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张家口市坝上高原康保牧场为研究区,采用标桩法及专家目测法,通过对比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初期(2007—2009年,即工程实施5~6a后)与生态建设近10a后(2011—2013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风蚀厚度,可知:坝上高原生态建设工程实施10余年后较生态建设初期土壤风蚀量明显减少,植被盖度、高度增大,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风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退耕撂荒杂类草地退耕还灌草地未退化自然草地;在半干旱偏干地区,人工植被建设应以灌草结合的带状间作模式为主;天然草地应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实行封围禁牧、休牧、轮牧等方式.中度、重度沙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土地沙漠化迅速发展的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康保牧场为研究区,选取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设立6块样地,采用标桩法,通过一年时间的实地测量,对其土壤年风蚀量进行了计算利分析,旨在为今后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年风蚀量的大小是秋翻耕地〉退耕还草地〉天然草地〉退耕还灌草地〉天然灌草地〉留茬地.结合对当地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地区,特别是在年降水量不足300 mm的半干旱地区,退耕还灌草结合的方式要好于单纯性人工种草.单纯性人工种草效果欠佳,在遇到连年干旱的情况下,人工牧草长势不好.2)秋翻耕地的土壤年风蚀量要远远大于留茬地,留茬地不但大大减轻土壤的风蚀量,甚至还起到了风积土壤的作用.因此,农田的耕作应采取保护性耕作,推广秋季高留茬,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量.人工植被建设应以灌草结合的模式为主,对于广大天然草原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根据草原退化的不同程度,因地制宜实行禁牧,休牧或轮封轮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河北省2000—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识别研究区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 进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量化生态建设工程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河北省南部及东北部的植被指数比西北部高, 研究时段内大部分地区植被得到改善, NDVI基本上不变、增加和降低区域的比例分别为15.14%, 61.75%和23.11%。2000年植被NDVI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海拔高度、人均GDP和人口密度, 起消极作用; 2015年影响因素增加降水量和生态建设工程造林量, 起积极作用。生态建设工程对植被NDVI的影响绝大部分为正值, 且多为轻度改善, 显著改善地区分布在承德市和张家口市, 这些地区也是NDVI变化值和生态建设工程造林量(EPA)变化值的热点区域。生态建设工程对NDVI的影响为负值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张家口市的西北部地区、秦皇岛和唐山市的东部地区以及南部的城市建成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河北省生态建设工程绩效提供依据, 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为例,选取该区典型的土地利用和覆被类型,其中包括自然草地、林地、退耕还灌草地、旱耕地等地块,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并对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的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别.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别在坝上高原康保县3个综合农业区相互毗邻的耕地、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进行土壤采样,测定距地表约20 cm、30 cm耕层土壤水分百分比,结合野外考察、农户走访,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耕层涵养土壤水的能力.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普遍高于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居中;留茬耕地高于春翻耕地;留茬耕地和草地约20 cm深土层土壤含水量普遍低于30 cm深处,乔木林地与之相反,灌木林地无明显规律.建议在生态恢复重建中重点还草还灌植被,注重草灌乔混交模式;耕地采用保护性留茬,晚翻耕或免耕.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为强烈,加上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与地震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着更多复杂因素作用下的难题。以高烈度地区发育的巴郎村滑坡为例,在现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破坏迹象与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烈度地区滑坡治理工程优化设计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两套治理方案进行了耦合分析与计算,从合位移与剪应力分布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抗滑桩与挡土墙支挡效果,证实在高烈度地区抗滑桩工程具有更好的支护效果。该研究成果对高烈度地区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宁  张雨  赵亚芝 《河南科学》2014,(12):2608-2612
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衡量城市复合系统自我承载能力的重要标志.依据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基于非期望的非径向双目标DEA模型,对青岛市经济发展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其中,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作为非期望产出).在此基础上,运用C2R模型对青岛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3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污染治理效率测度,并通过效率指标数据的对比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青岛市环境污染治理效率提升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风险语言测试负面后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测试目的不明确、测试目标和教学目标不一致、测试内容与实际语言运用不一致。测试开发者应通过准确定位高风险测试目的和使用范围,开发更多语言测试,提供多种选择等措施改善测试方法,减少高风险语言测试负面后效。同时,社会、政府、学校都应对测试后效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科学利用测试对教学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蔓延,严重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民勤县作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暴风源地之一,生态危机日趋显著,其荒漠化问题对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估算的影响,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国家级战略层面,成为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响应国家"创建两型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在综合我国现阶段荒漠化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的荒漠化治理模式,通过"生态+"荒漠化治理模式的三种创新理念,力求在荒漠化治理中寻求新的突破点,保障生态安全,改善民勤及西北荒漠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西宁市典型文化用地——青海师范大学南校区的表层与剖面土壤样品中As、Cd、Cr、Pb、Mn、Cu、Zn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其污染程度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d(0.37~0.87mg/kg,平均0.57mg/kg)的含量高于青海省土壤背景值数倍,As(11.8~14.8mg/kg,平均13.2mg/kg)、Cr(69~119mg/kg,平均86mg/kg)、Pb(30.1~48.3mg/kg,平均35.7mg/kg)、Mn(628~730mg/kg,平均698mg/kg)、Cu(25.8~31.1mg/kg,平均28.9mg/kg)、Zn(110~166mg/kg,平均128mg/kg)的含量略高于或接近青海省土壤背景值;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一致指示Cd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r、Pb、Mn、Cu、Zn为轻度污染水平,该地重金属污染达到中等至较高生态风险级别.