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Jim Smith告诉我将接受奥斯特奖时,我找出美国物理杂志(Am.J.Phys)1939年7月号并重读了Rud Nielsem写的关于奥斯特生平的经典论文。请相信,如果您曾希望有g 件事能使您感觉自己微不足道,那么,读一下这篇文章就能起这个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健雄教授:我想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而重要的问题,在美国也同样如此,我们的总统也称自己为“教育总统”。当前,不仅是搞教育的人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整个美国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对中、小学教育,我认为中、小学教育更为重要,因为孩子们在此期间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及成型。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年在学校工作,所以几次去美国,对它的教育比较注意。每到一地,总想看看它的学校。又翻阅了解一些有关资料,对美国的教育有一点粗浅了解。在这里谈一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超越F=ma     
不用说,接受这份殊荣,我十分荣幸。除了为多年来关心物理教育的各种问题而感到乐趣之外,我特别高兴在10年前就致力于AAPT的各种活动。它让我了解在座的许多人的工作,使我谦虚,很清楚,你们中间许多人都有可能象我今天这样站在领奖台上。  相似文献   

5.
吴大猷 《物理》2005,34(6):399-404
41930年代中国之物理学研究 我着重讲“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指“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史.用本地的形容词常用的两个字,就是“本土化”的意思.其中的资料并不像电话簿一样,随便抄来的,而是经过我自己的选择与评估.也就是说我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讲有关物理的发展,这个就是很严格的评论.换句话说,就是会得罪很多人,因为很多人又不在我这个叙述之内.  相似文献   

6.
邵寰 《物理通报》2007,(11):61-62
前不久,我在物理自主实验室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介绍,它名叫“富兰克林电动机”.据介绍,这是一个由于尖端放电而产生的力学效应的实验.也就是说这个装置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在此之前,我只知道电能只有先产生磁效应后才能转化成机械能.于是,好奇心促使我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回顾与前瞻──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1994年8月18日在南宁的演讲有机会同大家讨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回顾与前瞻,我很高兴。今天我要谈的是,近代科学如何发源于西方,随后又怎样进入中国的经过。了解这个过程以后,我们就能够对今天中华民...  相似文献   

8.
<正>1969年6月,我被派到湖北潜江"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1971年7月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当时的"军代表"已解散了物理所的理论室,我被分到超导实验室的超导天线组向实验同行学做实验,1972年,我参加了郝柏林在磁学室重新组织的理论与计算组。当时成立这个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郝柏林、蒲富恪等同事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从事天线研究,大量使用计  相似文献   

9.
初中实施新课程已是第六个年头了,新课程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已被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所认同.同时,也遭遇到考试的挑战.考试,由于其公平、经济、有效,仍为世界各国都认同的评价手段.“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寻找“考试”和“新课程”的渐近线,借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新课程顺利地实施命题及“考试”工作,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新课程,乃至中国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在IBM公司、Annenberg/CPB企业及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的支持下,CUPLE为高等学校及大学物理课程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方法模型,建立综合的一元化的物理学习环境(简称CUPLE)把实验资料、视像资料及其他资料的输入与灵活的计算机工具结合起来。本文这个  相似文献   

11.
刘承宜  陈侃贞  杨友源  吴本韩 《物理》2004,33(2):146-152
教育期刊论文的情况往往是教学情况的一种真实反映。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主要物理教育期刊刊名分别为《物理教学》、《大学物理》、The Physics Teacher、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和Physics Education,文章基于这五个物理教育期刊的相关参数分别建立相应的物理教育合作网,从论文作者数目及不同论文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与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的差距,并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启发性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育研究"是物理学的一个新学科分支,诞生于美国,研究的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如何影响该过程。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测、甄别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困难,揭示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学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物理学习的认知理论,用于开发新课程、新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研究工具。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这一新的学科分支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多进展,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美国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学之中。在中国,"物理教育研究"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研究领域。文章概述了"物理教育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与取得的进展,以及它如何促进美国大学物理教学的进步,希望该文能为发展中国的物理教育和提高中国的物理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开始,接受新教育课程的第一批高中生,今年春季,升入大学并已经要接受下一期教育课程了。对此,政府、部省以及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学生也都在进行着活跃的议论,对于教育改革不论是过去的、以及现在的教育究竟带来了些什么结果呢?必须要有计划地花时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16
贝林纳在德国接受教育,1870年来到了美国。他在贝尔电话公司任主任检验员,该公司那时正在迅速推广贝尔的发明。1904年,贝林纳发明了扁平的唱片,留声机唱针在唱片内边振动并从一边转到另一边。这种唱片小巧玲珑,几乎立即取代了爱迪生的圆筒式唱片(唱针边振动边上或下移动)。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中,贝林纳也是把注意力转向航空学的人们之一。他在飞机发动机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防止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采取冷漠的态度,似乎知识的内容与他(她)毫无关系,这是缺乏感情教育的表现.”明确地提出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我教的历届学生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差生,他们并不笨,甚至可以说是很聪明,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学习差的原因,并不是受智力因素的限制,而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中学物理常规教学中,人们也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当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而且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物理实验以其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点击、介绍了2003年美国的科学教育概况,它从几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各界重视科学教育以及美国科学教育的特色等。  相似文献   

17.
欧拉角模型     
欧拉角对研究刚体绕定点运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感到不容易想像、捉摸与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不容易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与接受,因而考虑如何才能更快与更深刻地帮助学生接受这个空间概念就想制做一个模型。经我几次试制之后,到目前为止这个欧拉角模型已略具规模,在教学过程中试用,确实能起一定的作用。今特将该模型的具体构造介绍出来,希望能对同志们的教学有所帮助。并且希望同志们能更进一步改进它,使它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欧拉角模型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这次大会,是专门为纪念历史人物的。感谢大会邀请我到中国来,使我有机会来亲眼见识见识这个在各方面都是如此重要的国家,我真是喜出望外。所以,也许是自然的,我在这个讲演里也来将您们的注意力引向一个有关科学史的讲题。  相似文献   

19.
 丁肇中,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这里发表的一篇短文,是从丁先生1974年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所举行的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隆重仪式上讲演中摘出的.所说之言,语重心长;所谈之理,言简意赅.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样的真理:自然科学理论离不开实验基础.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入,劳力者治于入.”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有江 《物理与工程》2005,15(3):1-1,11
E.Leonard Jossem教授曾连任三届ICPE(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Physics Education)的主席,并曾任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物理系主任.Jossem教授是我国物理教育界的老朋友,也多次来中国参加各种物理教育交流活动,为中外物理教育方面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为纪念2005世界物理年,Jossem教授在下面的短文中特意汇集了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观点和言论,本刊特此刊登,并向Jossem教授致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