2O(1),[Cd2(IM)4(DCA)2]·2H2O(2)。应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的中心离子分别与咪唑的亚胺氮原子、去甲基斑蝥酸根的羧基氧原子和醚键氧原子配位,配位数均为6,分别为单核(1)和双核(2)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能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Kb:5.51×103(1)、1.01×103(2)L·mol-1)。同时,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配合物能与BSA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KAM:1.91×105(1)和6.17×105(2)L·mol-1),结合位点数均为1。测试了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乳腺癌(MCF-7)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对不同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镍配合物(1)对SMMC7721的抗癌活性较去甲基斑蝥酸钠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Cu(Ⅱ)、2,2′-联吡啶(邻菲咯啉)与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在溶液中组装得到2个双核配合物[Cu2(L)2(2,2′-bipy)2]·8H2O (1)、[Cu2(L)2(phen)2]·2H2O (2)(H2L=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2,2′-bipy=2,2′-联吡啶,phen=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这2个双核配合物中,中心铜离子的配位形式均为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体L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而是采用1个羧基的1个氧原子与Cu2+离子螯合、另1个羧基上的1个氧原子以μ2-桥联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Cu2+离子。  相似文献   

13.
以3,5-二硝基苯甲酸(3,5-Hdnbc)和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与Zn2+和Cu2+反应,得到了4个配合物[Zn(3,5-dnbc)2(2,2'-bipy)(H2O)]·(3,5-Hdnbc)(1),[Cu(3,5-dnbc)2(2,2'-bipy)(H2O)](2),[Cu(2,2'-bipy)2(3,5-dnbc)](NO3)·2(3,5-Hdnbc)(3),和[Cu(2,2'-bipy)2Cl](3,5-dnbc)·(3,5-Hdnbc)(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对配合物12进行了热重分析。4个配合物均为单核分子。配合物1中,Zn2+离子是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2中,Cu2+离子是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结构;配合物34中,Cu2+离子均是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六氰根构筑单元[M(Ⅱ)(CN)6]4-与[Mn(Ⅲ)(salen)]+模块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酚氧和氰根混合桥联的M(Ⅱ)-Mn(Ⅲ)配合物{[Mn(Ⅲ)(salen)]4[Mn(Ⅲ)(salen)(H2O)]2[M(Ⅱ)(CN)6]}(ClO42·2H2O(M=Ru (1),Os (2),salen2-=双水杨酰胺乙基负离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它们是结构类似的二维化合物,其中氰根桥联的七核[Mn(Ⅲ)6M(Ⅱ)]2+单元进一步通过双酚氧桥相互连接构成二维层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2个化合物通过酚氧桥均呈现反常的反铁磁耦合,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MnMnŜMn1ŜMn2拟合得到它们的磁耦合常数分别是J=-0.340 cm-11)和-0.561 cm-12)。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 以6-羟基-2-吡啶基膦酸为主配体, 4, 4'-联吡啶(bpy)及1, 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为桥联配体, 合成了2个铜膦酸配位聚合物[Cu3(L)2(bpy)2(H2O)2]·2H2O (1), [Cu3(L)2(bpy)2(H2O)3]·2H2O (2)。配合物1中, Cu2+离子由膦酸配体连接成一条链, 该链由bpy桥联成二维层, 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构成三维结构。配合物2与配合物1是同构的, 桥联配体是bpe。磁性研究表明, 配合物12中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以N-氧化-2-吡啶膦酸(H2L)为主配体,4,4’-联吡啶(bpy)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Cu(L)(bpy)0.5(H2O)]·2H2O}n(1),{[Cu(HL)2(bpy)]·4H2O}n(2)和{[Cu2(L)2(bpy)]·3H2O}n(3)。配合物1中,相邻的铜离子由2个膦酸根连成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bpy桥联成一维链。配合物2中,单核[Cu(HL)2]被bpy连接成一维链。配合物3中,四聚体[Cu2(L)2]2被bpy连接成“砖块状”结构的二维层。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3中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7.
徐艳  刘照文  崔磊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8):1628-1636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例由O—P—O单元桥联的锰-席夫碱(SB)新型三核配合物,即[Mn3(salen)3(L)]ClO4·H2O (1)和[Mn3(salpn)3(L)]ClO4(2),其中salen2-=N,N''-乙二胺缩双水杨醛,salpn2-=N,N''-丙二胺缩双水杨醛,H2L=(5-(乙氧基羰基)萘-1-基)膦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是同构的,均是由膦酸酯配体中的O—P—O桥联3个[Mn (SB)]+构成一个三核结构单元[Mn3(SB)3(L)]+,一个无序的ClO4-作为平衡阴离子存在。这些[Mn3(SB)3(L)]+三聚体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相邻的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波形链。配合物12的磁性研究表明,不对称结构中的3个Mn(Ⅲ)离子分别是2个高自旋和1个低自旋,而Mn(Ⅲ)离子之间主要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茂铁羧酸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茂铁甲酸根FcCOO-(Fc=(η5-C5H5)Fe(η5-C5H4))为主要配体,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Na2Cd( μ32-FcCOO-)222-FcCOO-)2(CH3OH)2]n (1)、[Cd(phen)(FcCOO-)(η2-FcCOO)(H2O)](phen=邻菲咯啉) (2)、[Cd(Det)(η2-FcCOO-)(FcCOO-)](H2O)2(Det=二乙撑三胺) (3)。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采用μ32-FcCOO-和μ22-FcCOO-的配位方式将Cd2+和Na+连接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23均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都采用 FcCOO-和η2-FcCOO-的方式配位。2中phen以双齿螯合形式配位,水分子参与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为6。3中Det以三齿螯合形式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也为6,但水分子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Salen型双肟配体H2L(H2L=4,4′-二溴-6,6′-二氯-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或四水合乙酸钴反应,合成了2种配合物即[Cu(L)] (1)和[Co(L)(H2O)2]n (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由1个Cu2+离子和1个四齿配位的L2-单元组成。中心Cu原子的配位数为4,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为扭曲的四面体。配合物2含有1个Co2+离子、1个配体L2-单元(提供N2O2给予体)、2个配位的水分子,其中心Co原子具有六配位的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线性延伸的金属-水链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配位聚合物{[Cu(HDTTA)2(DMF)(H2O)]·DMF·H2O}n1)(D-H2DTTA=(+)-二对甲基苯甲酰-D-酒石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粉末衍射表征了配合物1的结构。配合物1沿a轴为一维链状结构,在ab平面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的主结构可在197℃以下稳定存在。在300 nm激发波长条件下,配体的荧光由于和Cu2+离子配位而猝灭。配合物1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染料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作用49 min后吸附率可达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