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n-Al2O3/Ni复合镀层,在T-11型球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考察了快速镍镀层及纳米复合刷镀层在含污染物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颗粒的强化作用,n-Al2O3/Ni复合镀层的硬度及含污染物油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比快速镍镀层分别提高了60%和30%,其磨损机理在低载下以磨粒磨损为主,在高载下以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摩擦磨损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对Ni-B-SiC化学复合镀层的结构及其摩擦磨损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Ni-B-SiC化学复合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分散相SiC微粒的嵌入没有改变Ni-B基质合金原有的结构,SiC微粒在Ni-B合金中呈均匀弥散分布状态;热处理后,复合镀层向晶体结构转变;Ni-B-SiC化学复合镀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该镀层与45~#钢(淬火)在干摩擦下于磨损初期有轻度的磨粒磨损,但在短时间跑合后则主要表现为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阶梯式加载和20~#机油滴注式润滑进行了GCr15钢球对45~#钢盘的摩擦磨损试验。通过摩擦系数的变化记录了在不同滑动速度下摩擦磨损状态发生转化时的临界载荷,从而获得了反映摩擦副摩擦学特性的P-V图,并用扫描俄歇微探针仪(SAM)研究了该摩擦副处于不同状态时表面氧化膜的结构,提出了钢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层次模型,论证了钢的摩擦磨损特性与氧化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渗硼45^#钢进行电子束辐照改性处理,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电子束辐照渗硼45^#钢在含硫化异丁烯的液体石蜡润滑下同GCrl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试样剖面形貌,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电子束辐照渗硼45^#钢及其磨损表面主要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渗硼45^#钢经电子束照射后硬度和抗磨性能显著提高;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添加剂可以通过摩擦化学反应而在试样磨损表面形成由硫化物和硫酸盐等组成的润滑和防护薄膜,从而进一步改善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W-20Cu销/45钢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后的MPV-1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直流磁场对W-20Cu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W-20Cu销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纵切面组织及磨屑形貌,采用三维形貌仪表征了磨损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磁场的施加和增大,W-20Cu销和45钢环的磨损率及摩擦系数均有减小趋势.磁场不仅降低了W-20Cu销摩擦面亚表层的变形程度,而且能吸附磨屑并使之细化.无外加磁场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施加磁场后,W-20Cu销摩擦面趋于平滑,磨损机制变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混合磨损.  相似文献   

6.
利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N80钢的摩擦学性能,考察了介质温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N80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较低,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磨损主要表现为树脂基体脱落碳化和炭纤维的折断剥落,偶件钢环则呈现明显的磨粒磨损特征;在油井产出液润滑下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较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润滑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偶件钢环则呈现明显的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MM-200型摩塔磨损试验机考察了45^#钢/球墨铸铁摩擦副在650SN基础油和含羟基硅酸盐矿物复合微粉的650SN基础油(KF-1)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650SN基础油润滑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试验时间增加变化较小;而在KF-1润滑下,试验初期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基础油润滑下的稍大,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相应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同基础油润滑下的相比明显降低.磨损表面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在KF-1润滑下45^#钢磨损表面形成了多孔摩擦改性层,硬度明显提高,因而摩擦磨损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钢基铝镀层陶瓷氧化膜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Q235钢表面铝镀层进行不同时间的微弧氧化处理从而在铝镀层表面获得不同厚度的陶瓷氧化膜.采用硬度测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研究了氧化时间对陶瓷氧化膜厚度、表面硬度、摩擦磨损特性以及磨损试验后的磨痕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铝镀层陶瓷氧化膜的厚度和硬度迅速增加,经微弧氧化处理30min后铝镀层的表面硬度较处理前增加了近7倍;在干摩擦条件下,铝镀层陶瓷氧化膜的磨痕宽度和磨损体积随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摩擦系数逐渐下降,表明耐磨性随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铝镀层的磨损形式为表面压溃和锉削式磨粒磨损,处理时间为20min和30min的磨损形式为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而处理10min的磨损形式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人字闸门底枢长期在水下的低速重载下运行,易出现由磨损导致的故障,为此,三峡五级船闸的闸门已采用油脂和固体润滑剂混合润滑方式以减少摩擦磨损. 为了研究石墨、二硫化钼和聚四氟乙烯固体粉末对底枢摩擦副材料(45钢和锡青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三峡人字闸门底枢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结果设计销/盘配对副面结构,在MMW-1A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磨损试验研究,并结合表面三维形貌测试和铁谱测试对摩擦磨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数最小,石墨次之,二硫化钼的摩擦系数最大;磨损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石墨、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石墨润滑条件下磨损形式仅为单一的黏着磨损,二硫化钼和聚四氟乙烯润滑条件下磨损形式为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且石墨润滑产生的磨粒粒径要小于二硫化钼和聚四氟乙烯润滑产生的磨粒粒径,综上认为石墨是三者中性质较优的固体润滑剂.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石墨润滑下的13 h连续磨损试验,得到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变化规律,为人字闸门底枢摩擦副的固体润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磨粒轮廓分形维数与磨损状态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用45^#钢-铜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将试验过程中生成的磨粒经稀释和超声波分散后制成谱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自行研制的由光学显微镜、摄像头及计算机构成的磨粒分形维数测量系统分析谱片特征.