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荧光滴定法研究了食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与牛血清蛋白间的亲和力关系。研究证明食用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黄酮结构的影响,类黄酮中羟基的甲基化使其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增长1~794倍。环A、B、C的羟基化作用对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也有很大影响,糖基化作用因共轭位置和糖种类的不同而使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力降低1~2个数量级。C2‖C3双键的加氢化作用使结合能力稍有减弱。与非聚合型儿茶酚和邻苯二酚型儿茶酚相比,聚合儿茶酚和邻苯三酚型儿茶酚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更强。分配系数升高时,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增强;氢键的电子供体和受体数目增多时,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降低,表明疏水力是影响其相互结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滴定法研究了食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与牛血清蛋白间的亲和力关系。研究证明食用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黄酮结构的影响,类黄酮中羟基的甲基化使其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增长1~794倍。环A、B、C的羟基化作用对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也有很大影响,糖基化作用因共轭位置和糖种类的不同而使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力降低1~2个数量级。C2‖C3双键的加氢化作用使结合能力稍有减弱。与非聚合型儿茶酚和邻苯二酚型儿茶酚相比,聚合儿茶酚和邻苯三酚型儿茶酚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更强。分配系数升高时,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增强;氢键的电子供体和受体数目增多时,类黄酮与牛血清蛋白的亲和力降低,表明疏水力是影响其相互结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尔酮路线合成了6种黄酮-6-羧酸化合物,采用I2/DMSO为氧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其中3种黄酮羧酸.所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IR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一步测定了黄酮-6,4'-二羧酸的晶体结构.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酰胺柱色谱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柳属植物大黄柳叶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新黄酮苷和两个已知黄酮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新化合物为地奥亭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为从自然界中首次发现的新黄酮苷类化合物。2种已知黄酮化合物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5.
<正>酚类抗氧化物指化学结构中含有酚官能团的物质,主要分为两类:非类黄酮(羟基苯甲酸类、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和类黄酮(花色苷类、黄烷-3-醇类、黄酮醇类)。葡萄富含没食子酸、儿茶素等酚类抗氧化物,大量存在其果皮、种子和果梗中[1],不仅赋予葡萄酒特有的感官特征,且可强化人体血管壁弹性,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促进肠胃消化,抑制细菌和癌细胞生长,进而提高免疫力[2-3]。因此,如何快速、准确测定葡萄酒中酚类抗氧化物总  相似文献   

6.
7-羟基黄酮与过量1,2-二溴乙烷反应得到7-溴乙氧基黄酮,将其与水杨醛反应得到7-水杨醛乙氧基黄酮,然后与酰肼类化合物反应得到14个相应的含酰腙结构的苯氧乙氧基黄酮衍生物,该类化合物与乙酸酐作用分别得到三种类型的产物,其中有8个为含1,3,4-噁二唑啉杂环结构的苯氧乙氧基黄酮环合衍生物.用红外(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质谱(ESI-MS)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0.5 mg/m L浓度时,多数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弱,其中7-(2-对硝基苯甲酰腙基)-苯氧乙氧基黄酮(4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用与对照氯霉素相近.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怡萌  陈星宇  吴娅  陈聪梅 《化学通报》2020,83(11):1031-1037
蒲公英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用价值。黄酮是蒲公英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蒲公英黄酮抗氧化性能的实验研究备受关注,然而从分子水平对蒲公英黄酮结构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借助于密度泛函理论,针对蒲公英中5种重要的黄酮化合物(槲皮素、芦丁、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通过优化结构参数、捕获DPPH自由基的热力学能量分析,NBO电荷分布、半醌自由基的自旋密度分析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蒲公英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及内在规律。结果表明:5种蒲公英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为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芹菜素,酚羟基的位置是影响蒲公英黄酮抗氧化活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蒲公英黄酮不同位点抗氧化活性的高低与其酚羟基上H原子的电荷分布、黄酮自由基的稳定性成正比关系,自由基单电子的离域程度和分子内氢键的稳定化作用共同决定了B环4’-OH是蒲公英黄酮的关键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8.
正申请公布号:CN107561185A申请公布日:2018.01.09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测定11种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属于类黄酮检测领域,所述11种类黄酮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飞燕草色素芸香糖苷、芍药色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芸香糖苷、矢车菊素葡萄糖苷、芦丁、山柰酚、槲皮素、  相似文献   

9.
1前言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研究发展很快,特别是含氮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菌、冠状动脉扩张等作用[1]。但是,目前黄酮类药物仍然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繁多,生物活性极其广泛,但作用强度普遍较弱;二是黄酮...  相似文献   

