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香青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青花与叶中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获得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11.L标准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香青花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物质,相同成分有15种,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3.46%)、环氧化葎草烯II(8.97%)、Ar-姜黄烯(8.50%)、δ-杜松烯(6.99%)等;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7.47%)、α-蒎烯(15.17%)、Ar-姜黄烯(8.27%)、(E)-石竹烯(6.06%)等。采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鉴别香青花与叶挥发油中的同分异构体,提高了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定性的准确性,为香青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卫强  彭喜悦 《应用化学》2016,33(8):945-95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碧桃花、叶、茎、果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和相对质量浓度,共鉴定178个化合物。 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1.42%)、α-金合欢烯(9.18%)、十六烷酸(8.03%)。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4.72%)、二十五烷(9.85%)、二十八烷(8.29%)、二十三烷(5.14%)。 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Z)-3-己烯-1-醇(28.90%)、(E)-2-己烯醇(16.06%)、正己醇(6.86%)。 果实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20.46%)、十六烷酸(5.84%)、苯甲醇(5.01%)。 在10~40 d贮藏期内,花、叶、茎、果实挥发油可明显降低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其中以茎挥发油高剂量组降低作用最强。 花和茎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0.024~0.188 g/L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水飞蓟全草不同部位的组成特征,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对水飞蓟的幼草、根、茎、叶、花、种子等不同部位提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析。以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为分离柱,以5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在此条件下,水飞蓟不同部位的样品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发现不同部位组成差别很大,得到的组分数从幼草、种子、花、叶、根、茎依次减少。水飞蓟不同部位所含的组分极性有很大差别,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样品组成也有较大差别。实验结果可为水飞蓟全草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应用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野生,园栽月见草中营养元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法和AAS法测定野生、园栽月见草和根下土壤中10种营养元素,其含量各异,且因部位不同而异;所测元素加和量,野生:叶〉茎〉种子〉花〉种子壳〉根;园栽:种子〉叶〉种子壳〉花〉根〉茎;部位加和量均值,野生高于园栽月见草,并与土壤背景值相关。  相似文献   

5.
万寿菊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不同部位万寿菊挥发性化学成分,为万寿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不同部位万寿菊挥发油,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结果表明万寿菊花、叶、茎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3.7%、3.5%和2.9%.在花、叶和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0、33和35种化学成分.万寿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万寿菊花挥发油的含量最高,万寿菊花、叶、茎挥发油中柠檬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环己基-2.甲基-丙烯-2-酮和3-甲基-6-(1-甲乙基)-2-环己烯-1-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1.动物性的天然香料来自某些动物的生殖腺分泌物.例如有麝香、龙涎香、灵猫香和海狸香等数种;植物性的天然香料来自芳香植物的花、叶、果实、种子、根、茎、皮.例如有丁香、玫瑰、樟脑、檀香、留兰香、香草、百里香等等,种类非常之多.请你指出其中三四种香料的主要成分,并用分子式表示. 2.“香”字是由“黍”和“甘”合成的,是指谷类熟后的香气,芬字是指花草的香气;“臭”字是由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四极质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运用保留指数结合准确质量测定,分别从鱼腥草茎和叶中鉴定出49、39种挥发性组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鱼腥草茎和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鱼腥草茎以α-蒎烯(12.24%)、β-蒎烯(22.42%)、月桂烯(11.98%)、乙酸冰片酯(10.97%)、甲基正壬酮(10.83%)为主要成分,而鱼腥草叶则以月桂烯(39.48%)、(Z)-β-罗勒烯(26.52%)、癸醛(10.35%)、桧烯(4.43%)、甲基正壬酮(2.44%)为主。结合保留指数和准确质量测定能显著提高质谱定性的准确性,有利于解决质谱检索时定性不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年份,同年不同月份采收的人参根、茎和叶中稀土元素(RE′s)的含量,研究稀土元素在人参中分配规律。样品经硝酸和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以Re、Rh元素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89)Y、~(139)La、~(140)Ce、~(141)Pr、~(146)Nd、~(147)Sm、~(151)Eu、~(157)Gd、~(159)Tb、~(163)Dy、~(165)Ho、~(166)Er、~(169)Tm、~(172)Yb和~(175)Lu共15种稀土元素在人参根茎叶中的含量。15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在0.24~2.46μg·kg~(-1)之间。稀土元素在人参叶中含量最高,根部居中,茎中最少,在人参根中具有逐年累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具有超高效除草活性的稠杂环化合物,以2-氨基-3-乙氧羰基-5-乙基噻吩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的2-烷硫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通过~1H NMR、IR、LC-MS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证.初步对单、双子叶植物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单、双子叶的根和茎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环戊硫基-3-正丙基-6-乙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4e)和2-正十六烷硫基-3-正丙基-6-乙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4o)在100 mg/L浓度下对单子叶植物稗草根和茎长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头花蓼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头花蓼药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锑(Sb)污染土壤中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对Sb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头花蓼中Sb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影响,并预测头花蓼食用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时头花蓼种植土壤中Sb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Sb含量增加,头花蓼生物量及耐性系数减小,头花蓼各器官Sb含量增加,且表现为根>叶>茎。头花蓼根部、地上部对Sb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53~1.76(平均1.32)、0.13~0.36(平均0.23),且均在土壤中Sb处理量为2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头花蓼对Sb的转运系数为0.13~0.24(平均0.18),表明头花蓼将Sb从根部转运到地上部的能力较低。在Sb浓度低于2.09 mg/kg的土壤中种植头花蓼,头花蓼根、茎、叶各部位均可安全食用;但土壤中Sb浓度高于8.72 mg/kg时,头花蓼各部位食用均存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测定藏药独一味药材中不同部位的木犀草素和总黄酮含量,进一步完善独一味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分别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独一味药材的根、叶、花、全草中的木犀草素及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独一味药材的叶、花、全草中均含有木犀草素而根中未检出;根、叶、花、全草中均含总黄酮.  相似文献   

