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用一阶异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蔬菜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讨论了同时存在于蔬菜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对两者测定的影响,并提出用适当浓度的类胡萝卜素丙酮溶液作为参比溶液,用以消除类胡萝卜素对叶绿素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类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建平  张义明  史贤明  龚贤弟  陈峰 《色谱》1997,15(2):133-135
提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类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方法。采用丙国等有机溶剂提取藻类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然后在反相C18柱上进行分离。流动相选用二氯甲烷/乙腈/甲醇/水(22.5:9.5:67.5:0.5),流速为1.0mL/min。用光度检测器检测报长为450um。叶黄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平均回收串分别为99.1%,98.5%,99.4%,100.6%和9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5.6%,6.0%,4.1%和4.0%。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叶片为材料,利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最大决定系数增量回归算法,研究了叶片叶绿素a、b及SPAD值同时、快速测量方法.结果表明,用3个波长点建立的模型可以达到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叶绿素a、b及SPAD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9、0.9816和0.9757;标准差分别为1.52、0.43和1.96;预测相对标准差分别为4.64%、5.50%和4.88%.同时研究了仪器波长误差和带宽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发现波长偏移超过0.2 nm,误差快速增大,且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时对测量的影响要大于向短波方向偏移的影响;仪器带宽变大,预测误差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中的镁可被氢离子置换而形成去镁叶绿素。本文首次提出用荧光光谱法测定叶绿素中的镁而间接测定叶绿素的方法。在氨性溶液中,以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铁试剂)作荧光试剂,省去了叶绿素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5.
吉海彦  严衍禄 《分析化学》1993,21(8):869-872
本文研究了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回归法、偏最小二乘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法测定活体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活体叶片的光谱由PC微机采集,测定叶绿素a与b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7~0.958与0.873~0.908;相对标准偏差约5%~9%(叶绿素a 9.4μg/2ml,n=20)。本方法可用于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荧光熄灭定量的测定铜(II)的新方法。从新鲜菠菜中提取叶绿素-a,用高氯酸溶液处理,制得脱镁叶绿素-a。测量脱镁叶绿素-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测到505和535nm处有特征吸收峰。在60 ℃水浴中,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与铜(II)离子水溶液混合,5分钟后发现混合液颜色变绿,505和535 nm处吸收峰消失。铜(II)离子水溶液与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混合后发生荧光猝灭现象,而类似浓度的其它生理离子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对脱镁叶绿素-a的荧光猝灭现象不明显。 研究了铜(II)离子与脱镁叶绿素-a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荧光强度衰减的影响。并通过阿累尼乌斯经验关系估算铜(II)离子与脱镁叶绿素-a反应的活化能约为10 ±1kJ·mol-1。研究了铜(II)离子的浓度对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在8.0×10-5 ~8.0×10-7 mol·dm-3范围内,铜(II)离子的浓度与混合液的荧光强度成线性衰减关系,检测限可达8.0×10-7 mol·dm-3。利用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测量,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检测铜(II)离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艳青  张胜寒  许佩瑶  檀玉 《应用化学》2017,34(11):1314-1320
为了研究叶绿素的敏化机理,本文以菠菜叶片叶绿素的乙醇浸提液敏化纳米管TiO_2电极,在Na2SO4水溶液电解液中测定其光电性能。敏化电极的光电流响应曲线显示,叶绿素浸提液敏化纳米管TiO_2电极时会显著改变电极的光电流值,而敏化Ti电极时则产生光电流极小。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则表明,叶绿素浸提液使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更容易发生。测定不同浓度的叶绿素浸提液敏化纳米管TiO_2电极的单色光光电转化效率(IPCE)图谱,结果表明,合适的叶绿素浓度(7.123~71.23μg/L)使电极IPCE平均增加2倍以上,但浓度增大至7123μg/L时,其敏化电极IPCE则明显降低;同时发现叶绿素的敏化作用未明显改变TiO_2电极IPCE图谱的特征谱峰位置。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在水溶液中叶绿素改变纳米管TiO_2光电性能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叶绿素分子与TiO_2电极中的光生空穴发生反应,进而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使电极有效光生电子数量增加,光电流密度增大,最终提高TiO_2电极的IPCE。  相似文献   

