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受阻三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5-三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因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吡唑啉类化合物不仅是良好的荧光增白剂,而且在静电复印中,它还是良好的光导材料.该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荧光发射特性,因此许多研究都涉及其荧光光谱问题,在前人的报导中曾指出:芳基吡唑啉化合物所以具较强荧光,主要是由于其分子内存在着良好共平面性的“芳基—C=N—N—芳基”电荷转移发色团,而任何引起该发色团扭曲的效果都将对分子的发光能力带来影响.但对于这一看法,在对吡唑啉化合物发光行为的最近研究中已提出不  相似文献   

2.
联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基-3-甲基-5-苯氧基-吡唑-4-甲醛为原料,与苯乙酮(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生成相应的查尔酮,再在冰醋酸中与不同的肼反应,高产率的合成出10种新的5位含1-苯基-3-甲基-5-苯氧基-吡唑基的吡唑啉类衍生物。冰乙酸既是反应溶剂,又是催化剂,产率最高可达72%。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加以确认。化合物的荧光测定证明,化合物3a~3e发射紫色荧光,λem约为377 nm,化合物4a~4e发射蓝色荧光,λem约为480 nm。在荧光光谱中,不同取代基的联吡唑啉类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荧光强度,其中化合物4e具有最强的荧光发射,其强度值可达到4694。所合成出的化合物是一类较好的联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一种蓝光单体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唑啉衍生物在生物医药[1,2]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吡唑啉还是一种优质的发光材料[3],其发射波长位于450nm左右,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且发光波长窄,色纯度好,是一种纯正的蓝光.当吡唑啉环3位引入给电子基时,化合物则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可制得具有高热稳定性的空穴传输蓝光发光材料[4-6]和荧光探针[7].它还可以将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光转变为蓝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从而增加了光线的反射率,使被其处理过的物体白度和光泽提高,所以吡唑啉又被做为荧光增白剂和荧光染料[8,9]进行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组带不同取代基的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对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行为(如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等)进行了测定指出:这类化合物在光的激发下除存在有分子内共轭条件下的电荷转移行为外,还存在着分子内非共轭条件下的电子转移,本工作还以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为猝灭剂对氧鎓盐的荧光猝灭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苯环为荧光基团合成了一种新的吡唑啉衍生物荧光受体;采用核磁共振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其对常见阳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结果表明,合成的吡唑啉衍生物对Na+、H+、Fe3+、Cu2+具有良好的识别络合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芳基吡唑啉噁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1,3,4-噁二唑化合物的方法,并通过Wittig反应将其与1,3,5-三芳基-2-吡唑啉相连合成了6种新的三芳基吡唑啉噁二唑类化合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荧光光谱仪对它们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荧光发射波长均在437~511nm范围内,荧光量子产率最大可达0.36.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在合成了几种不同结构吡唑啉衍生物的基础上,测定了它们在相同极性,不同粘度介质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并表明:和1-位氮原子相联苯基的旋转松弛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光具有决定意义,通过对化合物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内和在冻结与流动条件下(低温与室温下)荧光强度的比较,证明了二苯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发光态具有扭曲构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3-二基吡唑啉和1-苯基-3-(4-硝基苯基)吡唑啉在室温及77K时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发现在非线性溶剂中77K是DPP荧光强度远比其在室温时的低,而PNP则完全没有荧光,表明这些化合物激发态的构象松驰,形成非平面扭曲构象对分子的发光性质十分重要,同时发现这两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关键性扭曲部位,形成各自有利于发光的构象,N-1上及C-3上苯环的扭曲分别对DPP和PNP的发光态的形成起着重  相似文献   

9.
联有含氮艹/氐的2-吡唑啉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在(5)位上联有含氮的2-吡唑啉化合物,研究了该化合物分子所呈现的光敏顺-反异构化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具电子转移性质的该化合物顺-反异构化反应速率强烈的依赖于溶剂的极性。同时,光敏异构化还导致了该吡唑啉化合物荧光发射强度随光照时间而增大的有趣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在(5)位上联有含氮的2-吡唑啉化合物,研究了该化合物分子所呈现的光敏顺-反异构化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具电子转移性质的该化合物顺-反异构化反应速率强烈的依赖于溶剂的极性。同时,光敏异构化还导致了该吡唑啉化合物荧光发射强度随光照时间而增大的有趣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3-二苯基吡唑啉(DPP)和1-苯基-3-(4-硝基苯基)吡唑啉(PNP)在室温及77K时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发现在非极性溶剂中77K时DPP的荧光强度远比其在室温时的低,而PNP则完全没有荧光,表明这些化合物激发态的构象松驰,形成非平面扭曲构象对分子的发光性质十分重要。同时发现这两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关键性扭曲部位,形成各自有利于发光的构象,N-1上及C-3上苯环的扭曲分别对DPP和PNP的发光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永才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1998,14(12):1068-1072
通过对一类吡唑啉衍生物(1-苯基-3-(N,N-二甲基氨基苯乙烯)-5-(4-N,N-二甲基氨基苯基)-2-吡唑啉)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行为,研究了该衍生物和溶剂分子间的一般相互作用和特殊相互作用.发现利用吡唑啉溶液的荧光猝灭现象能对其和溶剂分子间不同相互作用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14.
1-(2-苯并噻唑基)-3-苯基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荧光化合物有多种结构类型,其中含氮唑系杂环类化合物可作为一些合成纤维和塑料制品的增白剂[1~4]。据此,我们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并噻唑基吡唑啉化合物,并观察了其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以2-苯基-1, 2, 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 与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1a~1d)]发生羟醛缩合, 生成相应的查尔酮(2a~2d), 再与不同的肼反应, 合成了12种新的5位含2-苯基-1, 2, 3-三唑基的吡唑啉衍生物3a~3d, 4a~4d, 5a~5d. 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光谱和1 H NMR谱确认, 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有荧光, 是一类新型的荧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The synthesis and absorption/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wo novel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compounds of (fluorene-2-yl)-(9-ethylcarbazole-3-yl) ketene and 1-phenyl-3-(fluorenone-2-yl)-5-(9-ethylcarbazole-3-yl)-2-pyrazoline were reported.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1H NMR. The systems contained a fluorenone or a propenon group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A) and an N-ethylcarbazole and a pyrazoline group as electron donors (D). From the emissive properti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lectronic coupling between D and A was sufficient to allow charge transfer in these molecules. The ICT maximal emission displayed a large wavelength shift and Stokes shifts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solvent polarity. The highly solvatochromic properties made the two compounds of great interest as new classes of fluorescent probes, electroluminescent and electrofax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novel 1,3,5-triaryl pyrazoline derivatives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halcone and 3-chloro-6-hydrazinylpyridazine in 47–82% yields.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obtained were determined by IR, 1H NMR and HRMS spectra. Representativel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ompound 3d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in CHCl3 by UV–vis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maxima of the compounds vary from 332 to 342 nm depending on the group bonded to benzene rings. The maximum emission spectra of compounds in CHCl3 are dependent on groups in benzene ring in which a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group in benzene ring such as methoxyl group on C3 position of pyrazoline made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of 3e, 3f and 3g red shifted than that of compounds 3b, 3c and 3d with chlorine group. The intensity of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substituent on two aryl rings. In additio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se compounds change very little with increasing solvent polarity.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反-1,2-二(苯并噁唑-1′3′-基-2′)乙烯及其衍生物共14种,确认了产品的结构,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激光转换效率,计算了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并观察了这类化合物在光照下发生的二聚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