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重要中蒙药材红花成分的分离、结构测定和抗氧化活性.从红花中分离鉴定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1),6-羟基山奈酚-3,6-二葡萄糖苷(2),6-羟基山奈酚-3,6,7-三葡萄糖苷(3),6-羟基山奈酚-3-芦丁糖-6-葡萄糖苷(4),山奈酚-3-芦丁糖苷(5),山奈酚-3-葡萄糖苷(6),异槲皮素(7),绿原酸(8),紫丁香苷(9),原儿茶酸(10),对香豆酸(11)和8Z-decaene-4,6-diyne-1-O-β-D-glucopyranoside(12).通过LC-MS和NMR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水解红花主要黄酮成分得到苷元:6-羟基山奈酚.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黄酮苷元对DPPH游离基的清除作用比其苷类显著增强.因为黄酮苷类可在体内转化为苷元,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6-羟基山奈酚是红花发挥体内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为供试菌,对刺松藻全藻甲醇/氯仿(1:1)提取物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组分C3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组分C3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中获得一个纯化合物Ⅰ,通过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植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3.
利用抑菌活性追踪及各种色谱方法从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的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藿香黄酮醇(1)、汉黄芩素(2)、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3)、牡荆苷(4)、金丝桃苷(5)及黄芩苷(6).除化合物5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短柄五加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组分,尤其是化合物1、2、4和5对供试菌种显示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鬼箭锦鸡儿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压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对藏药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测试.从鬼箭锦鸡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2)、3-甲氧基-4,9-二羟基紫檀素(3)、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4)、6,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5)、3,9-二甲氧基-8-羟基紫檀素(6)、3,9-二甲氧基-4-羟基紫檀素(7)和3-甲氧基-4-羟基高丽槐素(8),所有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8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的化合物对2个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均有抑制作用,它们的IC50值范围为22.5~104.7μg/mL.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槟榔(Areca catechu Linn.)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及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从槟榔果实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红厚壳素(1)和环―(亮氨酸―酪氨酸)(2).化合物2为首次从槟榔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均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2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青天葵具抗肿瘤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筛选确定青天葵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及其石油醚萃取部位为抗肿瘤活性部位.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并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其结构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1);豆甾醇(2);谷甾醇(3);熊果酸(4);aurantiamide acetate(5);(20S,22E,24R)-ergosta-7,22-dien-3β,5a,6β-triol(6);6-methoxy-cerevisteml(7);和β-胡萝卜苷(8).其中,化合物3、5、6、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为供试菌,对刺松藻全藻甲醇/氯仿(1∶1)提取物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组分C3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组分C3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中获得一个纯化合物Ⅰ,通过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植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8.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为供试菌,对刺松藻全藻甲醇/氯仿(1∶1)提取物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组分C3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组分C3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中获得一个纯化合物Ⅰ,通过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植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传统民族药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首次对化合物山奈酚7-O-6″-O-丙二酸单酰-D-吡喃葡萄糖苷(1)的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用MTT法测试6个单体成分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6个化合物均对HepG2和Hep3B细胞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并且IC50值在22.6~91.5 μg/mL之间,在浓度大于100 μg/mL时也没有表现出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抑制作用.相比于黄酮类化合物1、2,苯丙酸类化合物3~6(IC50=22.6~44.3 μg/mL)对HepG2和Hep3B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顺式苯丙酸类化合物5对HepG2和Hep3B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IC50值范围在22.6~28.2 μg/mL,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银杏叶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应用价值、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我国银杏叶相关产业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硅胶柱、TLC和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Hemsl.) Greenm根部分离得到了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akkenolide A(1),phthalic acid isodibutyl ester(2),dibutyl phthalate(3),eremophila-7 (11),9-dien-8-one(4),6β,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5),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β-olide(6)和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7).其中,化合物1、2、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个从离舌橐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螺环骨架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与化合物7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采用MTT法对所有化合物针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HGC-27)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抑制活性,其IC50为31.10 μg·mL-1.  相似文献   

12.
银杏外种皮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追踪法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出杀虫活性成分银杏酚和白果酸.银杏酚对萝卜蚜的LD50为0.582 4μg/头,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为2.0613g/L;白果酸对萝卜蚜的LD50为0.332 8 μg/头,对柑橘红蜘蛛、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9110g/L、4.6002g/L.  相似文献   

13.
对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根茎的乙醇[(乙醇)=95%]提取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草玉梅乙醇[(乙醇)=95%]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Ⅰ)、乙酸乙酯萃取物(Ⅱ)和正丁醇萃取物(Ⅲ)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和人肺癌细胞(A549)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以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香豆酸(3)和咖啡酸(4).化合物1─4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柚子皮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乙醇浸提法,通过乙醇不同浓度,固液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的正交实验,对柚皮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并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乙醇提取物的定性鉴定表明柚皮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醇类的芦丁。  相似文献   

15.
郭然  梁待亮 《广东科技》2014,(14):227-227
迷迭香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酶解后,再对其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以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含量作为衡量工艺的主要指标,以提取物中的鼠尾草酸重量作为衡量工艺参数的优劣。采用L9(43)正交试验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酶用量对产品得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发现:酶用量0.2%、pH值为4、酶解温度为35~40℃、酶解时间4h,产品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即凤眼草的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试.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shinjulactone A(1),shinjuglycoside B(2),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3),protocatechuic acid(4),化合物3,4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凤眼草水提取物的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物(Ⅰ)对人神经胶质肿瘤细胞株U87,95%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Ⅱ)对人神经胶质肿瘤细胞株SF188,化合物1和2对以上两种细胞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乌蕨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开展其抗菌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从乌蕨挥发油中分析出3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4种,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24.76%),松油醇(7.24%)和香叶醇(6.06%).抗菌活性研究显示,乌蕨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乌蕨挥发油成分检出率为72.0%,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天然抗高血压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1991年以来发现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的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这些活性成分根据化学结构分为:生物碱,黄酮,脂肪酸,皂苷,萜类,香豆素,苯丙烷衍生物,苯乙烯衍生物,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分别介绍了每类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烤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对卷烟感官舒适度的具体影响程度,并分析影响感官舒适度的关键化学成分.对50个涵盖国内主要烟叶产区及主要进口烤烟进行了42个烟气化学成分检测和较全面地感官舒适度评价,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烟气化学成分对卷烟感官舒适度指标影响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统计上高度显著(pF<0.01),模型对感官舒适度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各模型中所有自变量回归系数统计上均显著(p<0.05),模型中所有自变量对感官舒适度均有重要影响;建立的模型对感官舒适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为卷烟产品研发及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红树无瓣海桑果实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胡萝卜苷(2),木栓酮(3),熊果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化合物(1),(3),(4)对HepG2显示出抗氧化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25.8士1.3)mM,(62.1±3.5)mM,(45.2±2.8)mM.化合物(1)~(6)均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