12.
龙涎香的组成及降龙涎醚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军  陈莎  戴乾圜 《有机化学》2001,21(3):167-172
简要介绍了龙涎香的应用及其化学组成,重点介绍了以香紫苏醇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化途径合成降龙涎醚。  相似文献   

13.
卫强  刘洁 《应用化学》2016,33(6):719-726
研究了大叶黄杨叶、茎、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体外抗病毒作用。 共鉴定133个化合物,大叶黄杨叶挥发油中主要有2-乙氧丙烷(41.92%)、(E)-2-己烯-1-醇(17.8%)、 (E)-香叶醇(7.86%)、甲基环己烷(6.60%)等;大叶黄杨茎挥发油中主要有甲氧基苯基肟(33.10%)、二十八烷(14.34%)、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2.48%)、甲苯(11.88%)、二十一烷(7.74%) 等;大叶黄杨果挥发油中主要有苯甲醛(15.52%)、甲苯(15.03%)、甲基环己烷(14.76%)、(Z)-3-己烯-1-醇(10.98%)等。 大叶黄杨叶、茎、果的环己烷、乙醚萃取挥发油对特定病毒有显著抑制效果。 大叶黄杨叶、茎、果中挥发油萃取部位成分差异明显,有特定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香精样品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建立了适合香精样品直接自动化分析的顶空一固相微萃取一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采用保留指数检索对质谱检索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以提高对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香精中主要含有茴香脑(42.4%)、丁子香烯(5.5%)和β-石竹烯(4.3%)。该方法的精密度为4.0%~8.9%。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丹参中木质素及其单体含量的方法.采用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酸不溶性木质素(Klason木质素)和酸溶性木质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硫代酸解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各木质素单体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总木质素在丹参根和茎中的含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作者等在1976年发现植物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中均含有一种水解酶,它能接触水解2,6-二氯乙酰靛酚。它们和动物的乙酰胆硷酯酶一样,酶活力可被有机磷化合物所抑制。植物水解酶与胆硷酯酶的区别在于它们不能催化溴化乙酰胆硷或溴化硫代乙酰胆硷水解。本文报导了应用植物酶源(以大米、小米、面粉为代表)测定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根中鉴定了31个成分,从叶中鉴定了22个成分。其中有16个共有成分。三叉耳蕨根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六醛(11.24%)、正十六酸(9.07%)、十六烷(6.31%)和2,6,10,14-四甲基-十五烷(6.05%)。叶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85%)、(E)-4-(2,6,6-三甲基-2-环己-1-烯基)-3-丁烯-2-酮(9.32%)、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8.25%)和(E)-4-(2,6,6-三甲基-1-环己-1-烯基)-3-丁烯-2-酮(8.05%)。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胺为原料合成6种N4-取代氨基脲,然后与5种3-(1-羟基亚乙基)-吡咯烷-2,4二酮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22种新型缩氨基脲类衍生物,即(Z,Е)-1[1-(2,4二氧吡咯烷-3-亚基)乙基]-4-烃基氨基脲,其结构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这类化合物对油菜根和稗草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香花顶空挥发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料分析简况芳香植物是植物王国中的重要一类。芳香植物的花、叶、根、茎、果实或种子等可用来提取香料。工业上,植物香料的主要产品形式有精油、净油和浸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研究了紫苏葶、β-紫罗兰酮、香紫苏内酯、异丁香酚、苯甲醛、2-乙酰基吡嗪、2-乙酰基噻唑、3-乙酰基吡啶、山楂酊、树兰净油在氦气氛围中分别于300、600、800℃下的裂解产物,通过对裂解产物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分析,讨论了裂解温度和香料组分化学结构对芳香族物质产生量的影响,并以有机结构理论总结了香料成分的结构与高温裂解产生芳烃物质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香紫苏内酯、异丁香酚、树兰净油等在800℃时均裂解生成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系物、茚系物和萘系物),其中裂解物中芳香烃类物质含量最高者为β-紫罗兰酮,达到16.290%,树兰净油为5.376%;而2-乙酰基吡嗪、2-乙酰基噻唑、3-乙酰基吡啶的裂解产物中未检测到上述芳香烃类物质,香料成分的结构是高温裂解产生芳烃物质的重要因素;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乙酰基吡嗪、2-乙酰基噻唑和3-乙酰基吡啶适宜用作卷烟香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