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了萘酞菁锌,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MALDI-TOF质谱等手段表征了分子结构; 循环伏安测试和吸收光谱确认了共轭体系的扩大使分子带隙下降. 根据材料加工性能的不同, 分别采用溶液法、层-层蒸镀(Layer-by-layer evaporation)法和单层分散旋涂法, 将给体分子萘酞菁锌与三种受体分子1-(3-甲氧基羧基)丙基-1-苯 基-[6,6]C61, C60和N,N’-二嘧啶基苝四羧基二酰亚胺进行了复合, 通过研究复合前后荧光变化, 确认了给体-受体两相界面处发生了由分子能级差引发的光致电荷转移, 为制备更宽光伏响应范围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提供了潜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5.
6.
The photovoltaic features and photo-induce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of CuPc-modified Q-CdS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a and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and photosensitization between CuPc and Q-CdS occur under illuminatio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the generation and processes of the charge transfer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等研究了三(2,4-二特戊苯氧基)-8-喹啉氧基酞菁铜和2-十八烷基-7,7,8,8-四氰二基苯醌在Langmuir-Blodgett(LB)膜中的电荷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交替和混合LB膜中,酞 菁铜和C18-TC-NQ分子之间均发生了电荷转移,其中酞菁铜为给体分子,TCNQ为受体分子。在混合LB膜中,电葆转移程度较大。电导率测量表明荷移反应使LB膜的电导率较 相似文献
8.
9.
10.
合成了二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双(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偏二氰乙烯(Ⅱ)及(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苯基偏二氰乙烯(Ⅱ)。并对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谱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的荧光量子产率随溶剂极性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化合物(Ⅱ)的荧光量子产率则随溶剂极性增大出现了一极大值。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1,3,5-三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光物理及光化学问题研究引起了广泛兴趣[1,2],这是由于2-吡唑啉化合物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荧光增白剂,在纺织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而且还是一种可在静电复印中应用的良好光导材料[3,4].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对带有不同取代基的1,3,5-三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的稳态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从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量子效率的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分子内共轭的及非共轭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的趋向取决于上述两过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光谱和光物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这是由于这类化合物分子的发光性能强烈地受其周围溶剂性质的影响.它们常被考虑作为研究溶剂-溶质间相互作用以及溶剂分子弛豫的有效探针化合物.Loutfy等曾对被束缚的及未被束缚的N,N-二甲基氨基苄叉二腈类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作过详细研究.指出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该类化合物分子的刚性以及和母体环境的粘度、温度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密切有关,它们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叶啉与酞菁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计算了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的效率(φEnT)及速率常数(κEnT)。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卟啉与酞菁等克分子混合时,观察不到分子间能量传递过程现象的发生;而双发色团分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则明显发生了,其效率(φEnT=13~70%)与速率常数(κEnT=1.2×107~2.0×108s-1)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类型。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过程与介质性质有关。在极性溶剂中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能量传递过程;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有利于能量传递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电子转移。 选择性激发酞菁发色团,观测到了只有电子转移发生的过程,其电子转移效率达到38%。 相似文献
15.
评述了苯甲酰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发光行为和电荷转移/质子转移光物理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新型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体在化学及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含有1~3个萘基取代的脲类柔性开链化合物.通过对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光物理行为以及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多足化合物的发光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化合物本身存在的构象形式;同时观察到以叔胺为骨架的三足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ET),且这一过程强烈地依赖于介质的pH值;而叔胺基的氮原子质子化将会减弱这一PET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室温固相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种有机 -多金属氧酸盐电荷转移配合物 (H2 quin) 3(PW12 O4 0 )· 4Hquin,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固体电子光谱、XRD、TG-DTA、极谱、伏安、ESR和变温磁化率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红外、紫外、固体电子光谱研究表明 8-羟基喹啉与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反应 ,ESR和极谱、伏安研究结果证明配合物中杂多阴离子发生了单电子还原反应 ,生成了混合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二烷基(4-羟基苯基)硫鎓盐作为一类新型的光引发剂由于其合成方法简便以及具较宽的光谱范围(可延伸至300nm)。因而近年来颇受重视。由于该引发剂在光照激发后生成了共振一稳定的内鎓盐(Ylide)结构和质子酸。 相似文献