10.
箬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邹耀洪 《分析化学》1996,24(2):216-21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苯基柱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并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分离和制备了箬竹叶中8种黄酮类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证6种为结构相近的黄酮甙类化合物,并以其中的芦丁的为标准,测定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在箬竹叶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冉  曾华金  于岚岚  陈晓岚  屈凌波  李萍 《化学学报》2010,68(19):1995-1999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1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计算了黄酮与BSA作用的各种参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距离), 比较了不同结构取代对黄酮与BSA结合的影响.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 建立了上述黄酮与BSA作用大小的定量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分析了4个黄酮苷元和6个异黄酮苷元的质谱数据, 并总结了两类化合物C环上的裂解规律. 黄酮化合物C环以Rretro-Diels-Alder(RDA)裂解断裂为主, 形成A1,3-离子且相对丰度较高; 而异黄酮化合物C环断裂以碳0和碳3键的断裂为主, 形成B0,3-离子, 且相对丰度较高. 说明黄酮化合物的交叉共轭体系和异黄酮的非交叉共轭体系对C环的裂解影响较大, 而且黄酮化合物的B环和异黄酮化合物的A, B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对生成碎片离子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导致生成的碎片离子类型及其相对丰度不同, 根据其质谱数据(包括碎片离子的质荷比和相对离子丰度)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取代状况, 为快速鉴定黄酮化合物和异黄酮化合物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南中国海海藻刺状鱼栖苔的化学成分(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南中国海刺状鱼栖苔的乙醇提取物经多种柱层析分离并鉴定出四种化合物,分别为:(24S) 5 烯 3β 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及类黄酮化合物(-) 表儿茶精.其结构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如IR,GC MS、FABMS、1HNMR、13CNMR(DEPT)、1H 1HCOSY和HMBC等加以证实.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刺状鱼栖苔中检测到.其中槲皮素和(-) 表儿茶精是首次从红藻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4.
类黄酮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当中,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芦丁是类黄酮化合物的一种,它能维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弹性、增强其抵抗力以及防止血细胞凝聚,因此可用于因毛细管脆性变差引起毛细管破裂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芦丁的检测,例如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和电化学方法等.由于芦丁具有电化学活性,因此,芦丁也可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本文研究了芦丁在单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芦丁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4种常见的类黄酮化合物芦丁、 槲皮素、 葛根素和柚皮苷与2种不同形态结构的G-四链体DNA和3种双链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比较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与不同形态结构DNA结合的强弱及形成复合物的化学计量. 结果表明, 芦丁和槲皮素对G-四链体DNA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同时它们对双链DNA的选择性也较高; 而葛根素和柚皮苷对G-四链体DNA仅显示了较低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4种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和SMMC7721(肝癌细胞)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2种肿瘤细胞均有体外抑制活性,其中N,N-二(3′,4′-二甲氧基-8-黄酮甲基)香叶胺(1c)的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5.78和3.85μmol/L,N,N-二(4′-氟-8-黄酮甲基)香叶胺(1a)和化合物1c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观测到化合物1c与鲱魚精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实验法对黄花菜中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中的超声功率、样品细度、固液比例、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了研究,优选出简便可靠的黄酮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黄花菜过60目筛后,超声波功率为高档,固液比为1:10,提取为20 min。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色谱分析可以确定黄花菜中的黄酮是黄酮醇类黄酮。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8-黄酮甲基氮芥和6种8-黄酮甲基多聚异戊二烯胺类化合物, 产物结构经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合成的7个化合物与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美法仑一起对白血病细胞(K562)、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黑色素瘤细胞(B16)等3种肿瘤细胞进行了初步的体外生理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对3种受测细胞, 8-黄酮甲基氮芥的体外活性均与美法仑接近; N,N-二(8-黄酮甲基)香叶基胺则表现出比美法仑更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4个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和SMMC7721(肝癌细胞)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2种肿瘤细胞都有体外抑制活性,其中N,N-二(3′,4′-二甲氧基-8-黄酮甲基)香叶胺(1c)的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5.78和3.85 μmol/L,N,N-二(4′-氟-8-黄酮甲基)香叶胺(1a)和化合物1c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化合物1c与鲱魚精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结构的黄酮衍生物,由于其多样化的生物活性而在药物发展中备受人们的重视.这里,报道了一种以Se粉为原料,使用铜化合物作为催化剂,通过C—H官能化来合成含Ar Se取代基的黄酮衍生物,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