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饱和聚酯树脂(简称UP-树脂)固化时体积收缩率高达7%~10%,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已开始生产低收缩不饱和聚酯树脂,并有不少这方面的专利,我国尚未见有关研究低收缩树脂的报道,我们考察了PS、PE、PVC、330聚醚及醇酸树脂的减收缩效果并用于191 UP-树脂,制成了无填料浇铸板及散状模塑料,测定了它们的体积收缩率、线收缩率以及力学和热学性能,发现PS、PE、PVC及330聚醚只宜做散状模塑料,而醇酸树脂则既可做散状模塑料又可做无填料浇铸板,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具有低固化收缩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benzoxazine,BOZ)对液体成型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期在不改变液体成型树脂耐热性、工艺性及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树脂的固化收缩率.对比研究了不同BOZ含量改性树脂的固化收缩特性、固化反应特性、液体成型工艺性及力学性能.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浸渗(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VARI)工艺制备了单向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BOZ对液体成型树脂的反应性、工艺性及耐热性影响不大,改性树脂的固化收缩随BOZ含量的提高逐渐减小,其中BOZ质量分数为15 wt%的改性树脂,较未改性树脂的固化收缩减小约80%,拉伸强度提高约19%,冲击强度提高约148%.以此改性树脂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相对于未改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约23%,层间剪切强度提高约9%,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了Z100、P60和流动性光固化复合树脂(FLO) 3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表面结构形貌、超微结构,测量修复体与牙体界面之间的距离,对树脂的聚合收缩进行了量化分析.从AFM图像及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组成的复合树脂表面具有不同的纳米结构.Z100的表面粗糙度最小,P60表面粗糙度最大.Z100表面聚集体颗粒的高度最小,为90.9 ~288.0 nm,主要分布在181.1 nm;P60表面聚集体颗粒的高度最大,为215 ~485 nm,主要分布在335 nm;FLO表面聚集体颗粒的高度分布在97.0 ~296 nm,主要分布在216 nm.Z100修复体与牙体界面距离和聚合收缩最大,与P60和FLO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P60和FLO树脂与牙体界面距离和聚合收缩量相近,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为材料的改进和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梯度温度分布下半焦/焦炭收缩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炉侧安装了移动测量标尺的加热炉 (φ150mm×300mm),分别以三种加热速率(1.0℃/min、1.5℃/min和3.0℃/min)及两种堆密度(880kg/m3和1080kg/m3)模拟工业炼焦,研究了1500g的炼焦用煤在焦化过程中径向收缩与焦化时间、中心温度、焦化升温速率及梯度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心温度为280℃~360℃时煤柱开始收缩,900℃左右收缩结束,径向收缩值5mm~8.5mm,收缩率7%~12%;加热速率和堆密度增大,煤柱径向温度梯度增大,径向收缩值减小;加热速率增大,开始收缩时的中心温度降低,第二收缩高峰逐渐减弱,各梯度温度降低,煤柱收缩系数减小;堆密度大,开始收缩时的中心温度和各梯度温度均较高,对收缩系数及收缩高峰无明显影响。在焦化的不同时期,煤柱不同位置的升温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5.
不饱和聚酯改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饱和聚酯增韧的方法,如液体橡胶、弹性体共混增韧、化学结构改性、纳米复合材料。不饱和聚酯收缩率控制研究,包括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和无机填料等低收缩添加剂的影响,及新型低收缩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讨论了含磷阻燃剂和无卤阻燃剂对不饱和聚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一种含萘环的热致液晶性共聚酯与聚砜树脂熔融共混并挤塑成条。毛细管流变性测试表明,这一共聚酯降低了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甚至低于其本身的粘度。共混物受剪切作用形成了各向异性的微纤增强结构,并具有皮芯结构,在液晶聚俣物含量低到2%与0.5%的样条中仍有共聚酯微纤形成。共聚酯微纤提高了聚砜的力学性能,含20%共聚酯共混物挤塑条的位伸模量为聚砜树脂的二倍半。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近似的基于空穴-粒子对称的双收缩CI方法. 该方法一般能使组态数减少3个数量级, 计算时间减少一个数量级. 通过一系列比较计算, 表明该方法能够重现非收缩CI计算结果, 并达到了理想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热致收缩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新华 《化学通报》1998,(11):19-24
本文综述了近20多年的热致收缩化合物。总结了各赂异性和各赂同性的热致收缩化合物的收缩机理。扼要介绍了最近报道的由0.3K至分解温度1050K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各赂同性的热致收缩化合物Zr2W2O8及多面体热摆动模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新的收缩CI计算方案———可调节收缩CI方案 ,并完成了相应的程序 .通过实例计算考察了该方案的效率 .一系列计算表明 ,新方案的应用比较灵活 ,相关能损失比较小 .  相似文献   

10.
涤纶工业丝等温收缩中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广角X 射线衍射、密度梯度、声速和差示扫描量热等实验方法对 145 5dtex/ 110f成品涤纶工业丝等温收缩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 ,外加张力为 0 3N ,测定温度范围 375~ 494K .结果表明 ,涤纶工业丝的热收缩在宏观上表现为速率不同的两个过程 ,对应两种不同机理 .其中快过程对应非晶区的解取向 ,对收缩的贡献是主要的 ;慢过程对应晶区的变化 ,包含了晶粒的增长 ,新的不完善晶粒的形成和晶区的完善 .晶粒的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 ,再结晶则存在于整个收缩过程 .随温度的升高 ,晶区变化速度明显加快 ,对非晶区解取向的抑制效应因此变大 .  相似文献   

