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占比高达75%以上.鉴于单纯手术治疗后好复发、易进展的特点,多个指南均推荐手术切除结合术后灌注治疗作为其标准治疗方案.化疗作为膀胱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对NMIBC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尿液稀释、膀胱排空以及药物直接暴露等多重因素限制,极大地制约了小分子化疗药物在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为改善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疗效,多种新型给药装置或技术相继被应用于NMIBC灌注治疗,但仍难以解决毒副作用难题.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其在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灌注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改善带来机遇.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NMIBC临床治疗或临床研究中的用药方案及新兴给药技术,并对临床NMIBC灌注治疗中所使用的纳米递送技术进行了归纳.进一步结合作者和国内外同行在膀胱灌注化疗纳米药物研究方面所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对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膀胱灌注治疗纳米药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顺铂(CDDP)作为一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然而,肿瘤细胞内的还原微环境会降低CDDP的疗效.在本研究中,通过磷酸钙固化技术将聚(L-谷氨酸)-CDDP纳米粒子(PGN-Pt)与三氧化二砷(ATO)结合,构建细胞内酸敏感的纳米团簇NCPGN-Pt+ATO,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NCPGN-Pt+ATO为粒径在129.8 nm的纳米球,能够在血液中长循环并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效应在肿瘤组织富集. NCPGN-Pt+ATO被细胞摄取后在细胞内酸性环境中释放PGN-Pt和ATO. PGN-Pt在细胞内持续释放CDDP以保持其有效杀伤浓度. CDDP和ATO共同提高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提升CDDP的疗效协同抑制肿瘤进展.鉴于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CPGN-Pt+ATO为CDDP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利用纳米载体负载小分子化疗药物、蛋白和基因有助于降低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肿瘤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无法有效渗透到肿瘤深部,使药物的疗效受到限制。通过控制纳米药物载体的粒径、表面电位、表面功能基团和形状等理化性质,可以实现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扩散。本文从无机和有机纳米药物载体两个体系出发,综述了通过对纳米药物载体的组成、结构设计和理化性质的调控,促进其在肿瘤组织中均匀分布及深度渗透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载体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能靶向并富集到肿瘤组织、降低毒副作用、增加药物利用率以及在体内可降解等优越性能,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最有前景的载体系统之一。但是,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纳米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纳米药物在靶点处药物释放少且缓慢。因此,开发智能型纳米载体使其在到达靶点后即迅速释放包裹的药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肿瘤组织,尤其是肿瘤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较高(2~10mM),大约是体液和细胞外基质的100~1000倍(2~10μM)。基于肿瘤独特的还原势能,人们构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还原敏感聚合物纳米载体,实现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内的快速高效释放。生物还原敏感聚合物纳米载体具有以下特点:(1)在生理条件下稳定;(2)对肿瘤细胞内还原环境响应快,触发药物快速释放;(3)无需任何外在刺激装置,简单方便。本文将结合我们课题组的工作介绍各种还原敏感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载体的构建和应用,主要包括还原敏感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胶束、囊泡、纳米凝胶等。  相似文献   

5.