结果表明:磨粒的外形轮廓存在分形特征;磨粒群体平均分形维数随磨损过程的进行而变化,这种变化同铜合金试销的磨损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磨粒轮廓分形特征及磨损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Ni—W(D)合金电刷镀层的滑动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 Ni- W( D)合金刷镀层在不同载荷下的滑动磨损特性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 ,用铁谱仪和流体光谱仪分别分析磨屑的尺寸和成分 .结果表明 :在载荷 1 0 0~ 2 0 0 N下 ,Ni- W( D)合金镀层磨损表面主要呈现轻微擦伤迹象 ,刷镀层表现出优良的抗磨能力 ;在 30 0 N载荷下 ,由于镀层剥落而造成磨粒磨损 ,磨损率剧增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渗氮钢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等离子渗氮技术在1种高性能钢材表面进行了等离子渗氮.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测试了渗氮层的显微硬度,然后在SRV IV试验机上在常温条件下考察了渗氮钢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等离子渗氮后试样表面形成了硬度较高的渗氮层,渗层硬度最大值是基体硬度的2.8倍;与未渗氮样相比,干摩擦时表面摩擦系数、磨损体积降低最大幅度分别约为28%、80%,渗氮样的主要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疲劳剥落;油润滑时表面摩擦系数、磨损体积降低最大幅度分别约为37%、97%,渗氮样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裂纹扩展引起的细块状剥落;渗氮处理后的试样表面抗微动磨损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硫化烯烃在Ni-P电刷镀层和Ni-Cu-P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各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而分析讨论了添加剂硫化烯烃在这2种镀层摩擦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基础油液体石蜡中添加适量的硫化烯烃润滑时,Ni-P镀层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Ni-P镀层和Ni-Cu-P镀层的磨损率都明显降低.硫化烯烃在镀层摩擦表面反应生成的NiS膜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和一定的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喷涂纳米FeS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钢表面制备出纳米FeS固体润滑涂层,采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FeS涂层在油润滑和干摩擦2种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涂层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和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FeS涂层的物相主要为六方FeS,还有少量Fe1-xS和氧化物,涂层由尺寸在50~100 nm的颗粒组成.与GCr15钢相比,纳米FeS涂层的减摩耐磨性明显提高,尤其在油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降低1倍,在高载荷(375 N)条件下磨痕宽度降低近1倍.在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FeS涂层的主要磨损失效形式均为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5.
李栋  杨淑燕  郭峰 《摩擦学学报》2019,39(4):434-443
将聚(L-赖氨酸)-g-聚(乙二醇)(以下简称PLL-g-PEG)溶解在HEPES水溶液中时,通过球-3板式摩擦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聚合物PLL-g-PEG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干涉法在球-盘式纳米薄膜测量装置上初步研究了水基润滑环境下PLL-g-PEG对成膜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PLL-g-PEG可降低摩擦并减小磨损,主要归因于表面接枝PLL-g-PEG后形成的一层“刷”状的水化层(Hydration)起到了良好润滑作用,且摩擦性能的改善程度主要受接触应力、卷吸速度和摩擦表面基底材料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水基润滑条件下,PLL-g-PEG聚合物刷在摩擦过程中不断遭到破坏,与此同时又快速吸附到摩擦表面上而进行“自我治愈”的行为,故而有效改善了润滑效果. 光干涉的测量结果表明:添加PLL-g-PEG后,在接枝聚合物刷的球和玻璃盘的接触面间形成了一层由聚合物刷促成的且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水化层,这层水膜保护层虽然非常薄,却可以在卷吸速度为1~64 mm/s时有效分离上下接触面从而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该研究工作将为深入理解水基润滑的成膜特性及机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几种铝锡硅铜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含Si质量分数为1%~5%的Al-20Sn-Si-1Cu合金及传统的Al-20Sn-1Cu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几种Al-20Sn-Si-1Cu合金的磨损率低于Al-20Sn-1Cu合金的磨损率,并且随S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干摩擦时,摩擦因数随Si含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油润滑时摩擦因数则随Si含量的增加而略微减小.两类合金的摩擦因数均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摩擦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磨损表面的SEM分析表明:Al-20Sn-Si-1Cu合金在干摩擦下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而Al-20Sn-1Cu合金则包括粘着、疲劳及磨粒磨损等多种形式.在油润滑下,两者的磨损机理则分别为犁削作用和疲劳磨损及分层磨损.  相似文献   

17.
多层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纳米石墨烯片,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XPS等手段,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组成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初步探讨了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为厚度不一的多层石墨烯混合物,厚度范围为10~180 nm;石墨烯作为水基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使纯水的磨损机理发生转变,由严重的黏着磨损和腐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主要原因是在石墨烯水分散体系润滑下,磨损表面形成吸附减摩层和摩擦化学反应膜,两者协同作用,抑制Fe的氧化,减轻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18.
电刷镀镍/镍包纳米Al_2O_3颗粒复合镀层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镍包纳米 Al2 O3颗粒的镍基复合镀层 .与快速镍镀层对比考察了该复合镀层高温硬度的变化 ,同时还从微动磨损角度考察了该复合镀层耐磨性和摩擦系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与快镍镀层相比 ,镍 /镍包纳米 Al2 O3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高温硬度和更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能 ;复合镀层在 40 0℃左右表现出较明显的强化趋势 ,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纳米 Al2 O3颗粒使复合镀层的结构致密和细化 ,在磨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减轻粘着和降低摩摩的作用 ;复合镀层的微动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