11.
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种含萘环的热致液晶性共聚酯与聚砜材脂熔融共混并挤塑成条.毛细管流变性测试表明,这一共聚酯降低了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甚至低于其本身的粘度.共混物受剪切作用形成了各向异性的微纤增强结构,并具有皮芯结构.在液晶聚合物含量低到2%与0.5%的样条中仍有共聚酯微纤形成.共聚酯微纤提高了聚砜的力学性能,含20%共聚酯共混物挤塑条的位伸模量为聚砜树脂的二倍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对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进行了表征。在合成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低聚物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烯酯为交联剂和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为引发-促进剂在室温下预交联后热处理深度交联。研究了交联剂含量及热处理条件对深度交联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力学及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或增加交联剂的含量都可以显著提高交联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的力学及水解性能,但都有一最佳值。  相似文献   

13.
单晶硅表面周期性微结构的减反射特性及光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球自组装技术和纳米压印技术在单晶硅表面构筑了两种周期性微结构. 反射光谱表明, 两种周期性微结构都能够对特定波长的入射光有一定的减反射效果; 表面光电压谱和吸收光谱相对应, 在具有减反射效果的波长范围内观察到了表面光电压增强的现象, 说明这种表面构筑微结构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和设计上, 从而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对这种周期性微结构的减反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近红外光谱因冗余变量导致的标定模型预测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缩减窗口自助软收缩(ISWBOSS)算法。该方法使用窗口对变量进行划分,随机抽取窗口并利用其中的变量建立子模型,计算窗口内变量回归系数的归一化并作为权重继续进行加权采样,从而逐步实现变量空间的软收缩。同时在迭代过程中不断缩减窗口大小对特征变量进行精确搜索。通过在玉米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并与全谱法、遗传算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和自助软收缩法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不论在准确性还是稳定性上都具有显著优势。以玉米蛋白质含量预测为例,与自助软收缩算法相比,ISWBOSS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从0.041 8降至0.010 3,且达到最优模型所需的迭代次数更少,运算效率更高。该方法对提高近红外光谱标定模型的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显微热台对煤显微组分微粒进行热解, 通过在线拍摄的显微图片能够直观揭示出煤粒热解时呈现的两个阶段——脱挥发分和半焦收缩. 通过对显微图片的图像分析, 获得了煤粒面积随温度变化的热解曲线. 结果表明, 半焦收缩过程由缓慢收缩、过渡收缩和快速收缩三个阶段构成, 活化能、指前因子及速率常数皆随三个阶段依次增大, 其原因在于各段的化学键断裂种类及其键能、生成的自由基碎片及缩聚反应存在不同特点. 就半焦收缩而言, 镜质组的速率常数大于惰质组; 变质程度较低的神东煤及其显微组分的速率常数大于平朔煤及其对应显微组分,即前者显示出较强的半焦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UP-SMC)制品,通过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氧指数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制品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 结果表明,UP-SMC制品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03.4和94.2 MPa,由树脂过渡到纤维的各相微观力学性能是不同的。 该制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9.4 ℃,在N2气气氛下失重5 %(Td5)和最大失重速率(Tdmax)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33.5和389.7 ℃,600 ℃的质量保留率大于75%,极限氧指数为25.7%,表明该UP-SMC制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取并纯制了人红细胞收缩蛋白(SP), 用荧光滴定, 园二色散(CD)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n3 与SP的作用. Scatchard法解析表明, 每个收缩蛋白四聚体分子有870个Eu3 离子的结合部位, 其中290个为强结合部位, 其K1=5.8×105 L·mol-1; 其余580个为弱结合部位, 其K2=3.3×104 L·mol-1. Ln3 与SP的结合导致SP的构象改变, 这种改变既与Ln3 与SP的浓度比有关, 也与稀土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脂肪族聚酯是一类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生物可降解生物材料。由于所有的医疗和药物制品在临床应用时都将不同程度地同机体组织或血液接触,而其表面又将是首先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接触的部分,因此脂肪族聚酯医用制品的表面生物相容性更是同制品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关系的性质。本文在分析脂肪族聚酯自身特性及对其制品表面生物相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物理、化学和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脂肪族聚酯制品表面生物相容性的改进。在分析和讨论各表面改性方法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该法所存在的缺点、不足和应用的局限性。从而可为提高具体的脂肪族聚酯医用制品的表面生物相容性提供可供选择的表面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拉格朗日-欧拉方法模拟高分子复杂流体平面收缩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拉格朗日 欧拉方法的准确性 ,对高分子溶液的 4∶1平面收缩流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单松弛时间的PhanThien Tanner本构方程 ,得到PIB/C1 4溶液在De =3 0的收缩流动的计算结果 ,同Quinzani等所做的收缩流动实验中的稳态流场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定量上取得较好的一致性 .证明拉格朗日 欧拉方法能够在定性上乃至在定量上准确地预报高分子复杂流体的流动行为 ,在描述真实的物理过程时是合理、准确的 .  相似文献   

20.
以从胜利油田被高含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的根癌土壤杆菌UP-3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模拟油体系中传质助剂对该菌株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传质助剂存在条件下油水比、反应时间和硫含量对UP-3生物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脱硫菌在脱除含硫化合物的同时不消耗其它烃类物质;传质助剂吐温80能够提高UP-3对模拟油中的脱硫率;吐温80存在时,UP-3在3d内可将模拟油(含硫量200mg/L)中98.01%的硫脱除;UP-3对柴油最高的脱硫率仅达到31.81%,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对有机硫化物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