支德福  白宇超  张琳  张树彪 《化学通报》2017,80(11):987-994,1060
基于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PIONs)磁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将SPIONs用多功能性外壳修饰后,能够使其稳定性增加,实现体内长循环,并能缓释出所携带药物;再将其靶向性配体分子复合后,能够提高其肿瘤多靶向的效果;通过将SPIONs用温敏性或光敏性等外壳材料包覆,利用SPIONs的磁致发热、光致发热以及外壳材料自身的特点,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将温敏性外壳剥落,平稳地释放出药物,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因此,本文综述了基于SPIO的磁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研究与新进展,并进行研究展望,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咚咚  刘敬民  刘瑶瑶  党梦  方国臻  王硕 《化学进展》2018,30(12):1908-1919
目前,利用纳米粒子传递药物并用于恶性肿瘤组织的靶向识别,进一步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一个比较热点的领域,人们期望用制备容易、价格便宜、毒性小的纳米技术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率。然而,由近年的报道来看,所摄入的纳米粒子仅有约0.7%能够到达肿瘤部位,传递效率较低,这无疑加大了治疗应用的难度。本综述中,我们分析了造成纳米粒子靶向药物转运效率较低的原因,包括纳米粒子的转运途径,纳米粒子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屏障,纳米粒子在体内的清除途径等;随后我们介绍了较早应用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以及目前广泛研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情况,还介绍了细胞膜仿生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中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我们希望通过对纳米粒子传递药物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促进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上的研究,加速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如稳定的发光性能、可调的发射光谱及相对较低的生物毒性,使其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很多上转换纳米粒子介导的肿瘤治疗在可控性及选择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减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阻碍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进一步发展.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化组装,可以构建上转换纳米粒子智能响应系统.这不仅弥补了传统肿瘤治疗的缺陷,也为开发具备可控性和选择性的肿瘤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上转换纳米粒子智能响应药物系统的刺激因素及构建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总结了它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在未来肿瘤治疗中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顺磁Fe_3O_4纳米粒子(SPIONs)的磁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将SPIONs用多功能性外壳修饰后,能够增加其稳定性,实现体内长循环,并能缓释出所携带药物;将其与靶向性配体分子复合后,能够提高其肿瘤多靶向的效果;通过将SPIONs用温敏性或光敏性等外壳材料包覆,利用SPIONs的磁致发热、光致发热以及外壳材料自身的特点,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将温敏性外壳剥落,平稳地释放出药物,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基于超顺磁Fe_3O_4的磁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研究与新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给药方式导致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差、药物利用率低。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很大的损伤,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随着肿瘤学和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多种纳米药物载体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肿瘤部位药物的可控释放、载体保护壳的脱除以及肿瘤靶向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讨论了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异常生化指标构建肿瘤微环境响应载体的常用策略,并总结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设计与制备高性能纳米药物载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透明质酸构筑的药物递送载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  白阳  杨靖  步怀天 《化学通报》2021,84(3):225-231
传统纳米药物控释载体主要通过细胞胞吞作用实现药物递送,其主要过程为被动靶向机制,因此会影响纳米载体在肿瘤组织的富集和治疗效果.近年来生物大分子透明质酸因其优异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肿瘤靶向性备受科研工作者青睐,已被广泛用于药物控释载体的构筑中,并成为靶向肿瘤治疗纳米载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透明质酸基纳米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系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并详细研究了Au纳米壳层的生长过程。发现在金纳米壳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2个竞争反应。利用这一发现,可将金纳米壳层的吸收峰从524nm连续调谐至980nm处。恩度是一种临床抗癌药物,我们首次将其生物复合于吸收峰位于808nm的Au/SiO2壳层表面,得到Au/SiO2-Endo,通过FTIR测试证明该生物复合成功。将恩度特殊的饿杀肿瘤特性以及对肿瘤具有特异识别能力,与Au/SiO2纳米壳层结构的光学可调谐特性以及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复合于一体,我们期望得到一种治疗肿瘤效果更强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2.
药物/基因共负载的智能微载体的制备是肿瘤多元复合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采用聚乙烯亚胺-接枝-胆固醇两亲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成功制备了罗丹明与基因共负载的超分子组装体。通过组装条件的调控,获得了尺寸为150 nm、表面电位33 mV的球形纳米粒子,并依然具有很好的DNA缔合特性。细胞培养结果表明:表面正电荷的罗丹明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很容易被细胞内吞,并能有效转染细胞,为高效安全的药物/基因共负载微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超分子组装;药物/基因共负载  相似文献   

13.
苝酰亚胺衍生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化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常用的化疗药物存在诸多缺陷,如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难以监测等。开发高效低毒治疗药物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特定的纳米药物载体可提升药物在病变区域的有效浓度,提高杀伤肿瘤细胞效率,降低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苝酰亚胺衍生物(perylenediimides derivatives,PDI)是一种稳定性高、荧光效率优异的纳米分子材料,且易修饰,可连接特定基团,增强其生物兼容性并行使多种功能,可作为药物载体、抗肿瘤药物、荧光示踪剂等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PDI在药物载体、肿瘤细胞抑制剂和荧光示踪剂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PDI应用于临床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指导其实际应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胶束是具有疏水核心和亲水壳的自组装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具有载药范围广、结构稳定、体内滞留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可以通过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被动地富集在癌组织中,也可以通过修饰聚合物胶束的表面基团来实现药物靶向给药.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聚合物胶束的功能特点、制备、应用和药物的包载.  相似文献   

15.
