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研究了进气的相对湿度、温度变化对其冷却(湿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对冷却器的冷却(湿球)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能获得较高的冷却(湿球)效率,所有运行条件下的冷却(湿球)效率超过100%。当环境温度为303.15K,相对湿度为10%时,冷却器的效率最高为128.5%,表明冷却器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改进后的结构相比较原始结构,进口压力降低1.107%,产气温度降低了0.314K。  相似文献   

2.
对逆流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进出口空气速度及通道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响应面曲线法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进气速度0.5m/s~4m/s的范围内,通道高度分别为3mm、5mm和7mm时,温度能降低16.81K、15.71K和13.1K,工作通道进出口压力差值变化分别为24.23Pa~481.46Pa、21.65Pa~241.13Pa和12.65Pa~163.09Pa,表明较小尺寸的通道可以实现更好降温效果,而较大尺寸的通道压力变化较小,可见进气速度和通道尺寸对蒸发冷却器的性能影响十分显著;进一步的优化获得了最优的性能参数,为间接蒸发冷空调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研究了进气的相对湿度、温度变化对其冷却(湿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对冷却器的冷却(湿球)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能获得较高的冷却(湿球)效率,所有运行条件下的冷却(湿球)效率超过100%。当环境温度为303.15K,相对湿度为10%时,冷却器的效率最高为128.5%,表明冷却器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改进后的结构相比较原始结构,进口压力降低1.107%,产气温度降低了0.314K。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设计了弧形板片式露点蒸发冷却器,研究了环境工况和进气速度比对其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工作气体与产出气体进气速度比为1.5时冷却效率最大,达到126.24%;通过与传统结构对比,在相同的进气温度、环境湿度、进气速度条件下,该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最大可以提高10.32%、25.82%、13.87%。  相似文献   

6.
间接蒸发冷却式板式换热器热工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研制过程中一种由带弧形表面凸起物的换热板所组成的,间接蒸发制冷板型换热器的热工特性,主要研究了影响换热效率E,板面水温及热流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表明:换热器效率受喷水的水/气比值影响不大,受迎面风速影响较大,一次风干球温度的提高使得换热器效率及热流密度均有所提高,本组换热片换热效率在一定长度下,在二次风/一次风之比为0.8时,为0.80左右,文中分析了能效比EER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台,着重研究了在传热实验台上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水膜的传热性能.通过调节不同影响参数,测试了冷却水量和冷却风量对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水膜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喷淋密度为0.061kg/(m·s)和迎面风速为4.9m/s时,从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此...  相似文献   

9.
根据平行流冷凝器性能测试需求,研制了一套冷凝器性能测试实验台,可从空气侧和制冷剂侧测试换热量,两者偏差在5%以内,制冷剂侧换热量进一步验证了测试的准确性。空气侧布置成环路风洞,采取直接引入环境空气与试验工质空气混合的方法进行节能改造,可减少制冷系统的使用、降低能耗。采用PID控制方法,使实验台能满足对温度、压力及风量等技术要求,实现对冷凝器的性能测试。试验证明,实验台能够很好地满足冷凝器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0.
将淋水填料与盘管组合,构成高效低耗的密闭式冷却塔,成为当前闭式塔的主流塔型.本文以此类设备的研发为背景,设计了一个用于蒸发冷却换热模块性能试验的小型风筒,在横流和逆流模式下就单纯管束换热模块与填料-管束结合型换热模块的管外换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淋水密度、风量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填料-管束结合型换热模块,在相同截面风速和淋水密度以及相同的控制壁温和空气湿球温度条件下,管外综合换热系数比单纯管束有明显提高;对相同换热模块,管外综合换热系数在试验范围内随淋水密度和截面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氨水降膜吸收传热传质强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氨水降膜吸收性能强化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氨水降膜吸收的强化方法,分析了氨水降膜吸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指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指出采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纳米技术三种强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是未来强化吸收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新型弓形折流板铝叠片油冷却器的传热和流阻进行研究,并与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铝叠片油冷却器换热效果明显优于螺纹管油冷却器,且铝叠片油冷却器生产成本低、质量轻、结构紧凑。对弓形折流板铝叠片油冷却器分析中可得:油冷却器的壳程压降随着折流板间距和铝叠片间距的增大而降低。折流板间距为130mm铝叠片间距为2.0mm的2号油冷却器综合性能更佳,3号单位体积换热量大其结构更紧凑、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13.
以CO_2为工质,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矩形螺旋套管气体冷却器的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台,测试分析冷却水流量的变化对冷却水进出口温差、CO_2进出口压力与温度、CO_2质量流量、气体冷却器总换热量、总传热系数及热泵系统COP等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气体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加,冷却水进出口温差、CO_2进出口压力和温度均呈下降趋势,CO_2质量流量则呈上升趋势;气体冷却器的总换热量增加49.70%,总传热系数增加57.55%,COP增加73.41%,增幅较大;而气体冷却器换热效能系数仅增加1.77%,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固体激光器用微通道冷却器的换热要求, 根据冷却器结构分别建立了二维和三维物理模型,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首先对比研究两者的流动特性, 然后考察雷诺数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似大平板间的矩形微通道层流流动区域, 其流动及传热特性可直接采用二维简化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于重点关注的转捩区, 采用三维模型模拟分析更好;当雷诺数增大到转捩点, 流体的传热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 玻片生热量对通道内最低压力需求的影响逐渐减小;不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影响不可忽略, 对努赛尔数和通道总压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固体激光器用微通道冷却器的换热要求, 根据冷却器结构分别建立了二维和三维物理模型,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首先对比研究两者的流动特性, 然后考察雷诺数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似大平板间的矩形微通道层流流动区域, 其流动及传热特性可直接采用二维简化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于重点关注的转捩区, 采用三维模型模拟分析更好;当雷诺数增大到转捩点, 流体的传热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 玻片生热量对通道内最低压力需求的影响逐渐减小;不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影响不可忽略, 对努赛尔数和通道总压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可以直接测试有、无纳米氨水溶液氨气发生量的氨水纳米降膜发生实验装置,通过有、无纳米的氨水溶液对比实验,发现添加合适纳米颗粒能够增加氨气发生率。结合氨水纳米溶液降膜发生过程试验结果,以及前人关于纳米颗粒强化传热传质方面的研究,分别从纳米粒子的微运动、界面效应、Marangoni效应、纳米流体物性等方面进行强化发生机理分析,证明纳米流体的粒子微运动和纳米流体的物性是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降膜发生的两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