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尼尔斯·玻尔对原子核物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创立了核反应复合核模型与原子核的裂变理论. 原子核裂变是指一个重核自发地或者通过中子或其它带电粒子打进原子核产生的核反应,使这个核分裂成两个质量相差不多的碎片.这一现象是哈恩(Hahn)和斯塔兹曼(Stra-ssmann)于193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必须与现代物理知识及其发展动态相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十年来,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一直局限在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部分,近代物理部分也只涉及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上的内容只相当于本世纪20年代或30年代以前的物理学成就。而科学技术一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在过去几十年,物理学本身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7日是二十世纪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尼尔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趁此机会,撰写本文以表纪念之意。玻尔在近代物理学发展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近代物理学的历史人物中,只有玻尔才能与另一位物理大师爱因斯坦相媲美。本文不想全面介绍玻尔的创造性工作与成就,而仅就一个侧面——物理实验方面的工作与贡献,做一简单介绍。玻尔与爱因斯坦一样,在大学学习时期就非常重视物理实验,而且他所获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就是对他的实验才能的充分肯  相似文献   

5.
卢瑟福对现代科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德 《物理通报》2001,(7):33-35,36
介绍了卢瑟福的生平,阐述了卢瑟福在创建原子与原子核科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1913年夏秋之际,尼尔斯·玻尔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阐述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这一现今可以在高中和大学本科的教科书上看到的理论革新了物理学家关于物质的概念.玻尔理论通常被认为只适用于已获得惊人成功的单电子原子体系,从历史的观点看来,这是明显误解.事实上,玻尔最初就认为,他的这一智慧结晶应该对于无论是物理学家的原子还是化学家的分子在内的所有物质的构成都会产生全新的认识.在他的1913年三篇巨作中,虽然现今经常被忽略,实际上关于化学性质的考虑和结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玻尔理论对化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元素周期排列规律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卢瑟福散射实验中,多次散射等因素会影响模型的验证结果.通过角分布的卷积研究多次散射过程,采用卢瑟福散射角分布与小角度散射的角分布函数的卷积来近似描述多次散射的影响,并提出使用小角度散射数据与卢瑟福散射截面卷积的模型来描述大角度数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卢瑟福散射公式相比,卷积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9.
颜尧妹 《技术物理教学》2007,15(1):47-47,F0003
物理教学中,怎样把物理概念、规律传授给学生,并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学使学生领略物理世界的奇景异致,激起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是物理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模型,配合简单的作图进行讲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显示的多样性、过程的交互性、信息的存储性、网络化、智能化等进行教学,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琴荣 《物理通报》2017,36(9):33-35
2 0 1 6年, 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教育的“ 核心素养年” . 2月,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出炉; 9月,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但是目前只有高中学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已公布, 而初中学段 的核心素养尚未确定. 本文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提出了初中 物理核心素养的4个要素: 物理认知、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科学品格. 然后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核心素 养进行了对比, 思考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由此阐述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教育观念、 教学内容和 教学手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真空”是指气体分子密度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760乇)的稀簿气体状态. 人们不能离开大气而生活.维持生命,燃料燃烧,以及地球表面许多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都和大气密切相关,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大气也有不利的一面.在技术上获得了真空环境,就可以产生大气中所没有的新现象)并在科学技术、国防、经济建设上加以利用.这就形成了“真空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学科. “真空技术”的理论基础称为“真空物理”. 本来真空物理的研究对象是稀薄气体空间.广阔无垠的宇宙是个无限大的真空空间,在地面上人工造成的真空都只是包围在特定容器内的有限空间…  相似文献   

12.
 1914年李耀邦以《以密立根方法利用圆体球粒测定e值》论文,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功,标志中国现代物理科学的诞生.1917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物理学系;1919年丁西林从英国回国,长期主持该系工作;1920-1925年颜任光任该系教授,创办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1922年饶毓泰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胡刚复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东南大学)物理系,还首次在国内建立物理学实验室,培养一大批包括严济慈、吴有训、赵忠尧等在内的物理新人.  相似文献   

13.
曾志旺 《物理通报》2016,35(11):15-18
通过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凝练而成的物理观点、 思想和方法即物理观念能植根于学生头脑中而被长 时间保留, 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因此, 中学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所以主要论 述物理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应《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邀请为纪念李政道先生95寿辰所编辑的特刊中关于介绍李先生对中微子物理的开拓性杰出贡献而撰写。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七七级在校生于1981年入选李政道先生倡导和促成的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的学生,这是一极为荣幸的机会。我非常高兴能为此特刊撰文纪念李政道先生95寿辰。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的重点是一些经典物理的内容,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中所涉及的一些思想及其应用亦已渗透到教材中,加之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学生不断受到高技术息想的薰陶,他们头脑中有关的问题随之增加。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方面的新情况。 笔者在教授“电视、雷达”这部分内容时,感受尤深,学生理解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后,许多同学提出了几乎相同的一个问题:雷达能够发现各种飞行器,但海湾战争中美国的“隐形飞机”(F-117A)为什么能躲过伊拉克雷达的监视?这类疑问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现就从“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谈起。 “隐形”并不是真的看不见,主要是其雷达散射截面非常小。例如:一架翼长52米的B-2隐形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只跟一只海鸥的雷达散射截面相当。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形,主要是因为有如下特点: 1.机身制造成独特的外形,使用特殊的复合材料吸收并减少雷达波的反射。 2.为减少自身的红外辐射,发动机进气口和排气口采用了“软百页帘”式二元喷气口及吸波挡板,进一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本文是应《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邀请为纪念李政道先生95寿辰所编辑的特刊中关于介绍李先生对中微子物理的开拓性杰出贡献而撰写.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七七级在校生于1981年入选李政道先生倡导和促成的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的学生,这是一极为荣幸的机会.我非常高兴能为此特刊撰文纪念李政道先生95寿辰.  相似文献   

17.
周岳明  钟锡华 《大学物理》1997,16(11):47-48
说明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与现代物理教学化、物理规律的表述方式密切相关,比较了力学的三种表述方式,讨论《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物理思想展望中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的发展总是与医学息息相关的,几乎每一项重大的物理学成果都在医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西方医学在不同时期紧密跟随物理学科的进步,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比如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在形态解剖学以及生物细胞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医学的发展也同样令世人瞩目。如由于X射线的发现带来它在外科诊断上的广泛应用、晶体衍射技术而带来的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认识、核技术的发展对癌症治疗的贡献、由激光的发展引出的对未来医学的乐观憧憬等等!我们几乎相信西医已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然而回首物理学及西医的发展,不难看出科学认识的阶段性、局限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某些难题。  相似文献   

19.
卢瑟福散射与原子的有核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曹肇基 《大学物理》1999,18(12):34-36
回顾了卢瑟福散射实验,并从原子的有核模型的建立引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沈皓  承焕生  汤家镛  杨福家 《物理学报》1994,43(10):1569-1575
报道了散射角为170°±1.5°,α粒子能量在5-9.0MeV之间,c的背散射截面的实验测量值;用R矩阵理论,通过与实验数据拟合,分析、给出了一套能级参数,并计算了能量范围在2-9.0MeV,c的背散射截面;讨论了对背散射分析感兴趣的窄而孤立的强共振峰4250±10KeV随靶厚、角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截面变化缓慢的平坦区3.6-4.20MeV,6.425-6.700MeV能区的截面值与背散射角度的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