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揭示中下扬子区地壳结构特征和构造与成矿的相关性,在区内全面探集岩石力学、岩石流变和岩石化学样品测试分析,划分出六套层滑一倾滑区域性导位断裂系统。并以构造分层、流变分层和化学分层系统定量参数论述这些断裂(侧重其中1S、4S滑脱层)中的分异分层或称变质分层作用。通常以流变分层作为变质分层研究的主体,构造分层为基础,化学分层则是研究的深入和继续。区内在这些分层作用制约下所形成的动力成岩成矿层控矿床中(4S、5S和6S尤为典型),层次层带分异结构更趋完善,地层—断层—矿层三位统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对九种聚合物材料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服从Egring关系,增强尼龙存在的两个活化过程分别对应着基体材料屈服为主导因素和纤维断裂及其从基体中拔出为主导因素的两个不同活化过程。缺陷对聚合物材料拉伸屈服强度影响不大,但大大降低聚合物材料的塑性。  相似文献   

3.
4.
为揭示中下扬子区地壳结构特征和构造与成矿的相关性,在区内全面探集岩石力学,岩石流变和岩石化学样品测试分析,划分出六磁层滑一倾滑区域性导位断裂系统。并以构造分层,流变分层和化学分层系统定量参数论述这些断裂中的分异分层或称变质分层作用。通常以流变分层作为变质分层研究的主体,构造分层为基础,化学分层则是研究的深入和继续。  相似文献   

5.
6.
木棉纤维拉伸性能的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单纤维强伸性能的新测试方法,测试了4种木棉纤维的拉伸性能,结果发现,木棉纤维拉伸曲线与棉纤维相似,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木棉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在一定范围内均有分布,4种木棉纤维平均断裂强力1.44~1.71 cN,平均断裂伸长率1.83%~4.23%,纤维长度、线密度与木棉纤维的断裂强力明显相关,4种木棉纤维相对断裂强度接近,而断裂伸长率差异较大,木棉纤维初始模量因其品种和产地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与棉纤维相比,木棉纤维断裂伸长率低,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与棉纤维相近,但因木棉纤维细软而容易拉断.  相似文献   

7.
羊毛细化拉伸系统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羊毛细化罗拉拉伸系统的作用进行分析,建立了纤维拉伸倍数计算公式,得出纤维有效拉伸的条件,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螺纹钢在热轧、退火、正火状态下,码尺度度为2.5-62.5μm的分形维和它们的自相似结构上界长度。表明在不同码尺范围,维数和上界不同,在10-62.5μm区间,维数高,强度低,塑性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涤纶长丝的单丝拉伸与复丝拉伸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及分布和初始模量。复丝的峰值断裂强度总是小于单丝断裂强度,但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复丝拉伸试验推得单丝断裂强度。复丝拉伸时,其中单丝的断裂伸长平均值与单丝拉伸时的断裂伸长平均值十分接近。但两者的分布相差很大。复丝的初始模量与单丝的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金属拉伸试样的断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金属拉伸试样断口分析方法,讨论了试样在拉伸试验中的应力分布、断裂过程以及影响断口形貌的因素,为断裂形态分类和断裂原因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沿黔西南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南盘江地区的三迭纪相变带上,发育一系列飞来峰,构造窗等构造,其运动学特征为自台地向盆地方向运动,局部地段有自盆地向台地方向的逆冲作用存在,两者在空间上构成一复杂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作用和重力滑动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条区域地震大剖面的研究,揭示了川中地区基底断裂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发育特征。指出基底断层以高角度的逆断层、下正上逆断层和正断层为主。它们在震旦纪已开始发育,在历次构造运动中都有活动。在前中生代主要处于张扭应力背景之下,在中、新生代转化为压扭应为背景。基底断裂在剖面上和平面上都成带发育,构成网格状断裂系统。它们对盖层断裂和褶皱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有限元反演分析法,按平面应变问题,反演了溪落渡电站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了该地区区域力源机制及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混合岩带的断裂构造研究,区分出中生代以来五期构造应力场。第一期构造应力作用方向为NW—SE向水平挤压,其时代为J_3—K_1;第二期为NW—SE向水平挤压,其时代为K_1;第三期为近南北向水平挤压,其时代为K_2;第四期为NWW—SEE水平挤压,其时代为E;第五期为NW—SE向水平挤压,其时代为N。上述各期构造应力作用方向均能从板块运动中找到其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中央断裂带位于中国东部东营凹陷中部 ,发育有厚达 70 0 0 m的第三系碎屑岩。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第三系的沙河街组地层。影响中央断裂带的主要地质力学因素有三个方面 :(1 )脊部塌陷机制 :由东营凹陷北部的埕南大断裂 (犁式张性断裂 )所控制的凹陷中部地堑型断裂 ;(2 )塑性物质上隆机制 :中央断裂带深部存在盐体上隆 ;(3)右旋张扭机制。这些机制在时间上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作用的。区域构造、沉积作用和右旋张扭应力控制了脊部塌陷 ,而右旋张扭又与塑性盐体上隆产生的拉张有关。因此 ,中央断裂带的形成是这三种机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复合叠加作用的结果。该文对中央断裂带西部的现河庄油田的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 ,研究了断裂体系的动力学特征和构造演化模型 ,认为中央断裂带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 :初期凹陷阶段、早期拱张阶段、中期断陷阶段和晚期稳定阶段。根据中央断裂带的地质、沉积、构造模型和演化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断裂带的生、储、盖组合等油气体系 ,指出了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高断块、岩性圈闭以及与深部盐体有关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对新场地区气田水的产出特点、产量和水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气田水有用组分含量丰富,碘、溴等可回收利用,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提出气田水的处理途径是综合利用或向地下回灌。研究认为川绵39井地质条件优越,应是回灌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球表面水量平衡、热量平衡两个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对其中一系列变量在三峡建库前后变化的分析,推导库周地区辐射平衡、蒸发量、年径流量等重要水热因素将会发生的变化,从而对整个库区环境的演变可窥豹一斑.库周沿江地区辐射平衡将增大约42%~67%,即(80~126)×103J·cm-2·a-1,库周地表蒸发量平均将增大约2%~4%,其中重庆地区增加幅度大于宜昌地区,库周地表径流将减少约8%~10%,即45~55mm·a-1,库区潜热通量将增加2%~4%左右,即(29~54)×103J·cm-2·a-1,库周地区地面与大气间的湍流显热交换将增加约10%~15%,即(42~8·4)×103J·cm-2·a-1.  相似文献   

18.
川鄂黔毗邻地区由走向北东或北东东和南北向、北北东向几组构造线交织成一系列网状构造变形图案,金佛山菱形构造是其中典型之一。文章应用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新方法──遥感图像解析法,通过宏观构造和相关节理系统的详细解译和野外调研及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两次构造变形场并反演了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大同矿区现场煤体地应力测量及其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了煤体内地应力测量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一种新评价方法—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在模拟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不同性质应力场的特征及其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总结了应力场特征与构造形迹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预测裂缝发育区带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方法,为优选探井井位、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成本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