8.
用乙醇从铜绿微囊藻中提取叶绿素a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得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为1 902.5μg·L-1,以叶绿素a作为标准物质,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在30~1 800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试验表明:该提取液在冰箱4℃条件下保存,5h内其荧光值的相对误差为±2.5%;在pH 3~9范围内应用时,荧光值的相对误差为±5.0%;在温度5℃~30℃范围中使用时,荧光值的相对误差为±3.0%,证明提取液的稳定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与叶绿素标准品同时测定了5个水样中的叶绿素含量,经t检验所得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可用叶绿素a代替叶绿素标准品作为荧光光度法中的基准物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叶绿素在近二十种不同浓度的介质中的微分脉冲极谱行为,测定的最佳体系为0.05MLiOH溶液。叶绿素测定的峰电位在-2.0V (vs.Ag/AgCl)左右,其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7×10~(-7)~1.0×10~(-5)M。成功地应用於绿色植物叶片及牙膏中叶绿素的直接测定。本文还试验了直射可见光、温度等因素对叶绿素溶液测定的影响以及叶绿素溶液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吸附性。  相似文献   

10.
浊度对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浊度对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不同浊度的叶绿素a提取液和铜绿微囊藻液的荧光强度,使用海水叶绿素现场检测仪测定了不同浊度的铜绿微囊藻液和实际水样的叶绿素a浓度值。结果表明:当水体浊度较大时,由于悬浮颗粒物的强烈散射作用会使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偏高。当水体透明度较高时,浊度对测定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以希土空白作对比,改变不同试液的酸度,发现不管溶液中是否存在希土离子,叶绿素吸收峰的改变只在溶液pH小于1.5时出现,pH大于等于1.5时不发生,说明叶绿素紫外可见吸收谱峰的改变是由酸度引起,而希土离子的作用与此无关。  相似文献   

12.
以鲜菠菜叶为原料,经过皂化、酸化、锌代及成盐等过程,得到叶绿素锌钠盐;测定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利用相对光强度探讨了叶绿素锌钠盐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几种食品添加剂和常见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锌钠盐的耐光性较差,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影响不大;银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间接光度法测定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植物叶试样置于研钵中用无水乙醇研磨,使植物叶中叶绿素溶入乙醇中。分取部分此乙醇溶液用石油醚萃取,使叶绿素溶入石油醚中。石油醚相用1 mol.L-1盐酸反萃取,使镁离子从叶绿素分子中被氢离子置换而进入水溶液中。然后用光度法以偶氮氯膦Ⅰ为显色剂测定镁量并用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的方法进行改革。改进法在样品经过冷冻、50℃热丙酮快速提取并放置2h后后进行测定。对改进前后方法测定结果的方法分析表明,方法改进前后测定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方法改进后简化了操作,提取时间由原来的8-20h缩短为1.5-2.5h。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稀土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植物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分子是重要的色素分子。它参与构成捕光天线和作用中心,在植物高效吸收和传递光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研究对于了解稀土元素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促进农业增产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稀土农用已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已发现稀土元素对植物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然而,稀土元素对叶绿素作用机理尚未充分认识。本文进行了叶绿素-稀土的光谱研究。试图证明稀土元素的存在,特别是轻稀土对叶绿素分子捕获光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及其衍生物不易变化,是生产力的敏感指标。因此,根据其含量和种类可探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讨论了沉积物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同步荧光测定叶绿素的方法,并应用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沉积物中叶绿素的测定,并对其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绿素a、b的浓度在0.5~200μg/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9;其检出限分别为1.410和0.376μg/L。本方法适合批量测定,为沉积物中低含量叶绿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以叶绿素(Chl)为敏化剂、香叶烯光敏氧化的同时用四丁基硼氢化铵(TBABH4)还原得到相应的二级和三级烯丙基醇。讨论了玫瑰红(RB)、甲素(HA)和叶绿素三种敏化剂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叶绿素为敏化剂由香叶烯合成的齿小蠹二烯醇(Ipsdienol,2-甲基-6-甲叉基-2,7-辛二烯-4-醇),副产物少,收率较高。还讨论了还原剂的用量及光照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纳米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叶绿素加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纳米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剂,采用电镜(TEM)、红外光谱(IR)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常温常压下不同Ni负载量的催化剂对叶绿素加氢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碳管负载镍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保持高分散态,不会发生团聚.而经过硝酸氧化后的纳米碳管负载镍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活性.当Ni负载量为7%时,催化活性最好,叶绿素分子开环生成各种小分子.  相似文献   

19.
纳米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叶绿素加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纳米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剂,采用电镜(TEM)、红外光谱(IR)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常温常压下不同Ni负载量的催化剂对叶绿素加氢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碳管负载镍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保持高分散态,不会发生团聚,而经过硝酸氧化后的纳米碳管负载镍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活性,当Ni负载量为7%时,催化活性最好,叶绿素分子开环生成各种小分子。  相似文献   

20.
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叶面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叶片为材料,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独立分量法(ICA),研究了叶绿素浓度叶面分布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用高光谱相机采集了80片黄瓜叶子的高光谱图像(408~1117 nm),利用ICA方法提取了高光谱图像的8个独立分量信号,通过逐步线性回归(SMLR)优选出第1、第2和第5个ICA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叶绿素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