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干生 《物理通报》2007,(10):51-55
1总体评价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物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试题结构合理,题型、题量与赋分均与过去保持相对稳定.与2006年同类试题相比,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上升,考生的平均得分率下降.试题的外观和内涵都有所更新,或巧设问题情境、或用活知识和规律、或放眼于科技前沿,或联系生活实际,无论哪道试题,都立足于高中物理课本知识,着眼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1总体印象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Ⅱ物理试题,在借鉴和继承了2005年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考虑到有利于各个省顺利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命题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平稳过渡、体现课改”的特点.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一份适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对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有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与新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有机衔接的试题.  相似文献   

3.
1理综物理试题的总体评价 2006年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与2005年相比,试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其中选择题和计算题难度有所下降,实验题难度基本持平.试题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保持较稳定的方面有:(1)试卷形式保持稳定,选择题仍为不定项选择,选择题量仍为8个题,每题分值为6分,主观性试题的题量仍为4道题,分值为72分,物理学科总分数为120分,占理综分值的40%.(2)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试题能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设计,考查的知识较全面,强化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3)试题的变化,计算题题干表述更精炼更新颖.  相似文献   

4.
对 2 0 0 1年广西中考理化综合题从抽样情况、考生答卷情况和试题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对理化合卷的前景和困难作出研究 ,提出今后理化教学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择现象明显且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对于浮力的教学,开发有探究价值的浮力演示实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下面笔者介绍两个分别使用天平演示空气存在浮力和液体存在浮力的实验,实验简单易行,且生动有趣,现象明显.同时学生在探究实验现象原因的思维过程中,发觉对相关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浮力知识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与弹性势能有关的试题考生的得分率总是很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从高考试题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这两方面着手讨论: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宋明 《物理实验》2004,24(11):16-17
关于浮力问题,初中阶段只讨论了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浮力,并给出了此时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讨论浮力问题,但是在讨论超重和失重状态时常会和浮力联系在一起,那么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浮力怎样计算呢?同学们是否能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利用初中和高中所学知识帮助同学们推导超重和失重情况下的浮力计算公式,并利用它讨论一些与超重、失重有关的浮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弹簧试题频频出现,弹簧题之所以备受青睐,首先是由于弹簧的特性及与其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其二是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力和加速度、简谐运动、功能关系、动量和能量问题中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情景;其三是弹簧试题不仅能全方位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过程,理清物理解题思路,也能培养考生物理思维品质和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能.因而,弹簧试题也就成为每年高考命题的重、难、热点.现将近3年高考物理中的弹簧试题归类、对典型试题加以评析,从中领悟和欣赏命题专家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9.
刘林 《物理通报》2010,(9):66-69,87
1总体评价2010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总体情况反映较好,说明了山东省自主命题的水平在逐年提高,试题逐步得到了考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基本实现了2010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体现了中学物理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获得中学物理教师的普遍好评.题目灵活,难度适中,既能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衔接,又能考出考生的能力与水平,而且结合了一些近代物理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