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含硫氮双齿配位基的有机硅聚合物和三氯化铑反应,制备了聚-γ-N(β-丁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和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选用I-癸烯,I-十二烯、苯基烯丙醚、苯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环己烯、氯代十一烯和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另用丁烯进行氢化,以其实验结果评价其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铑络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5~1.8h之内,含有4.9×10-6mol的两种铑络合物可将I-癸烯,苯基烯丙基醚,I-十二烯硅氢化78%以上.其选择性在96%~100%之间.对丁烯的氢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CAN氧化长叶烯和莰烯的反应及其产物的分离鉴定工作。CAN氧化长叶烯不生成γ—内酯,而是生成E-ω-乙酰氧甲基长叶烯(产率55%)和E-ω-羧基长叶烯(产率27.6%),CAN氧化莰烯生成γ-内酯,(产率23.5%)和E-ω-乙酰氧甲基莰烯(产率9.8%),上述反应产物除羧酸外都是优良的香料化合物,为松节油和重质松节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3:1和1:1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为载体的Ti系催化剂的合成以及在长链α-烯烃聚合方面的应用.并通过IR、XRD和粘度法手段对有机载体、负载四氯化钛后的结构及长链α-烯烃(C12)聚合物等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含硫氮双齿配位体的有机硅聚合物和K2PtCl6反应,得到固载在二氧化硅上的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铂络合物,并用XPS研究其结构.选用十二烯、癸烯、苯基烯丙醚、烯丙基苯、氯代十一烯、丁烯腈等7种底物与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另用丁烯进行氢化,均选用铂络合物为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铂络合物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2~2.2h之间,含有4.9×10-6mol铂络合物可将苯基烯丙醚、十二烯、癸烯、烯丙基苯、氯代十一烯5种底物硅氢化,产率均在79%以上,其选择性在98%~100%之间.对丁烯的催化加氢效果也很好,第一次脉冲氢化时,直接形成0.045~0.049mol/molPt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冰乙酸介质中,当有乙酐和乙酸钾存在时,几种高价金属盐氧化莰烯(2)的反应,分离得到了两种主要产物:标题化合物(1)和E-ω-乙酰氧甲基莰烯(3),研究结果表明:Mn(OAc)3的氧化效果最好,当反应温度为116度时,Mn(OAc)3氧化(2),一步得到(1),产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研究了二维氧化硅烯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结果显示,随着氧含量的增加,氧原子更加倾向于以-(Si2O2)x-键的形式排列在硅烯表面.每一个-(Si2O2)x-键都会使临近氧原子的六个硅原子处在同一表面,并且四个Si-O键构成一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当所有的硅原子都转化成sp3杂化后,氧化硅烯会形成最稳定的全氧化结构并具有0.46 eV的带宽.部分氧化的硅烯结构具有从0.30 eV到0.38 eV的较小带宽,这些较小的带宽非常吻合较早时的关于氧化硅纳米带的带宽的实验数值(0.35 eV),并且说明离子化的Si-O键和共价性的Si-Si键共存导致了较小带宽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以N-烯丙基乙醇胺为原料,经过卤化,再与苯硫酚钾反应制得N-(β-苯硫基)乙基烯丙胺,通过硅氢化反应和三甲氧基硅烷作用,然后水解固载,络合氯化钯,得到固载在二氧化硅上的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钯络合物,并用XPS研究了结构.选用Ⅰ-十二烯、苯乙烯、Ⅰ-癸烯、苯基烯丙基醚、烯丙基环氧丙基醚、丁烯腈、环己烯、硝基苯等8种底物进行催化加氢,以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选择性明显.不同溶剂中,其活性顺序为:苯异丙醇>乙醇、正己烷.该催化剂在空气中放置半年,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经简单回收可再用  相似文献   

8.
对四环素类抗菌素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降解物脱水四环素类抗菌素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脱水四环素,脱水土霉素能与β-环糊精形成包络物,而脱水金霉素和脱水强力霉素与β-环糊精的包络作用则十分微弱,从四环素类抗菌素和β-环糊精的分子结构出发,对包络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包络物的形成常数,建立了利用转化荧光结构法测定四环素、土霉素和甲烯土霉素这3种四环素类抗菌素的新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0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桧萜(Sabinene),百里醌(Thymoquinone),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3-cyclohexn-1-ol,4-methly-1-(1-methylethyl)-)等。  相似文献   

10.
立体专一的手性烯酯(S)-3-(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基)-丙烯酸乙酯可以用来合成其它的一些具有光学活性的物质.笔者在研究(R)甘油醛缩丙酮的合成及其Wittig反应选择性的过程中寻找这种立体专一性的手性烯酯的合成方法和条件,为今后得到更多立体专一的手性化合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硼氢化钾还原α,β-不饱和硝基化合物时对于碳碳双键的选择性,以β-硝基苯乙烯为底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及烯键和苯环上取代基对于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于反应结果都有较大影响,但取代基的影响不大.硼氢化钾是还原β-硝基苯乙烯的合适还原剂,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四氢呋喃-乙醇作反应介质,将β-硝基苯乙烯的溶液滴加入硼氢化钾与反应介质的混合物,投料比n(β-硝基苯乙烯):n(硼氢化钾)为1: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反应产率可达93.6%(以β-硝基苯乙烯计).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多孔硅球固定化猪胰脂肪酶(IE)催化合成侧链含活性烯丙氧碳基的聚(5-甲基-5-烯丙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PMAC)的新方法.所得聚合物经核磁处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以及凝胶渗透色培(GPC)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心温度及反心时间对聚合反心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20min,可得到线型的PMAC分子,其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毓(Mw)分别达到34700和53800,分散度为1.55.进一步研究了所得聚合物的功能化,即侧链环氧化,12h可实现其完全的环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TiCl4/MgCl2-Al(i—Bu)3催化剂进行1-辛烯/1-十二烯共聚合,考察不同的聚合条件对减阻率的影响,来提高二元聚合物的减阻率,用GPC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进行表征,用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来测定聚合物的减阻率,抗剪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n(Al)/n(Ti)=90,起始反应温度为-2℃,V1-Octene:V1-Dodecene=1:2,DDS:0.3mL,反应时间为48h,经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重均相对分子量达到6.56×10^6,相对分子量指数分布接近2.733,在柴油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减阻率达到52.3%,经过5次高强度机械剪切后剩余的减阻率为5%左右,可由于工业原油的输送.  相似文献   