长循环纳米粒子的亲水壳层虽能有效延长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但到达靶向部位后壳层会大大制约其与细胞膜的作用,并延缓药物的释放。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可很好地解决长循环纳米粒子壳层这一问题,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设计与制备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包括pH敏感型、氧化还原敏感型、酶解型等,着重阐述了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的设计机理和应用优势,并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医用类壳层可脱落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利用 HA 构建的纳米载体自身就具有肿瘤靶向功能,可以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将药物传递到肿瘤细胞内从而实现精准到达病患处。近年来透明质酸在应用于肿瘤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关注越来越多,成为了靶向治疗肿瘤的一大研究热点。基于透明质酸的基本特性和肿瘤靶向的生理学基础,在不同的刺激响应下,透明质酸型纳米给药系统能将药物集中释放于肿瘤的微环境内,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避免其他正常的组织受到药物损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透明质酸型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在各种刺激响应下释放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龚兆翠  尹超  赵惠  卢晓梅  范曲立  黄维 《化学进展》2016,28(9):1387-1396
光敏感的纳米载体因其可从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以实现对肿瘤的高效治疗,近年来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光敏感的纳米载体破裂从而释放出装载的药物的三种机理,主要包括:(1)光致异构化引发的纳米载体形态转变;(2)光反应引发的纳米载体降解;(3)光热引发的纳米载体破裂。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三种释放机理,例举了这三种释放机理所对应的光敏感材料,并阐述了其在药物运输、可控释放以及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光敏感纳米载体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纳米药物在癌症的精准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纳米材料易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的特性使得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受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启发,生物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将生物体内源性细胞膜作为功能材料包覆在纳米药物表面,赋予其细胞膜的天然属性,或者将纳米载药粒子直接与活细胞共孵育,制备载药细胞,有效地将生物体"自体"的性质与"人工"纳米材料的优势相结合.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纳米药物的免疫原性,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而且还可使其具备更强的肿瘤靶向能力.本文初步探讨了生物细胞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菁染料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质,常用于肿瘤组织的实时可视化荧光成像。但普通菁染料成像背景较高,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差。将菁染料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可使染料形成聚集并实现荧光淬灭(聚集淬灭效应),降低其在普通组织的成像背景;同时,纳米粒子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可提高染料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双硫键双菁染料(SO3Cy7-ss-Cy7.5),该染料由于两亲性的特性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粒子,荧光淬灭高达92%;当纳米粒子与谷胱甘肽(GSH)响应后,淬灭的荧光逐渐恢复,最终实现16倍的荧光强度增强。因此,该双菁染料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高分辨成像潜力。   相似文献   

20.
毕洪梅  韩晓军 《化学进展》2018,30(12):1920-1929
复合磁性生物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已引起生物医学领域的极大关注。磁性纳米粒子因其易功能化而具有靶向药物传递、可控药物释放及磁成像特性逐渐成为药物传递和新型诊疗领域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基于磁性纳米粒子或掺杂的铁氧化物构建的远程触发磁性载药递送系统,有望实现在运输过程中携载药物不泄露的情况下,提高药物递送效率且对病灶周围的健康细胞无毒或低毒性。为构建理想的可控靶向磁性药物递送系统,多种材料或配体可以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来构建更安全有效的磁性药物递送系统。一些生物分子、聚合物及天然产物等通过与磁性纳米粒子相结合,构建出可用于药物传递且具有独特性质的磁性复合新材料。迄今为止,具有磁场应答能力的磁性药物递送载体已经在远程控制药物释放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磁性药物递送载体作为远程控制治疗体系在设计与构建上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磷脂分子、聚合物、多孔微纳米材料以及天然产物等与其构建的复合材料,并对当前磁性复合特定给药载体的优点、局限及发展前景等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