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低温与超导》2016,(6)
对逆流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进出口空气速度及通道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响应面曲线法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进气速度0.5m/s~4m/s的范围内,通道高度分别为3mm、5mm和7mm时,温度能降低16.81K、15.71K和13.1K,工作通道进出口压力差值变化分别为24.23Pa~481.46Pa、21.65Pa~241.13Pa和12.65Pa~163.09Pa,表明较小尺寸的通道可以实现更好降温效果,而较大尺寸的通道压力变化较小,可见进气速度和通道尺寸对蒸发冷却器的性能影响十分显著;进一步的优化获得了最优的性能参数,为间接蒸发冷空调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研究了进气的相对湿度、温度变化对其冷却(湿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对冷却器的冷却(湿球)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能获得较高的冷却(湿球)效率,所有运行条件下的冷却(湿球)效率超过100%。当环境温度为303.15K,相对湿度为10%时,冷却器的效率最高为128.5%,表明冷却器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改进后的结构相比较原始结构,进口压力降低1.107%,产气温度降低了0.314K。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将淋水填料与盘管组合,构成高效低耗的密闭式冷却塔,成为当前闭式塔的主流塔型.本文以此类设备的研发为背景,设计了一个用于蒸发冷却换热模块性能试验的小型风筒,在横流和逆流模式下就单纯管束换热模块与填料-管束结合型换热模块的管外换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淋水密度、风量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填料-管束结合型换热模块,在相同截面风速和淋水密度以及相同的控制壁温和空气湿球温度条件下,管外综合换热系数比单纯管束有明显提高;对相同换热模块,管外综合换热系数在试验范围内随淋水密度和截面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12.
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新型弓形折流板铝叠片油冷却器的传热和流阻进行研究,并与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铝叠片油冷却器换热效果明显优于螺纹管油冷却器,且铝叠片油冷却器生产成本低、质量轻、结构紧凑。对弓形折流板铝叠片油冷却器分析中可得:油冷却器的壳程压降随着折流板间距和铝叠片间距的增大而降低。折流板间距为130mm铝叠片间距为2.0mm的2号油冷却器综合性能更佳,3号单位体积换热量大其结构更紧凑、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13.
以CO_2为工质,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矩形螺旋套管气体冷却器的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台,测试分析冷却水流量的变化对冷却水进出口温差、CO_2进出口压力与温度、CO_2质量流量、气体冷却器总换热量、总传热系数及热泵系统COP等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气体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加,冷却水进出口温差、CO_2进出口压力和温度均呈下降趋势,CO_2质量流量则呈上升趋势;气体冷却器的总换热量增加49.70%,总传热系数增加57.55%,COP增加73.41%,增幅较大;而气体冷却器换热效能系数仅增加1.77%,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固体激光器用微通道冷却器的换热要求, 根据冷却器结构分别建立了二维和三维物理模型,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首先对比研究两者的流动特性, 然后考察雷诺数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似大平板间的矩形微通道层流流动区域, 其流动及传热特性可直接采用二维简化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于重点关注的转捩区, 采用三维模型模拟分析更好;当雷诺数增大到转捩点, 流体的传热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 玻片生热量对通道内最低压力需求的影响逐渐减小;不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影响不可忽略, 对努赛尔数和通道总压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固体激光器用微通道冷却器的换热要求, 根据冷却器结构分别建立了二维和三维物理模型,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首先对比研究两者的流动特性, 然后考察雷诺数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似大平板间的矩形微通道层流流动区域, 其流动及传热特性可直接采用二维简化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于重点关注的转捩区, 采用三维模型模拟分析更好;当雷诺数增大到转捩点, 流体的传热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 玻片生热量对通道内最低压力需求的影响逐渐减小;不同玻片生热量对微通道流动影响不可忽略, 对努赛尔数和通道总压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