14.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的提取效果,为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与药材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以水蒸汽蒸馏法、CO2超临界萃取、静态顶空法提取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静态顶空萃取法获取的成分种类最多,主要成分有3-蒈烯(5.15%)、2-甲基2-丁烯-1-醇(5.26%)、2-乙基-1-甲基-3-丙基-环丁烷(5.03%)、甲氧基环庚烷(3.24%)、柠檬烯(3.27%)、别香橙烯(2.96%)、2-十一烯-4-醇(2.85%)、环己基甲基硅烷(2.69%)、1,2,3-三甲基-,(1α,2β,3α)-环己烷(2.76%)、1-丁烯基三甲基硅烷(2.73%)、角鲨烯(2.57%)、三甲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硅烷(2.35%)等;CO2超临界萃取法次之,主要成分有亚油酸(20.04%)、三十六烷(10.49%)、棕榈酸(7.22%)、叶绿醇(5.32%)、5,7,8-三甲基-二氢香豆素(5.67%)、α-芹子烯(2.46%)等,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成分种类最少,主要成分有β-罗勒烯(14.58%)、β-蒎烯(10.71%)、β-反式-罗勒烯(7.75%)、香芹烯(6.53%)、[1R-(1α,3α,4β)]-4-乙烯基-α,α,4-三甲基-3-(1-异丙烯基)-环己甲醇(5.91%)、α-蒎烯(4.75%)、γ-依兰油烯(4.47%)、大根香叶烯(4.47%)、蓝桉醇(3.98%)等。3种提取方法没有共同的挥发油成分,只是水蒸汽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有3种萜烯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相同。相对而言水蒸汽蒸馏法更适于提取分析常温下黄心夜合鲜叶释放的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肉桂醛,巴豆醛等α,β-不饱和醛与1,3-丙二醇,氢溴酸,碘乙烷等作用合成了四个环状β-卤代缩醛类化合物,并通过IR,^1HNMR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6.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得到FexCu1-x纳米颗粒膜,并系统研究了它的R-I特性(电阻-电流特性),实验发现随着纳米颗粒膜的厚度、铁铜含量比和退火条件的改变,R-I特性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测量电流的大小对纳米颗粒膜的结构和性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较大测量电流导致的阻温特性和薄膜的部分晶化效应,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方便而高效的偕二酰氧基甲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和试剂,以1,8-二氮杂双环[5.4.0-7]-十一烯(DBU)为碱,羧酸根负离子和二氯甲烷于回流状态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即可方便和高得率地制备得到对称和混合的偕二酰氧基甲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信号转导抑制剂对TNFβ诱导L929细胞调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FDA-PI荧光染色,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TNF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TNFβ主要是诱导L929细胞以调亡的形式死亡。实验还采用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观察它们对TNFβ杀伤L9292细胞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初步研究表明:磷脂酶A2,Ca^2 通道、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能抑制TNFβ对L929细胞的杀伤,而且抑制剂的持续存在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抑制作用;相反地,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可促进凋亡;而环加氧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则对细胞凋亡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乙二胺-β-环糊精的包结分离作用,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5种果蔬(黄瓜、葡萄、莴苣、茄子和土豆)中烯酰吗啉顺反-异构体的LC/MS方法。果蔬中残留的烯酰吗啉异构体用QuEChERS方法提取,然后用自组装的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和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MNPS)复合物进行快速净化。由于乙二胺-β-环糊精柱能与顺、反烯酰吗啉异构体形成稳定性不同的包结物,环糊精柱能高效分离几何异构体,结合液质联用技术,通过选择离子监测灵敏地测定5种果蔬中的顺、反烯酰吗啉异构体残留量。考察了不同柱温对烯酰吗啉异构体分离度的影响以及电喷雾离子化等优化条件。采用0.1%甲酸-乙腈(1090,v/v)作流动相,流速0.5mL·min-1,在20℃的柱温下,烯酰吗啉顺反异构体在环糊精柱上的分离度(Rs)为2.2,分析时间在10min内。烯酰吗啉顺反异构体的质谱定量离子m/z 388.20->301,Q1电压是-18ev,碰撞能量(CE)-21ev以及Q3电压是-20ev,碰撞能量(CE)-32ev。对于反式-和顺式-烯酰吗啉分别在0.12520μg·kg-1和0.37560μg·kg-1范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它们的最低检出限(LODs,S/N=3)分别为0.0350.066和0.0150.069μg·kg-1。基质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76%109.0%之间,对反式-烯酰吗啉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在3.2%8.2%和2.9%9.9%范围,而对于顺式-烯酰玛琳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在1.1%6.9%和2.3%10.1%范围。该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适用于果蔬中烯酰吗啉顺、反异构体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吸附丝色谱-质谱法用于桂花香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活性炭吸附丝累积采集桂花活花的香气成分,通过热解脱附直接导入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β-顺-罗勒烯等41种化合物.本方法可用于鲜花香气成分的活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