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溴化-1,4/1,6-二(α-辛基吡啶)丁烷/己烷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吡啶和1-溴代正辛烷为原料,制得中间产物α-辛基吡啶,再分别与1,4-二溴丁烷和1,6-二溴己烷反应,得到两种含氮杂环的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定性实验和波谱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并表征了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均有一定的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以及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冯泳兰  邝代治 《分析化学》1999,27(7):836-840
合成了新试剂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HDNPAPT),研究了该试剂在NaOH介质中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漠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溴化十二烷基二苄铰(DDMBAB)形成1:3的紫红色离子缔合物显色体系.测定了显色体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max)、符合比尔定律的范围.探讨了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TAB、CPB和DDMBAB的测定方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以2,6-双(3’-甲基-1’-吡唑基)4-氨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结构通过IR,MS,^1H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合成了吡啶类三氮烯显色剂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锌的显色反应。在Na2B4O7-NaOH缓冲溶液(pH 10.0)介质中,于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锌与试剂生成1∶2络合物。该络合物在45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5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峰双波长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锌含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胶束对水中OH-和2, 4-二硝基氯苯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随CPB浓度的增大, 反应速率常数开始时迅速增大, 然后趋于常数.OH-浓度的增大使胶束催化水解的二级速率常数减小.CPB胶束对此反应的速率提高作用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扶胶束更有效.对这两种胶束催化作用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吡啶环、噻唑环引入到1,3,4-噁二唑母体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吡啶(噻唑)的1,3,4-噁二唑衍生物.通过IR,1H NMR,EI-MS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代表化合物2-(6-氯吡啶-3-甲硫基)-5-(吡啶-4-基)-1,3,4-噁二唑(I)经单晶X衍射证实了结构.初步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并比较了在1,3,4-噁二唑母体结构中引入噻唑杂环和引入吡啶杂环后其杀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的5种菌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效果普遍优于对其它菌种的抑制效果;在1,3,4-噁二唑母体结构中引入噻唑杂环比引入吡啶杂环对其杀菌活性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四种吡唑衍生物和它们四种新型的杂环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它们是3,5-二甲基吡唑(1),5-甲基-3-苯基吡唑(2),3,5-二苯基吡唑(3),5-甲基-3-二茂铁基吡唑(4),2,6-双(3,5-二甲基吡唑基-1-羰基)吡啶(5),2,6-双(5-甲基-3-苯基吡唑基-1-羰基)吡啶(6),2,6-双(3,5-二苯基吡唑基-1-羰基)吡啶(7)和2,6-双(5-甲基-3-二茂铁基吡唑基-1-羰基)吡啶(8).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FT-IR,^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2,6-双(3′-甲基-1′-吡唑基)-4-氨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结构通过IR,MS,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2-烷基-1,3-丙二醇β-溴丙醛缩醛又名5-烷基-2-溴乙基-1,3-二氧六环(3),是合成含1,3-二氧六环的可断裂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1],这种表面活性剂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很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断环变成非表面活性剂,这样可克服在有机合成、分析化学以及研究胶束中的反应等使用普通表面活性剂时因存在令人讨厌的乳浊液而使产物难以分离的缺陷.因此,研究和开发这类表面活性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NASAPAPT)的合成,研究了该试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DDMB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溴化十四烷基吡啶(TPB)显色反应的条件。测定了显色反应的灵敏度,符合比尔定律的范围。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2-(4’-吡啶甲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对一种新型有机硫氮杂环杀菌剂——2-(4’-吡啶甲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异烟噻)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拟降低成本,提高收率,节省资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并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N-吡啶基吡唑甲酸和2-氨基-3-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由亲核加成、环化和酰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N-(2-(5-(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1,3,4-噁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杀虫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大多化合物在200 mg·L^-1浓度下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尤其是N-(2-(5-(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1,3,4-噁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乙酰胺(8a)和N-(2-(5-(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1,3,4-噁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3-氯-2,2-二甲基丙酰胺(8e)致死率可达70%;部分化合物在50 mg·L^-1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好(54.5%~63.6%),优于triadimefon和chlorantraniliprole;部分化合物如N-(2-(5-(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1,3,4-噁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酰胺80和N-(2-(5-(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1,3,4-噁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4-氟苯甲酰胺(8h)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中等抑菌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8e的杀粘虫活性和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都较为突出,可用作新农药创制研究的新型参考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2,2-二氟-1-溴-1-锂乙烯F2C—CLiBr的结构.结果表明,F2C=CLiBr有2种平衡结构,其中只有1种是稳定的.对稳定的平衡结构,找到了其可能的重排反应过渡态,根据计算得到的重排反应势垒,解释了氟原子只从溴原子对位发生迁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在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PYPAPT)的分析功能基(N=N-NH)上引入了强助色杂环吡啶基,当PYPAPT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显色时,表现出它是高灵敏的显色试剂。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NAS-APAPT)及1-(2-6-二氯-4-硝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反应比较,PY  相似文献   

15.
O/W微乳中的2,4-二硝基氯苯水解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乳状液,简称微乳,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和油形成的澄清、透明、稳定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直径一般在20-100nm之间[1].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通常占微乳的15-25%(质量分数)[2]、典型的助表面活性剂是中等碳键长度的醇.显然,微乳是一种高度分散的间隔  相似文献   

16.
简法合成ω-溴代醇-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ω-溴代醇-1是合成昆虫信息素、前列腺素等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由α,ω-烷二醇合成ω-溴代醇-1,文献曾有许多报道。最近,Kang 等报道以等摩尔的烷二醇  相似文献   

17.
以2,6-二溴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硝化、还原、亲核取代等四步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双(3-甲基-1H-吡唑基)-4-氨基吡啶.化合物结构通过DSC,IR,气质联用色谱(GC-MS),1H NMR和元素分析等确证,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丛航  王杞生  张建新  陶朱  薛赛凤 《有机化学》2012,32(6):1093-1100
合成了三种不同链长的1,ω-二(2-氨基吡啶)烷烃,分别为二溴化1,4-二(2-氨基吡啶)丁烷(C4)、二溴化1,6-二(2-氨基吡啶)己烷(C6)、二溴化1,8-二(2-氨基吡啶)辛烷(C8).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上述三种1,ω-二取代烷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运用1H NMR及UV-vis证明三种客体与Q[8]的作用模式均不相同.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八元瓜环对三种底物光致环加成反应的超分子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种底物与Q[8]的主客体作用模式不同,八元瓜环对它们光二聚反应的超分子催化性能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4,4′-二[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联苯(BPTTBP)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NaOH碱性介质中,试剂BPTTBP分别与CPB和CTMAB形成紫色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7nm。试剂BPTTBP与CPB和CTMAB的缔合比均为1∶1,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46×104L·mol-1·cm-1和1.82×104L·mol-1·cm-1,CPB和CTMAB含量在0~1.0×10-5mol·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直接用于废水中微量CPB和CTMAB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4,4'-二[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联苯(BPTTBP)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NaOH碱性介质中,试剂BPTTBP分别与CPB和CTMAB形成紫色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7 nm.试剂BPTTBP与CPB和CTMAB的缔合比均为1:1,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46×10 4 L·mol-1·cm-1和1.82×10 4 L·mol-1·cm-1,CPB和CTMAB含量在0~1.0×10-5 mol·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直接用于废水中微量CPB和CTMAB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