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剖面对比分析共同显示青海师范大学南校区的重金属污染来自人类活动,交通排放和大气降尘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河北省的生态建设一直是京津冀区域内的"短板"。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把握好生态建设的主动权,实施河北省生态涵养工程,全面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质量。为此,河北省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走生态特区发展之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涵养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生态工程资源配置和建设效率,使河北省成为京津冀发展的生态支撑区,变污染输送为生态输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建设系统。方法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陕西水源区生态建设主要从提高水源涵养、减少非点源污染、提高污水处理率以及控制污染物排放4个方面进行。结论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污水处理等传统措施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补偿的导向和鼓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度量耕地质量的新方法——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质量是土地自然属性的综合,是影响土地的自然因素的集中反映.不仅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包括降水等气候条件.在明确土地质量的概念后,以耕地为例,定量研究耕地质量.从耕地的生产功能出发,将耕地的产出看作是耕地质量和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量纲分析方法,得到耕地质量的定量计算方法.收集河北省沽源县1996年至2006年的数据,计算当地耕地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耕地质量指数能较好的反映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最后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该方法进行检验,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兴的旅游活动--农家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取农家乐附近土样,测定其pH值、含水量、体积质量、有机碳、有机氮和全氮.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土壤的pH值有上升的趋势,土壤表层和深层含水量变化和体积质量变化有很大差异,有机质含量因人类活动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上升和下降两个不同方向的变化.总之,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是自然环境中一个易受破环却很难治理和恢复的因素,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选取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样区,以不同等级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土壤效应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07年实地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表明:通过治理,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温度日较差减小;需要增加土壤中氮素和磷素的投入;土壤酸碱度得到改善,更偏向中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三清山景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的响应。研究表明:三清山景区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重度旅游干扰区的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不具有表聚性现象,中度和轻度干扰区大型土壤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具有表聚现象。轻度干扰区的多样性、丰富度指数最高,说明三清山轻度干扰区土壤生境资源状况较优越。三清山景区杂食性土壤动物在不同旅游干扰区均具有明显优势,说明三清山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的营养结构更复杂。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具有游憩、生态、美化等功能,但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已给城市公园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解游憩活动对城市公园土壤的影响效应,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芜湖市赭山公园三条有代表性的游径附近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游憩活动对公园的土壤影响显著,游憩活动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及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全钾含量.游憩活动对土壤显著影响的空间范围至少已达游径外3m.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张家口市2000, 2010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 用InVEST模型进行生境质量评估, 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分析不同区域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对生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间,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 耕地大量减少, 林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 以耕地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以及草地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为主要变化方向。张家口市生境质量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并不断提高, 东北坝缘山区和东南边缘山地生境质量最高, 坝上高原区及桑干河流域河谷盆地次之, 洋河河谷盆地生境质量最低。各地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 林地与生境质量变化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程度最大; 草地与生境质量变化大致正相关, 其回归系数由北向南递减;耕地和建设用地与生境质量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负相关, 局部地区正相关。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不同区域生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地类不同。坝上高原和坝缘山区的生境质量变化主要受林地和草地变化的影响, 桑干河和洋河流域河谷盆地生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则为耕地和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18个县(市、区)为调查位点,对土壤酸化现状及治理情况开展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和数据收集,获得各调查位点土壤pH值数据。结果表明,18个县(市、区)中,强酸性(pH≤50)土壤占13个,酸性(5.0<pH≤5.5)土壤占5个。2017—2021年,在福建省的9个设区市中,有7个市的土壤酸化问题依然严重。通过“线上问卷+电话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农户和企业3类调查对象开展调研,摸清了福建省土壤酸化治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应高度重视土壤酸化治理工作,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贝类加工副产物贝壳,将其加工成土壤调理剂,达到治理土壤酸化,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助推经济绿色发展的效果。基于“重协同、强产业、全链条、促发展”的治理理念,结合成功案例,提出政府主导、校企助推、人才助农、精准施策的“政产学研用”多元互助模式,共同推动土壤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土壤属性中酸碱性最为影响到土壤产力、养分利用率、植物的分布等.通过检验鄯善县绿洲土壤酸碱性与主要农作物产量做初步对比研究.土壤实验数据分析显示:1)土壤呈碱性,不同剖面0~10cm<10~30cm<30~50cm的碱度依次增大.2)需要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要用酸性肥料并分次、多施、深施方法.土壤性质、作物的营养特性与合理施肥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